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大江东|城市更新,铺展一个怎样的“新徐汇”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田泓
2023年07月31日16:4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徐汇之于上海,是个怎样的存在?

以徐光启为代表的中西文化交流开启了海派文化之源,衡复风貌区的梧桐见证了沪上百年兴衰,成为最能代表上海城市气质的名片之一,而徐汇滨江正在呈现未来全球卓越水岸城市的轮廓。

7月24日,“高质量发展在申城”系列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加快城市更新 推动高质量发展”徐汇区专场举行。徐汇区委书记曹立强表示,徐汇区将以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提升城区功能、激发创新活力、改善人居环境,描绘“新徐汇”的美好蓝图。

深化城市更新,让稀缺土地资源发挥更大效益

徐汇滨江正在崛起现代产业集群。资料图片

“十四五”期间,徐汇区先后实施了两轮“5+1+X”城市更新行动。第一轮主要集中在徐汇滨江地区,以成片土地收储为主,涉及用地面积285公顷,预计年内将基本完成。今年启动的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沿中山南路、肇嘉浜路、龙吴路等5条主干道和大徐家汇地区,全面梳理土地使用情况,初步形成了更新项目108个,涉及土地334公顷。曹立强说,通过城市更新,徐汇稀缺的土地资源将发挥更大效益,发展空间将不断拓展提升。

城区的核心功能决定了核心竞争力。半个月前召开的徐汇十一届区委五次全会提出,新一轮徐汇城市更新将重点打造五大功能区,即大徐家汇功能区、西岸滨江功能区、漕开发拓展功能区、徐汇中城功能区和华泾门户功能区,通过进一步摸清土地、人口、载体等资源底数,优化资源配置,使每个功能区的特色更加鲜明。

“大徐家汇功能区”是徐汇的金名片。徐家汇因明末著名科学家徐光启而得名,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诞生了百年教育、百年科技、百年文化等品牌。上世纪90年代上海地铁1号线运行,徐家汇成为上海第一个“圈状”的商业商务集聚区,并发展为中央活动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中的大徐家汇功能区将以徐家汇商圈为中心,向北连通衡复风貌区,向南拓展至徐家汇体育公园,联动中国科学院、上海交大、复旦上医等丰富的科创资源,推动商务、商业、文旅、体育、金融、科技等多要素多功能进一步融合,使徐家汇作为中央活动区的功能更加复合,能级不断提升。

登上西岸智塔东塔楼45层的徐汇滨江地区规划展示中心,西岸风光俯瞰无余——浦江潮涌依旧,岸上风光日新。曾是近代民族工业发源地之一的徐汇滨江,经过最近10多年的开发建设,实现了“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科创绣带”的蝶变转型,为全球滨水区域城市更新增添了一个生动鲜活的案例。

西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飞宇对脚下这片热土的未来充满自豪。徐汇滨江是上海中心城区难得的可成片开发的区域,也是“上海2035”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的高品质中央活动区。加快打造世界级滨水区,徐汇滨江正在构筑六大百万级产业集群——传媒港、数字谷、金融城、热力秀场、生命蓝湾、数智中心,构建起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文化创意、现代金融互为支撑的产业结构。

打造创新生态,助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大园携手

徐汇滨江汇聚众多研发机构。资料图片

徐汇,坐拥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期智研究院等标杆性新型研发机构,汇聚100多家国家级、市级科研机构,区域内有13所高等院校、8家三甲医院,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2.2件……

“徐汇是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创新基因悠久,创新基础雄厚。”谈起徐汇的“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大园”,曹立强如数家珍,“徐汇要以创新主体为圆心,推进周边区域城市更新,打造更加开放的载体空间,加深校区、园区、街区、社区的互动融合,为培育全链条创新生态提供硬支撑。”

开放科创街区。对接区内高校院所,徐汇区全面梳理科研用地和相关载体,通过城市更新,将现有的83万平方米建设体量逐步拓展到240万平方米,进一步支撑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规划建设6个“科创街区”,包括枫林生命健康、漕河泾数字技术、环交大人工智能、环华理生物材料、视听器械、营养健康等,通过科研机构内部及周边更新改造,共同建设一批高能级的科创载体,把具有实验室功能的孵化器“装进去”,在人员、设备、信息、服务等方面实现共享,从而既满足机构自身就近转化需求,又降低全社会创新成本。在此基础上,设立徐汇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等合作,探索做强概念验证中心、临床研究管理中心等平台,发挥10亿元区域科创基金“投早投硬”作用,打通创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

焕新科创园区。漕河泾开发区是上海最早的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发展至今已有近40年。徐汇积极探索园区二次更新,设立上海园区高质量发展基金,推动华美达、申能等重点项目约48.6公顷土地更新,重点建设漕宝路科创轴带,联动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等创新主体,试点“工业上楼”制造模式,打造链接漕开发和徐汇滨江的功能纽带。同时,在徐汇南部建设北杨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为园区拓展战略发展空间。

保障人才安居。为了让创新人才安心扎根,徐汇区一手抓职住平衡,在徐汇滨江、漕河泾开发区、上海南站等人才集聚区域持续扩大人才公寓供应量,预计未来3年新增超过8000套,另一手抓宜居宜业,在传统的产业空间中嵌入教育、医疗、养老、社交、商业等公共配套,帮助人才解除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创新创业。

“三旧”变“三新”,财力增长一分民生改善一分

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新开设的市民食堂。朱亮摄

9元的葱烤大虾、4元的鸡毛菜、15元的雪菜黄鱼……傍晚6点,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市民食堂又挤满了前来就餐的居民。望着江边的夕阳,品着实惠的饭菜,徐阿姨的幸福感油然而生。这个7月8日才开张的市民食堂,是徐汇践行“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的又一成果。

“对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要增强解决问题的紧迫感,结合民心工程、民生实事的实施推进,下大力气加快‘两旧一村’改造,抓实抓好城市更新工作。”今年4月,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徐汇区老旧小区深入调查研究时,对徐汇城市更新工作提出期望和要求。

发展的目的是为民造福。徐汇区区长钟晓咏表示,徐汇将始终坚持“财力一分增长、民生一分改善”,以城市更新为抓手,持续推进公共设施完善、居住品质提升,更好满足老百姓的美好生活需要。

徐家汇书院。资料图片

徐汇区是老城区,三分之二以上的居住区是老旧小区。当前,徐汇正在加快“三旧”变“三新”,让老旧住房穿新衣、老旧小区换新颜、老旧小区居民过上新生活。

“十四五”以来,徐汇已经完成剩余的800多户零星旧改,正在全力推进26万平方米不成套房屋改造和900万平方米旧住房修缮,分三年滚动实施。

目前,徐汇区还有161幢、约26万平方米不成套房屋,涉及居民7600余户。徐汇提出两种主要改造方式:一是片区整体更新。对居住条件、成套改造条件、公共安全卫生条件都比较差的11万平方米不成套房屋,探索以旧改方式开展整体更新。7月22日,龙华西路334弄实现100%签约,长桥新村将在下个月启动签约。对另外15万平方米通过拆除重建、原址改建等方式实施成套改造,整体提升房屋和小区的品质。目前已有1700多户、5.7万平方米项目完成签约,年内将全面启动剩余的成套改造。

对全区900万平方米老旧住房,徐汇将以修缮为主,计划三年基本完成,也就是平均每年改造300万平方米。改造过程中,将突出片区治理、全要素治理,在硬件方面,以旧住房修缮项目为牵引,统筹围墙内外,一体推进拆违、加梯、停车优化、雨污混接改造、消防设施完善等项目;在软件方面,结合“15分钟社区生活圈”,以“生活盒子”理念打造升级版的邻里汇·党群服务中心,实现整个片区的面貌焕新和配套升级。

历久弥新的徐汇,令人向往;焕新升级的徐汇,充满期待。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