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号线广兰路站乘客聚集 末班车后接驳如何解?

深夜2号线广兰路站外乘客聚集,“黑车”揽客无序
地铁末班车后续接驳难题如何解?
“本次列车终点站:广兰路站。”夜已深,伴随着语音播报,田女士从南京西路站乘上地铁2号线。尽管已经忙碌了一天,但这辆列车的终点站清晰地提示着她,此时要回到位于川沙的家,还需要费一番周折。2010年4月,上海地铁2号线开通运营东延伸段二期,由于实行大小交路运行模式,部分列车以广兰路站为终点站,乘客们需经此站换乘后续列车,前往浦东唐镇、川沙、浦东机场等8个站点。其实,考虑到节约电能及提升运营效率的需求,地铁运行采用大小交路本是常事,仅仅是下车换乘也添不了多少麻烦,为何田女士的回家路却显得如此艰难?
近日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收到了不少市民的求助:2号线东延伸段末班车时间设定为22时30分,乘客从广兰路站下车后,后续接驳成了难题,随着夏令时节气温攀升、雨水增多,这一困境日益凸显。
末班车后客流量仍较大
7月10日22时15分左右,记者经位于浦东新区祖冲之路的4号口进入广兰路站站内。其时,开往浦东机场方向的站台上,电子屏清晰显示后续还有3趟列车,每班间隔时间约5分钟。据站台执勤人员介绍,每日21时30分,最后一班开满全程的地铁由徐泾东站发车,约在22时30分到达广兰路站后,行驶完整个东延伸段。后续的2号线列车则均以广兰路站为终点站,运行至23时45分。
22时28分,地铁广播播报“本次列车为开往浦东机场方向的末班车”,不少乘客急匆匆跑下楼梯乘上地铁,眼看着屏蔽门渐渐关上,万女士最终还是迟了一步。她的工作单位距离广兰路站不远,如果能乘坐地铁,仅需1站就能到达她所居住的唐镇,“今天只是多加了会班,一路从单位跑过来,还是没赶上。”万女士说,自己每天坐上地铁基本都在22时以后,尽管时间不早,但在车厢内,要前往延伸段站点的乘客总是满满当当,“从市中心过来,居住在唐镇、川沙的人不少,还有很多拿着行李箱的乘客,基本都是去浦东机场赶航班的”。
22时34分,第一列以广兰路站为终点站的地铁到站,全体乘客都须下车。记者在站台看到,下车乘客人头攒动,出站通道一时间挤满了人,人流量并不亚于早晚高峰时段。为了乘坐翌日凌晨的飞机,刘先生带着家人于深夜赶赴机场,不过,对于末班车的情况,他此前并不了解。“都这个点了,还有什么方法能去机场?”他前往服务台询问,身旁还有不少焦急的乘客。
这个时点站外情况如何?记者跟随人流出站时,4号口外的空地上已有不少乘客聚集,相距不远的2号口外场地较为狭小,出站乘客已开始占领非机动车道。后续列车接连到站,23时左右,地铁站外的乘客人数令记者颇感震惊。
接驳“黑车”招徕生意
事实上,比起成片的乘客,更令记者咋舌的是聚集在地铁口、忙得不可开交的司机们。“去唐镇、川沙、浦东机场,走吗?”眼看着记者走出地铁口,霎时间便有四五位司机围上来,见记者不予理睬,其中一位年长些的大叔还跟了上来,进一步“推销”:“拼车便宜,到川沙收40元一位,不打表、一口价,走不走?”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他驾驶的“海博”出租车停靠在路边,车辆后座上,已坐着两位乘客。见记者仍是犹豫不决,这位大叔很快便放弃了,转而开始寻找他的下一单生意。
借比价之由,记者辗转询问了多名司机,在此招徕生意的司机们似乎已形成一套定价标准:例如,唐镇、川沙及浦东机场应是出站乘客的热门目的地,针对这三处,又有拼车和不拼车两种选择。其中,浦东机场距离广兰路站最远,拼车收费90元至100元一人,不拼车的价格则为150元至200元。
“我每天22时15分左右到这里,做一天的最后一单生意。”最终,记者将目的地设在川沙某小区,选择了一辆出租车乘坐体验,原本45元左右的车费,由于记者不愿拼车,费用则在90元。这位司机告诉记者,广兰路站出站口的情况由来已久,末班车结束后至24时之前,大批乘客急需接驳,“最初主要是一些‘黑车’在这里,后来出租车司机们也学到了,因为守在这儿总能有生意,可以赚多点儿”。
呼吁延长公交运营时间
记者在现场走访时发现,广兰路站附近其实并不缺乏公交车线路。4号口西侧的“祖冲之路广兰路”站,设有浦东11路、张江1路及1097路公交线路;至广兰路西侧“广兰路祖冲之路”站,则有615路、990路及浦东112路公交线路;“广兰路紫薇路”站,则能看到1097路、609路及浦东112路公交线路。然而,综合各站牌情况,大部分公交线路已在21时左右停止营运,且在线路设计上,能覆盖唐镇、川沙及浦东机场区域的线路更是少之又少。以上车点距离地铁站最近的浦东11路公交车为例,其虽能驶向川沙区域,但最后一辆车到站时间为22时16分,对于末班车后的乘客也无法起到接驳的作用。
“线路少、结束早之外,另一大考虑因素是路程时间。”市民姜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补充道,从广兰路站到她所居住的东方城市绿洲小区,原本只需乘坐3站地铁,大约15分钟,但若是选择公交车,比如浦东94路、申川专线等,不但此处距离上车点约有1公里,再加之沿途站点多,全程大概需要1.5个小时。“晚上已经很累了,再花那么多时间坐车,实在是不划算。”
在“一口价”和公交车外,每每加班至深夜,网约车是姜女士最为偏好的接驳方式。不过,由于乘客人数多,排队等待是常事,“随到随走是不可能的”。当晚,记者还在现场看到,“黑车”几乎占据了最里侧的非机动车道,为准确找到自己的网约车,大量乘客站在马路中央翘首等待,车、人混行,地铁站前的祖冲之路一段已水泄不通。面对这样的情况,像姜女士一样的“熟手”会选择步行至祖冲之路与中环路交叉口再打车,“虽然多走一些路,但那里上车更安全,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拥堵”。
“还是希望能充分考虑乘客需求。”对于末班车结束后的情况,现场大部分乘客都表示,虽然能理解地铁大小交路运行模式的必要性,但多年来,随着在2号线东延伸段附近工作、居住人数上升,以及近期节假日出游高峰到来,乘客们迫切呼吁更加人性化、更符合当下情况的公共交通运营安排,延长运营时间。同时整治广兰路站外的“黑车”现象,使出行更安全。(记者 唐乙隽 实习生 唐陈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