我在黄浦看世界 | 陈星言:星侨视界 链接浦江

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由此,180年来,上海成为世界看见中国、中国连通世界的窗口和桥梁。如今,越来越多的华裔新生代、侨二代为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上海故事贡献着力量。即日起,在上海开埠的起点——外滩,黄浦海外联谊会、黄浦区侨联联合人民网上海频道共同推出【我在黄浦看世界】系列栏目,看黄浦“星侨荟”的侨界青年精英如何接过时代的“金话筒”,讲述新旧交融的黄浦故事,助力中华文化扬帆出海。
第一期人物:陈星言
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理事
上海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黄浦区小东门街道侨联主席
上海新东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如今,黄浦江上的游船已成为外滩的打卡点之一。
陈星言和家人从十六铺码头出发,乘坐MERRYSTAR游船在黄浦江上驶过。两岸的璀璨华灯、江面的霓虹倒影交相辉映,一览无余的两岸美景是游船对外滩之美的另一种讲述。
回到心心念念的家乡
陈星言自初中起赴海外留学,2008年学业有成后选择回国发展,她与上海阔别近十年。归国初期,两种文化的差异与生活方式的不同需要她重新适应。她选择前往北京继续深造,用2年时间专注于国学研习,在历史中、在传统文化中汲取知识与感悟,并从中获得了对待人生和职业导向的启示。
用初心点亮浦江
虽然陈星言并不是土生土长的黄浦人,但她自小就对黄浦有着一份向往。
谈及来到黄浦的契机,陈星言回忆到,她在陪同初到上海的朋友游览外滩时发现,“黄浦江作为上海的母亲河,是上海旅游的名片,浦江两岸灯火辉煌但江上的游船却外观老旧,与两岸的审美相脱离,很难吸引游客到船上看一看,感受两岸美景一览无余的震撼。”就这样,打造精品游船的想法在她心里生根发芽,让更多游客能看到浦江的另一种美、感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成为她“点亮”浦江的初心。
讲好上海故事
“精品游船,并不是游船自身的优势,而是因为浦江两岸的景色够美,我们的文化底蕴深厚。”为了与浦江两岸的景色相衬,MERRYSTAR游船的设计结合了浦江两岸时尚元素及海派文化,凸显出上海繁华大都会的时代感与现代感。“这不仅是一艘可以饱览两岸风光的游船,更是可以领略中国文化、海派文化的移动课堂。游客在船上可以看到、听到不同的主题宣讲,像移动情景党课的生动呈现,将游船作为文化脉络中的一环,以船为媒观浦江潮涌,在初心之地扬帆起航。”
成为文化载体的黄浦江游船,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2021年7月,曾有来自三十多个国家的百位国际友人共同在MERRYSTAR“悦星7”游船上欣赏建党百年外滩灯光秀。“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我们都在上海这片热土上生活奋斗,都有一颗爱上海、爱中国的心,为上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汇集了世界各地文化特色的演出让观众们拍手叫好,黄浦江游船成为了世界文化交流的会客厅。
“我希望能将黄浦江游览打造成荟萃城市景观精华、体现国际一流服务的旅游精品项目,为上海建设高品质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作出一点贡献。”随着黄浦江游览项目的发展,黄浦区亦成为了陈星言的另一个家。“黄浦区是我儿时的向往,在这里有挑战更有机遇。”今年年初,MERRYSTAR完成了3艘五星级游览船的评选,9月中旬上海旅游节,全上海唯一一艘拥有水上剧院的MERRYSTAR游船也将行驶在浦江之上绽放文化之光。
发“侨声” 献“侨智”
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裔新生代、侨二代是在海外传播中华文脉、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力量。桑梓情深的老一辈侨胞正逐渐淡出舞台,越来越多的新生代走到台前,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日益密切。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看过世界的新生代们回到上海,应该尽可能地在事业版图里做好国际文化的交流工作。讲好中国历史,传播中国故事,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热爱中国文化。”对于黄浦区的侨界新生代组织“星侨荟”,陈星言呼吁侨界新生力量、青年企业家和社会精英们发挥融通中外、侨联五洲的作用。让这支素质高、潜力大、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新生力量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拿好“金话筒”,在正面传播中国文化、理念之时,让海内外对中国多一分友爱、多一分亲切,打造一条靓丽的风景线。(图片均由受访者供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