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众人办好众人之事

2021年06月23日09:32  来源:上观
 
原标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众人办好众人之事

  ①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市民驿站墙上,展示着总书记在这里看望老人的照片。王清彬摄②嘉兴路街道市民驿站里,老年人在志愿者指导下练画。新华社发③黄浦区五里桥街道桑城居民区恭房小区老公房加装电梯竣工。④居民代表笔记本内记录着加装电梯的商议过程。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

  ——习近平

  2014年3月

  老旧住房加装电梯“提速”,二级旧里加快改造,村居环境逐步提升……一个个民生关注,上海正以创新社会治理的方式探索破题。

  在滨江、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党建牵引起新空间、新领域的治理架构;在楼宇、在互联网企业,党建植入经济社会最活跃的经络,引领价值导向,重塑治理空间。

  与此同时,历时半年的上海居村“两委”换届最近落下帷幕。一群专业化、年轻化的村居干部进入班子。这得益于上海率先探索建立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人才“蓄水池”满满。一群有干劲、有责任感的“小巷总理”朝气蓬勃,热情为民。

  在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基层党建和城市治理念兹在兹,从“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到“继续探索、走在前头”,从社会治理“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关键在体制机制创新”到“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饱含殷殷期盼。

  如今,上海正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接续书写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大文章,使之深度嵌入城市发展和运行的全方位、全周期。

  一条贯穿始终的“红线”

  在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市民驿站,80多岁的夏阿姨正在练习书法。这里是她经常来报到的地方。在这里,她可以和老伙伴们一起上兴趣班,配药、吃饭、咨询问题,都能“一站式”搞定。70多岁的蔡阿姨则看中了这里的社区食堂,用餐方便、价格实惠,让她从力不从心的“买汏烧”中“解放”出来。

  破解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就要让市民有更多获得感。

  其中,一条贯穿始终的“红线”,就是“党建引领”。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生活环境、社会秩序……近年来上海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无不彰显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将党的根本宗旨贯穿始终。

  市民驿站建设,就是在社区里嵌入了党建的内核——针对“一老一小”、看病、取药、助幼、就餐、社区养老等群众“家门口”的服务需求,形成15分钟城市基层党建活力圈、社区生活服务圈和网格化城市管理圈。

  如今,“家门口”服务体系在上海遍地开花。以党建为引领,这些阵地不仅建立起公共服务资源条块对接机制,而且广泛撬动社会资源、挖掘社区内生资源,发现和培育更多能人、达人,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联系群众、凝聚人心,吸引更多人参与社会治理。

  党建引领,关键在于通过一个个“战斗堡垒”,凝聚起治理所需的各方力量。闵行区古美街道东苑半岛花园,一个拥有别墅、商品房、动迁房等多种房屋类型的小区,过去因为公共资源问题,物业费收不齐、盗窃案频发。在“党建领航·红色物业”构想下,街道通过居民区党组织,把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驾马车”串联起来,合力为居民提供服务,赢得了居民的满意度。

  在上海,目前业委会中党的工作已经实现全覆盖,符合条件的业委会中94%以上建立了党组织,他们广泛开展物业党建联建,普遍推行党组织主导的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等社区“三会”制度。

  “脱离城市基层治理谈党建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城市基层治理只有在党建引领下才有腾飞翅膀。”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一场新的勇敢探索

  超大城市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上海拥有2400多万常住人口,他们散布在13亿平方米的城市建筑总量内,共同构成215个街道、乡镇,以及1.3万个住宅小区。小到一个垃圾桶的摆放,大到一栋老旧楼房的改造,千万个治理难题集中暴露在基层一线。

  社会治理应当和城市发展协同并进。早在上世纪90年代的社会转型期,大量人口流动造成基层管理资源和人力严重不足,上海顺应时代之潮,推出全新城市管理基本思路——“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后又拓展至“四级网络”。此后20年,上海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人口规模激增,多元的主体和诉求,让基层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层出不穷,且较以往更加纷繁复杂。

  顺应城市发展,上海市委于2014年正式启动“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一号调研课题,并开展大调研。“围绕一号课题,调研组和市里召开的相关座谈会,我参加过近20个,可见这项课题调研之深入。”回想那场调研,时任静安区静安寺街道党工委书记的胥燕红依然印象深刻。

  那一年,四个调研组深入全市17个区县和街镇、居村,共调研走访152个街道乡镇、228个居村,座谈访谈4745人,采纳各区县、相关部门的意见402条,几易其稿,汇总成一份对上海基层治理的全面“体检报告”。

  次年1月,“1+6”文件重磅推出。字里行间,透露出从“管理”到“治理”的思路变化——“重心下移”“权力下沉”“权责一致”“赋权到位”。

  上海确立了以街道党工委为领导的一整套区域化党建体制;街道强化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的主责主业;理顺条块,明确上下级责权关系;建设以“六中心”为代表的服务平台窗口;加强社区队伍建设,让基层更加有职有权有物有人。

  自此,上海开启了一场勇敢探索——探索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

  一轮“下沉式”赋能

  “以前,街道的条线干部会顺口说‘我要到我们局里开会’。他们下意识地认为,自己不是街道的人。”一名街道负责人跟记者说,基层改革之后,基层干部“叫得到人”“叫得动人”了。

  理顺条块关系,是基层治理的“永恒话题”。以前街镇苦于“责任无限、资源有限”,现在城管执法、房管、绿化市容等力量都下放街道,增强了街道统筹人、财、物的能力,不仅解决了“块”面临的急切问题,更是做成了“条”无法完成的任务。

  从“五违四必”环境综合整治,到“组团式”为老百姓提供服务,黄浦区五里桥街道党工委书记沈永兵看到了“下沉”的力量。“力量下沉,并不是说力量归属街道,而是我们有了指挥与使用的权力,也就是综合管理权,这样就能把辖区内各个行政力量整合在一起,从而解决很多老大难问题。”沈永兵告诉记者。

  有了力量,做事的主动性更强了。以嵌入式养老服务为例,不少街道统筹资源,开设了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嵌入短期照料、日间托养、助餐等功能,提供养老咨询和长护险对接结算等服务,并聚焦认知症照护、智能照护、医养融合,委托经验丰富的专业养老组织运营。“各方变被动为主动,充分挖掘资源、发现需求,满足了很多单一条线无法满足的多元化需求。”

  资源下沉,必然要求服务下沉。改革之初,街道从“三中心”拓展为“六中心”,成为街道履行“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基本职责的载体。近年来,随着社会治理深化,公共服务事项进一步延伸到村居。通过技术赋能,村居服务站点设置了自助终端、开设了远程在线办理,让更多群众享受送到家门口的公共服务。

  “下沉式”赋能,不止于街道,还直通居民区。2014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近年来,民政部门持续加强职业培训和激励保障,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稳步提升。目前,全市共有5.3万名社区工作者,平均年龄39周岁,大专以上学历占88.9%。

  “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是以前对基层社区工作的形象比喻。这一轮赋能,将基层的一根“针”织密成了一张“网”。有专家评价说,制度、资源、人力、技术等各方面条件都已具备,上海这座超大城市的治理就真正拥有了坚实的基石和底盘。

  一池涌动的活水

  谈及上海近些年创新社会治理的成效,不论是专家学者还是一线工作者,都不约而同提到了这场震撼人心的疫情阻击战。

  这场打响在城乡社区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不仅展现出“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权力下放”的实效,更凸显了上海基层社会强大的动员能力。

  在疫情防控最紧急的关头,广大街镇、村居干部闻令而动,带领业委会、物业保安,夜以继日地加强小区封闭式管理。居村党组织广泛动员社区党员、志愿者和居民群众,参与“看家护院”志愿值守。登记购买口罩时,一夜间出现的“一米线”“北欧式排队”,处处透着“绣花一样的精细”。

  上海社会动员能力空前提升,这在多项重要任务中得到了检验。

  2015年春节,上海完成了一个在许多人眼里“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外环以内烟花爆竹基本“零燃放”,外环以外烟花爆竹燃放量明显减少。背后是申城30万“平安马甲”守望于街头、里弄、社区,全力配合全市5万名公安干警、消防战士值守“禁燃”。到2021年春节,上海已连续7个春节实现外环以内烟花爆竹基本“零燃放”。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经过一年努力,上海居民区分类达标率从《条例》实施前的15%提高到90%以上;单位分类达标率达到90%。垃圾分类看似围着垃圾转,实质是居民思想认同、形成自觉的过程。从“围着垃圾转”到“围着人心转”,上海社区找到了这项“最难推广的简单工作”的破解法门。

  如果说社会动员能力显示了治理的“一致性”,那么基层协商能力体现了治理的“多样性”。

  在上海民政局原局长、市社区研究会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马伊里看来,不论是旧改中的“二次征询”还是老旧住房加装电梯中的征求意见,能让利益相关方充分参与协商,就是好的制度安排。“要相信他们能通过协商的办法,解决自己的利益相关问题。”她认为,在社会治理中,社会组织的专业力量不容忽视。

  众人之事众人办,大事小事好商量。在杨浦区五角场大学路,开放式街区里游人如织、秩序井然。“大学路街区自我管理委员会”探索着街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长效管理新模式。五角场街道创智坊居民区党支部书记陆建华坦言,通过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各自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准入业态负面清单、“露天吧”实施导则等多项共议共决制度规范瓜熟蒂落。

  面向未来,进一步细化优化社会治理,离不开政府、市场、社会的相互补位。

  人人都能有序参与,必将更深层次地激活社会治理这一池水。

(责编:严远、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