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所信 方能行远

2020年09月27日13:5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其中强调最多的是学校思政课建设。于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杂志中,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又再一次强调了思政课在高中、高校开设的必要性,教给青少年正确的思想是一条长远的路,也是教师队伍肩上重大的责任。

一直以来,国家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十分重视,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对思政建设都作出过重要部署。从中小学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再逐渐过渡到政治理论课,从不懈怠,层层深入,螺旋上升,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建设者的重要保障。因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是至始至终不变的主题。此时教师队伍作为带头人,他们潜在的理想信念就十分重要。文章中明确指出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上好思政课的必要条件。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第一,政治要强,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第二,情怀要深,要有家国情怀、传道情怀、仁爱情怀。第三,思维要新,学会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将创新思维融入课堂教学。第四,视野要广,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第五,自律要严,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第六,人格要正,唯有高尚的人格方能感染学生。

教师队伍有没有积极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关系到能否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的问题。所以教师需要扎实练好基本功,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时刻关注青年学子的发展,做青年学生的知心人、引路人。当今在西方思想的冲击下,普世价值、个人主义的教育大行其道,如果没有思政教育,青年学生的爱国意识和自觉性就会相对减弱,格调会变得越来越低,变成所谓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青年手中,我们在大学中充分学习了理论知识,那么就应该在更广阔的社会课堂中付诸于实践。作为新时代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青年,我们应该积极阅读经典名著、参加社会实践、触摸红色文化、参观名胜古迹等,在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思政教育是永无止境的,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我们要相信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锻造的丰富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思政教育贯彻到日常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每个阶段,树立正确的立场,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汲取”,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来源:安亭镇 郭冰彦)

(责编:实习生、韩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