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来到浦东,就再也没离开!是什么吸引了这位“斜杠女青年”【而立浦东再出发】

2020年11月25日14:48  
 

今年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30年来,浦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从江畔烂泥渡路到国际金融城,从阡陌农田到一流张江科学城,平地里长出陆家嘴的“上海高度”,芦苇滩跑出特斯拉的“上海速度”,一网通办织出服务企业的“上海温度”。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三十而立的浦东又将如何勇担使命再出发?

我们从30位财经人物和他们所代表的机构身上去寻找答案,记录“浦东现象”、总结“浦东经验”,感受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的“浦东精神”内核。

第一财经、东方财经·浦东频道联合推出特别节目——《乘风破浪——浦东30年,财经30人》大型人物访谈。30场对话畅叙30年家国情怀,看上海浦东,如何再造一个新未来!

“斜杠女青年”的供应链创新进化论

泓明供应链集团创始于1995年12月,公司以上海自贸区为基地,立足张江,为“中国芯”和“创新药”产业链提供保税、通关、物流、运维、结算和支付等形式的供应链服务,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全球资源共享和联合共赢,打通中国芯片集成电路产业供应链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双循环。泓明是浦东开发开放的见证者,也是产业互联互通数字化跨境服务的创新者。

沈翊,上海泓明供应链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同时担任上海集成电路行业副会长、上海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等职。她用一句很时髦的话形容自己:“我是一个乘风破浪的斜杠女青年。”

服务硬核产业 传统物流转型数字化供应链

第一财经:今年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您和浦东何时开始结缘?

沈翊:2009年之前,我就在八佰伴开张的时候去过一次浦东,2009年我从澳洲回国后,就从来没离开过浦东,这十年一直伴着浦东一起成长。

第一财经: 2009年回国之后,其实是抱着创业的心态来浦东。当时的想法怎么样?在浦东的感觉怎么样?

沈翊: 当时想法很简单,第一我是上海人,回来肯定扎根上海,第二浦东是产业的高地,聚集着中国芯、创新药等硬核产业,伴着这些产业的成长,我的事业和我们的供应链也是一步一步的成长,看着这个自我成长的过程,我还是比较兴奋的,越来越期待,越来越兴奋。

第一财经: 怎么看到其中的机会的?

沈翊: 其实我们公司之前非常传统,是做物流的,但是这十年我们集聚了芯片产业一个全国的供应链,包括和世界对接的这样一个过程,一步一步通过数字化、信息化,从传统的物流转型到数字化供应链,为产业做服务,这也是我们一步一步改造升级的过程。到今天为止,我们公司已经布局了12个城市,20个中心,为全国的二十几个12寸的Fab(半导体工厂)进行配套,在这一产业做到了全国的第一。这样的成长其实是浦东带给我们的,是上海带给我们的,是全国产业的发展带给我们的。

第一财经: 您说到全国第一的时候,非常自信,感觉是水到渠成。

沈翊: 其实蛮辛苦的,大家都知道,我们的Fab厂一般都是开在杳无人烟的地方,没有任何配套设施,我记得在南京设点的时候,南京浦口打不到车,我第一次骑着脚踏车,可能好久没有骑了,抖抖的,原地在周旋。在每个设点的地方,我们都是一点一点地看着产业和周边的配套一点点的起来,种子在发芽、成长,成为苍天大树,这样的过程我是非常喜欢的。

“店小二”成就中小微 供应链赋能产业链

第一财经:当时张江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状态?

沈翊:我们到张江的时候,这里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比如说IC设计,前道的Fab,后道的封装测试,半导体产业链已经有一定规模。另外,我看周边的创业氛围,政府是不是支持中小微的创新企业,对于创新企业是否有同样的政策和平等的市场环境,这个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我们在浦东,在张江完全感受到了这一点,我们的政府部门做成了“店小二”,像“店小二”式的一种服务。

第一财经:在大家的印象中,供应链可能就是把货物从A到B到C,您能给大家科普一下供应链指的是什么?你们在做什么?

沈翊:其实大家一直把供应链和物流搅混,供应链是一个工程学,它包括了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包括人才、商流,它是一个统筹学的范畴。我们现在更希望推进的供应链是什么?数字化的,而且是各个部门、各个节点的数据或者数字化共享的过程。比如,我们很多企业,设备、材料都是有重合的,企业往往在设备、材料上都会有一部分备件,但是这些备件相互之间没有共享。如果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把可以共享的那一部分进行共享的话,其实对于重资产的产业,它的效率、成本可以降低很多。

第一财经:泓明如何能让企业做到共享?

沈翊:我们做了一点,就是设备供应商把他们的维修备件统一放在我们这里,我们就可以给全国的集成电路产业作一个配给。我举个例子,比如这次新冠疫情,在武汉有两个产业没有停止,一个是医疗防护物资,还有一个就是集成电路。因为集成电路的机台只要一停,恢复产能可能要一两个月、两三个月。所以这一块里面,所有武汉的这些备件,都是从上海保税流转到那里的,运转还是在有序地进行,这就是我们上海和武汉的一个联动。

第一财经:供应链企业存在的重要性在哪里?

沈翊:集成电路产业是走出去和世界去比的,比的是产能、产量、能耗等等,所以对时效、效率的要求非常高。而且我们现在强调的双循环,其实在集成电路产业里面是最需要的,这个产业里面,设备投资占整个投资的85%-90%,这些设备的来源一般都是海外,把国内和国外打通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在供应链上下游的配给非常重要。

数字化创新 信息为王替代物理为王

第一财经:就我们企业自身来说,我们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沈翊:浦东其实已经定好了这个方向,六大硬核产业,中国要张开双手去拥抱世界。我们会跟着国内国外市场的双循环的基调,做供应链的创新。比如说我们的通关,我们的进出口,与市场监管各部门的联动,我们很希望用数字化去打通不同部门数据的底层。

第一财经:从您的从业经历和这个行业的发展来看见,你们如何做创新?这样的事例有吗?

沈翊:我们为了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联动,把这个绿色通道数字化,把我们的底层数据ICP、ERP等等的数据实时地传给海关、市场监管,然后把我们的全程保税研发、全程保税维修做成一个标准化的创新模式,联动上下游企业以及监管部门。

2020年11月,上海发布《上海市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共36条,要求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创新突破,尽快形成出口能力,强调转变贸易发展方式、发展新型贸易业态、做强贸易平台、营造贸易新环境,提出建设一批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完善数字贸易交易促进平台服务功能,实现与海关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联通……《意见》为供应链的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环境,泓明供应链通过规范和优化产业供应链流程节点,开展标准化、数字化、系统化和智能化的升级改造,建立起产业供应链服务平台。

第一财经:您觉得现在整个制度上还有滞后的地方吗?

沈翊:其实在“两会”的时候,我提出就是我们一定要把浦东、把上海作为全球的分拨中心和全球科创型企业落户的中心,那么这里面可能会出现几个需要我们改善的地方。第一就是一定要坚决地去研究保税流程,因为保税的途径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第二个就是我们一定要走没有卡口的地方,比如张江、金桥,用信息为王逐步替代物理为王,让整个的区域更加自由,这个其实是我们一个大的目标。

第一财经:您觉得浦东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现有的一些制度创新,公司也从中收获了很多红利是吧?

沈翊:我觉得选择浦东真的是明智的,只要是产业当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浦东政府部门都会第一时间在各个部门比如市场监管、海关、外汇管理、商委等等,非常认真地就每一个细节进行调研,然后落实实施。浦东在创新方面是非常强的,浦东的海关是全国数一数二的,是懂我们产业的海关。另外科创海关,它其实是一个解决疑难杂症的中心,比如我们在集成电路里面,很多防静电的包装是不可以打开的,在科创海关里面就有一个实验室,是专门懂这个产业的海关工作人员给你服务。

第一财经:浦东六大硬核产业的全力推进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哪些机会?

沈翊:我一直觉得企业并不只是为了赚钱,它一定要带着一个情怀去做这件事,那么企业的盈利,企业的发展自然会越来越好,我们这十年也是抱着这样一个情怀,为了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去做这些事情,这是大方向。大家也知道,我们在微笑曲线的两头比如研发、测试、维修这一块可能会弱一些。那么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就踏着微笑曲线的两头,去做高标准的这些产业配套。比如说服务供应链,服务维修等等这些。国际上的设备、品牌准入到中国,其实是连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标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碰到一些新问题,那就要和政府监管部门一起创新。我们一直在做定标准的事,我们现在也是在把这个事情做成行业的标准,然后可以孵化更多的企业能在这个标准上进行创新。

第一财经:可以说通过创新能够提高效率,加大辐射范围。

沈翊:我们希望更多国外的科创企业,把总部基地落户在浦东。我打个比方,就是如果更多的企业把他的材料、备件、设备从世界各地搬到家门口,其实对于我们整个产业的发展、效率的获取是非常有效的。这个获取完全可以辐射到长三角,比如说我们很多Fab在上海也有,无锡也有,南京也有。一体化的联动和资源的共享,其实都是源于上海,源于浦东,然后辐射上下游的。这也是我们工作的目标,就是把上海的监管部门、无锡、南京的监管部门等等这样长三角一体全部打通,这个其实我们也是想做一种标准。我们集成电路产业已经一步一步的,不断地靠近这样的一个状态了。

第一财经:记得您开场的时候说了一句话,2009年来了之后就从来没有离开浦东,可以说对浦东有很强的归属感,展望未来的话,对整个浦东的希望有哪些?

沈翊:我希望浦东不只是上海的浦东,更是世界的浦东,也是带整个中国走到世界科创前列的浦东,这个是我一直想,也是我们这群人一直努力地去做的一件事。

浦东新区“两会”期间,作为新区政协委员,“斜杠女青年”沈翊今年的提案是把浦东加快打造成全球供应链中心。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今的市场竞争已不再是企业之间的单打独斗,而是供应链的竞争。“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蓝天梦”“未来车”“数据港”浦东六大硬核产业的崛起,强大而高效的供应链服务是重要的幕后英雄。供应链,它链接着政府、企业,链接着国内、国外,链接着过去、现在、未来,它的创新和进化,也是一种改变世界的伟大。

(来源:浦东发布)

(责编:沐一帆、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