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大江东|陆家嘴论坛夜话:“必答题”中的金融领域热动力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谢卫群 王媛媛 余继超
2023年06月15日16:0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转型金融、普惠金融、金融法治……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这些热词成为论坛夜话的主题,从中传递出金融机构的诸多共识。

践行ESG理念是全球金融业的必答题

当前,践行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理念,成为全球发展的主流趋势,金融业则是推动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践行ESG理念是全球金融业必答题。”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董事长郑杨表示,金融业要以更大的社会责任、更长的时间维度、更宽广的视野格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平衡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目前,金融支持绿色发展面临服务标准不统一、市场主体参与度不高不广、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有限等诸多挑战。需要全球各方加强合作,强化创新力和驱动力,全力推动低碳转型取得更大突破。

面对“践行ESG理念”这道必答题,金融机构积极作答。

郑杨提出建议:加强多边框架下的国际合作,尽快形成国际统一的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的标准体系;加强政策引导,激发金融服务绿色低碳发展的潜力;树牢绿色发展的理念,提升金融机构服务的能力。

“金融机构应积极主动地将ESG理念融入到自身的发展战略,提升绿色低碳发展的意识。同时,继续强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以及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金融产品的创新。”郑杨说。

浦发银行太原分行加大涉农信贷产品服务创新,推出“一户一策”的1+N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以山西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服务产业链上下游客户。浦发银行供图

今年5月,国泰君安发布了实施全面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级的行动方案,明确未来3年发展绿色金融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松称,重点工作包括打造完备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大力提升绿色投融资、绿色资产交易及绿色跨境服务能力等。

具体到支付、清算行业,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陈雷认为ESG实践大有可为,比如支付行业赋能人、经济和社区;支付行业推动诚信商业,加强客户保护;推动低碳消费和碳足迹,推动绿色低碳理念深入客户日常生活中。

发展普惠金融,“有没有”走向“好不好”

在观点碰撞与交流中,与会嘉宾认为,中国普惠金融取得长足进步,正在从“有没有”走向“好不好”的阶段。借助科技手段,可把普惠金融转化成一个多赢的金融创新空间。

在促进中等收入群体、促进居民财产性收入中,普惠金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法治环境,基础设施,数据开放利用,针对小微企业等特定对象的金融赋能,开发定制金融产品和服务等,都将对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发展普惠金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说,普惠金融正利用政策和科技的力量向边际人群、边际主体拓展,毫无疑问这有利于共同富裕。

科技的力量在普惠浪潮中不可忽视。“中国普惠金融广泛发展的成功,背后主要是数字普惠金融。”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理事会联席主席兼院长贝多广说。

普惠金融是一个生态体系,是指整个金融体系要更加包容、更加普惠。在贝多广看来,普惠金融不光是普惠信贷。保险在普惠金融体系中,某种程度上比信贷更重要,所以要发展普惠保险;同时也涵盖资本市场,中国的资本市场在创业板、中小板、科创板,都体现了普惠金融的理念。

蚂蚁森林2023年春种在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举行。6年多来,蚂蚁森林捐资支持了19个省份的生态建设,种下4亿多棵树,种植总面积超过450万亩。蚂蚁集团供图

上海银行董事长金煜认为,金融的发展要让全社会各个群体普遍受益、广泛受惠,来体现金融的人民性。共同富裕关键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求金融工作关注薄弱环节,比如贫困地区、中小企业、老年客群等,根据不同客户群体的真实需求,研究并改进提高金融服务的方式。

“从金融可获得性来说,据统计,全国98%以上的乡镇都有银行,89%的居民都有银行账户。”金煜认为,从覆盖面来说已接近全部,下一步要从“有没有”向“好不好”延伸。

“小微信贷服务正在进入新的更高质量发展阶段。”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表示,要追求质量覆盖和规模并重,同时解决“有没有”和“好不好”两方面诉求。

井贤栋进一步分析,“有没有”解决小微信贷依旧存在的结构性不平衡:相对于“专精特新”政策鼓励的中小企业,以及一线二线城镇地区,大量正在数字化升级的传统行业、服务业以及更偏远、更下沉的农村地区的小微经营者,普惠金融的供给仍有不足。

上海银行创新服务模式,为专精特新企业上海唐锋能源科技公司提供“表内授信”+“股权投资”的投贷联动的综合金融服务。上海银行供图

完善法制保障,推动金融开放合作

“金融开放合作与法治保障”成为金融界、法律界和学界的热点话题,如何做到有效结合?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贾宇表示,国际金融形势复杂多变,金融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加,扩大国际金融合作,提升国际金融市场法治化水平已成为全球共识。“上海作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正进入从要素准入性开放,升级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新发展阶段,积极推动金融开放合作与金融法治的良性互动意义深远。”

“高水平金融开放,离不开高水平法治保障。”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兼上海分行行长金鹏辉表示,近几年,金融开放合作有了突破性进展,上海金融系统不断拓展和司法系统特别是法院系统的合作,取得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合作成果。

金鹏辉透露,最近上海市有关部门正在研究浦东建设金融业高质量开放引领区法规和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的修订完善,这两个条例法规对于上海金融改革政策和创新实践的规范化将起到重大作用,对外资也是友好的支持和“定心丸”,对金融改革开放创新构成保驾护航的重要支撑。

对于司法如何更好服务保障金融业对外开放,贾宇建议,第一,要提升国际化视野;第二,打造高水平金融司法品牌,凸显审判的专业性;第三,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需要数字化监管方式。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金融学教授钱军谈到,中国下一阶段进一步发展股市非常重要,同时,要进一步改善A股市场的生态环境。“A股大盘股不管是股票回报还是经营业绩,相对来讲更有提升的空间。”钱军认为,全面注册制的落地、退市机制的执行、公司治理能力的提高、投资者结构的改善等,值得关注并期待。

“关于证券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民事责任的司法解释,已经进入我们的工作日程。”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刘贵祥表示,清晰完备的司法规则体系能够稳定市场主体预期,提高金融配置资源效率,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最高人民法院在落实证券法规定的民事责任方面,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审理规则体系。

刘贵祥说,今年2月,股票发行全面注册制落地,对司法规则体系的完善提出更高要求。为服务注册制全面施行与其他各项金融改革,保障金融制度型对外开放,最高人民法院将继续完善金融审判的规则体系,就金融审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予以相应的审判规则方面的研究。

“金融司法贴近行业和市场,直接反映出金融发展的趋势。”上海金融法院院长赵红表示,立足金融审判职能的发挥,妥善化解金融矛盾纠纷,保障金融高水平改革开放,是金融司法的职责所系和使命所在。

赵红说,作为全国首家金融专门法院,上海金融法院建院四年多来,探索形成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比如,注重发挥审判职能,确保涉外金融纠纷高质高效化解,努力构建“审理公正、程序高效、诉讼便捷、裁判可预期”的涉外金融司法保障体系,吸引更多中外当事人选择上海作为国际金融纠纷的解决地;注重延伸司法职能,保障金融制度型开放,服务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同时,对接金融规则国际化需求,为中国金融市场法治化建设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司法服务和保障;注重国际交流,倡导全球金融司法交流合作。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