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8家市级医院牵手云南28个贫困县县级医院,健康扶贫让百姓“大病不出县”

2021年03月29日10:33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人民网上海3月29日电 东海之滨,彩云之南,跨越2000多公里的距离,牵起30多年的健康情缘。记者从上海市卫健委获悉,这五年来,上海按照“上海所能,云南所需”原则,帮扶云南省28家贫困县县级医院,构建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对口支援工作体系,28家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其中1家升为三级乙等、27家完成二甲等级评审,精准扶贫让老百姓逐步实现“大病不出县”。

到底怎样助力云南健康扶贫?沪滇两地的顶层设计给出答案。

2010年,“上海市医院对口支援云南省县级医院项目”启动,2016年起由上海28家市级医院牵手云南28个贫困县县级医院。用云南省卫健委二级巡视员、医政医管局局长黄兴黎的话来说:“精准对接是最佳路径,一张对接清单一目了然”。

永平县地处云南大理州西部,山高水远,交通不便。因为当地医疗水平相对薄弱,遇到大病患者往往需要往大理甚至昆明转送,百姓看病就医相当不便。直到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对口援建永平县人民医院后,情况得到缓解。

一个深夜,县人民医院收住了一位19岁的女大学生,发热伴咽痛一周,体温最高达40℃。化验显示有感染,初诊为急性咽炎、急性肾盂肾炎可能,给予抗生素治疗,非甾体类消炎药辅以退热。治疗一周,病情未见丝毫好转。按照既往习惯,当地医生会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但她很幸运,上海这批医疗队中恰好有内分泌科医生。

上海医生何双涛在会诊时详细询问了病史,查看化验单,并结合发热、咽痛、关节痛、皮疹和抗生素治疗无效等线索,初步诊断为成人still’s病。后来,所有检测结果都验证了何医生的推测,于是就停用抗生素,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针对治疗期间出现肝损、血白细胞进行性升高等情况,他不断调整治疗方案。功夫不负有心人,患者综合指标逐步改善,三周后患者出院。

据金山医院院长沈辉介绍,自2016年对口帮扶以来,该院共派出11批56名队员接力驻点,帮助建立病理远程诊断中心,开设远程助诊系统,组建创面诊疗工作室和专家工作站,提升受援医院业务能力。

“五年来,县人民医院危重患者抢救人次数从81例提高到1178例,向上级医院转诊患者从1669人次下降到829人次,县内就诊率从47%提高到97.8%,看病不出县了。上海健康扶贫让永平人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永平县委书记阿泽新动情地说。

在丽江市永胜县人民医院,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医疗队员也在用他们的辛勤付出,努力让当地百姓就地就医。

孕妇小胡在得知怀孕的喜讯时,也得到揪心的消息: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由于妊娠期甲亢可能造成流产、早产、畸形儿等严重后果,产科医生极为重视,但基于缺乏相关治疗经验,建议她直接到上级医院就诊,或放弃孩子,治疗甲亢。

真没有办法了?当小胡听说仁济医院内分泌科医生在永胜帮扶,她当日就赶过来,焦急询问刘宇医生:“孩子能否保得住?”

刘医生分析了化验结果,明确诊断为早孕合并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同时发现患者心跳很快,达到110次/分(正常60-100次/分),且睡眠很差,提示患者甲亢严重,需要立即干预。

一周后,患者来院复查指标,结果明显好转,心率降到了正常范围,准妈妈的睡眠也得到很大改善。刘医生告诉她,药物有效,可以继续妊娠。

小胡经几次定期复诊,目前妊娠期病情平稳,小夫妻俩心里悬着的石头落了地。

“上海医疗队就是块金字招牌,他们为云南各族人民的健康福祉作出了积极贡献。”丽江市副市长魏妮娜这样赞誉上海医生。

不仅是丽江,走在剑川,听到最多的也是上海医生用新技术造福百姓的事。上海瑞金医院邵琨博士完成剑川首例经皮肾结石钬激光碎石术,当地百姓在当地即可解决病痛,大大节省了医疗、时间和人力成本;灼伤整形外科易磊医生成功开展“腰背部皮肤软组织坏死感染窦道形成伴钢钉外露一期扩创+旋转皮瓣联合Burow皮瓣修复重建术”,开启了剑川整形修复的新局面;消化内镜杜重临护士和麻醉科夏一梦指导当地医生在全身麻醉下成功实施内镜下“内痔中重度套扎术”,开创无痛消化内镜治疗术先河,无痛胃肠镜检查和治疗术已在剑川普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健康扶贫中,如何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上海采取派驻云南和来沪进修“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派出9批驻滇工作6个月以上的医务人员1347人次,接诊患者62.8万人次,教学查房2.9万次,开展手术6.3万台次;开展教学培训21.5万人次,手术示教培训2.5万人次,免费进修1704人次,开展新技术、新业务6000多项,建立特色专科415项,为云南省代培训500名骨干医师,触发当地医疗机构“造血功能”。

上海市卫健委副主任秦净表示,“十四五”期间上海将根据国家统一部署,“扶上马、送一程”,继续做好卫生援滇工作,努力为云南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高水平、高素质人才队伍,实现从“输血”向“造血”的转变,解决当地百姓看病“最后一公里”,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的发生,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龚莎 潘明华)

(责编:沐一帆、金煜纯)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