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示范区聚焦最具共性问题,制度创新探索已形成3 2项成果

“不破隶属 打破边界”,破题协同发展

2020年11月01日08:22  来源:上观新闻
 

11月初,东航路—康力大道即将正式通车,成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首个省级对接基础设施工程。届时,上海青浦金泽和江苏苏州吴江之间原本需要绕行40分钟的车程,将缩短至5分钟。

2019年11月1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正式揭牌,一年过去,这个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交出了亮眼的创新答卷。

解决一座桥的难题

“你不用来开元荡步行桥的建设协调会了。”几个月前,当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生态和规划建设组副组长刘伟接到苏州市水务局的这个通知时,有些发愣,但对方接下去的一句话,不仅解开了他的疑惑,还让他非常高兴,“我们就按照之前东航路—康力大道工程总结的经验,商量着干。”

东航路—康力大道互联互通工程,是跨省域道路互联互通建设推进的重点示范工程。今年3月,刘伟刚开始参与协调时,摆在他面前的难题一道接着一道。由于前期分别立项,缺乏有效沟通,分属上海青浦和江苏吴江的两段道路无论是规划、设计、审批,还是建设标准、工程进度都存在明显差异。

最让刘伟头疼的是审批标准。工程需要在元荡上架起一座180米长的车行桥。建桥本身难度不大,可元荡桥一半在上海,一半在江苏,在审批上涉及上海市水务局、青浦区水务局、江苏省水利厅、苏州市水务局、吴江区水务局、太湖流域管理局等多个行政主体,各方在审批要求上并不一致。例如苏州市水务局涉水审批要求编制防洪评价报告,而上海水务局则没有这方面的强制性要求。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今年3月起,执委会多次牵头召集各地相关部门和公司召开协调会,各方商量后决定,在元荡桥的审批上,由上海市水务局牵头,会同苏州市水务局联合审批及后续监管,按照上海市相关要求执行。审批时由上海水务局牵头,实行一窗受理,一口发放审批决定书。对于不一致的审批要求,例如防洪评价审查时,则遵循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按要求更高的苏州标准执行。

2020年7月13日,上海市水务局、苏州市水务局联合签发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跨域项目水务准予行政许可‘001号’决定书”,同意建设单位实施东航路—康力大道工程。在这份许可决定书的下方,盖上了两地水务局的公章。

解决一座桥的难题,背后是一体化制度创新的破题。回顾历时约3个月的协调过程,示范区执委会和青嘉吴三地相关部门总结经验,制定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跨省域道路工程互联互通指导手册(试行)》,对项目在规划、设计、审批、施工等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进行剖析,探索形成联合审批、统一监管、共同验收的跨域项目管理新模式。手册内附有跨省域道路工程互联互通实施流程图、跨省域道路各阶段衔接要素表等。“是一种‘傻瓜式’的导引,其他跨域项目跟着这些示意图、表格一步步来就可以了。”刘伟说。

制度创新释放红利

就在180米元荡桥不远处,另一条长619米的元荡步行桥也即将贯通。在元荡步行桥的规划设计施工时,各方已经借鉴了东航路—康力大道工程总结的经验。“一体化机制已经形成,路径已经清晰,按照这个路子干就行了。”吴江汾湖高新区建设局局长姚俊说。

一体化制度创新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核心使命。示范区揭牌一年来,在“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的制度创新探索中,示范区聚焦跨区域协同发展中的规划管理、生态保护、土地管理、项目管理、要素流动、财税分享、公共服务、信用管理八个方面中最具共性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化、开创性的改革创新,目前已形成32项制度创新成果。包括共同编制一体化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实现“一张蓝图”管全域;建立统一的企业登记门槛,实现“一个标准”管准入;探索统一的管理服务机制和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实现“一个目录”引方向;探索建立生态环境管理、监测和执法“三统一”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着力对区域协调发展中所面临的共性问题作出系统性改革创新探索。

一体化制度创新的红利带来了区域发展的高品质。据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主任马春雷介绍,今年前三季度,示范区两区一县合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8%,逆势上扬,实现正增长;新增企业登记数量同比增长12.6%;实到外资同比增长31.8%,成为发展的新热土。

以前,东航路—康力大道互联互通工程所在区域属于省际交界的“三不管”地带、交通末梢,有一个废旧木料交易市场和一个建筑垃圾堆放点。随着交通改善,促进了各种要素加快流动,现在吴江已盘活存量土地,计划发展湖区经济。未来,江南水乡客厅也将在附近建成,这些叠加的利好消息,让这片区域充满想象空间。

这还只是开始。“从过去的审批需要两个文件两个章,变成了现在的一个文件两个章,只是1.0版,我希望以后还能升级到2.0、3.0版,做到一个文件一个章。”刘伟说。

(责编:龚莎、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