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大学生求职者说】

“到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人民网记者 唐小丽
2023年06月13日09:15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据统计,今年上海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达到23.6万,再创新高,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空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起来听听部分顺利就业的学生怎么说,或许能给正在找工作的你一些触动和灵感。

“出征!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近日,复旦大学举行2023届赴西部、基层、国家重点单位就业毕业生出征仪式。

“大家赴西部、基层、国家重点单位就业,这个选择,可敬可贺!”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教授李劲作为导师代表勉励同学们,要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出征授旗仪式。复旦大学供图

作为基层选调生代表,2023届化学系硕士研究生还擎宇说,复旦的求学经历,教会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的学术训练带给他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增长,更带给他严谨的态度、理性的思维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021年底,还擎宇作为杨浦区第十七届人大代表,在一次次走访居民区、参加社区代表大会、建言献策的履职中,坚定了毕业后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决心,最终成为一名江苏省选调生。“请学校放心”,还擎宇说,自己会像历代复旦人一样,在拼搏奋斗中增长才干,在服务人民中成就梦想。

冯晓丽在校园留影。华东理工大学供图

“大四毕业季,我迎来了一个无比重要的选择,留在上海还是回到生我养我的家乡新疆?经过一番考量,我决定带着梦想回到家乡,去把握人生的‘小确幸’。”面对选择,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应用化学专业2023届本科毕业生冯晓丽下了决心。

冯晓丽坦言,处在这个年纪,既渴望安稳又不甘平庸。无论闯荡大城市还是回家乡,都有利有弊,有舍有得。“人生这道选择题,无论怎么选都会有遗憾、有惊喜。所以,一定要想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切忌‘人云亦云’,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自己。”

选择回新疆后,冯晓丽面临的下一个问题就是找什么样的工作。仔细思考过后,她有了一个较清晰的定位。“我比较擅长从事分析化学方面的工作,加之国家正在加快推动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考虑到这些因素,我想找一家新材料公司做分析类的工作。”

如今,冯晓丽已签约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属新特硅基新材料有限公司,将在毕业后回到新疆从事一线质检工作。

黄骏在大学期间热衷参与公益活动。华东师范大学供图

“我曾伫立钱塘江畔,亦曾踏足浦江边,二者都使我受益良多,最终我也将继续前行,奔赴那岷山千里雪。”临近毕业,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人文地理学2023届研究生黄骏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黄骏在大学本科期间,曾立志从事公益组织的相关工作,学习之余开始尝试在实践中了解公益,并付诸了一定努力。但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充足的投资,黄骏的公益组织难以为继,这时的黄骏开始转变想法,把成为一名优秀的规划师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开始了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的实习。

进入毕业季,铺天盖地的招聘信息迎面而来,黄骏也因此迷失了方向,不知该何去何从。“在秋招阶段,生怕毕业就失业,我开始‘海投’简历,也获得了大量的笔试和面试机会。当银行、房地产、建筑、企业咨询、智库、规划院等领域的录用通知书摆在我面前时,一丝喜悦过后,便是无尽的纠结与迷茫。”

在认真审视最初的目标与已获得的录用通知后,黄骏决定准备选调生考试,并且选择了回到家乡四川。鉴于大学期间对公益活动的探索和调研,黄骏深知很多困难光靠金钱难以解决。“需要从源头开始,长期扎根基层,深入一线调研,才能实实在在找出问题、解决困难。而选调生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今后可以到基层发光发热。”如今,黄骏已签约成都市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

“社会是一所大学,基层是最好的社会大学,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我也期待能在基层这个大舞台上不忘初心,继续怀揣公益理想,造福千家万户。”黄骏这样寄语学弟学妹。

(责编:唐小丽、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