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花开湘江岸

2020年09月14日16:51  
 

“希望你们像怒江人民的‘一枝花’——胡秀花一样,从大山里出来,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练成大器,个个都成为胡秀花式的致富明星带领当地更多百姓脱贫致富。”在三航局株洲清水塘项目部迎接云南怒江傈僳族新工友仪式上,三航局二公司党委书记刘海青深情叮嘱。

工友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为帮助傈僳族同胞摘掉“穷帽子”,拔掉“穷根子”,株洲清水塘项目党支部在接到就业扶贫任务的第一时间,提出了“支部要成为工友‘主心骨’”的党建思路,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力促株洲市与怒江州就业脱贫开出“姊妹花”。

做工程的人深知离乡背井的苦,如何让傈僳族同胞舒心、安心,成了党支部能否成为“主心骨”的首个考验。“我们从吃得好,住得惯入手,吸引和凝聚人心。”项目书记袁春飞说。

吃得好相对简单。工友进场前,袁春飞和地方劳务公司反复确认,随行人员中必须有会做当地饭菜的来负责工友们的饮食起居,避免吃的问题上“掉链子”。

住得惯才是“重头戏”。起初,袁春飞倾向以原有闲置的协作队伍宿舍进行改造,但在实地察看后,觉得改造达不到舒心的效果,遂萌生了新建一座属于傈僳族同胞的独居小院的想法。原以为会遭到阻碍,没想到大家一致同意,都想让远道而来的傈僳族同胞收获家的温馨。

但究竟怎样才能真正住得舒心,并20天完成建设又成了摆在大家眼前的难题。袁春飞鼓励支部党员们凝聚合力,齐心攻克难关。

目标定下后,党员们都领到了“任务”,一路在袁春飞的带领下,通过网络查阅资料,熟悉傈僳族文化、风土人情,观摩地方特色建筑,捕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元素,将地方文化元素融入新建宿舍楼,形成房屋设计方案。一路在博士党员李业勋带领下,在多次演算与修正后,决定采用“装配式”施工来抢工期。

随即,从考察供应商,采购原材开始,展开土地平整、硬化施工……党员们齐心连心,20天建起了一个带有傈僳族特色的温馨小家——“怒江小院”。小院 还实现了WIFI全覆盖,每一间都安装了空调,而且会议室、餐厅、浴室,篮球场、乒乓球室、职工书屋等设施一应俱全。贴心的安排,让每一位傈僳族同胞的心都倍感温暖。“我想马上跟家里人说,在这里很好!”帮扶联系人熊金寿说。

来到新环境,穿着一袭民族传统服装而来的耗亮梅笑得合不拢嘴,“我要加油好好干,多赚钱寄回家。”

工友李永生今年已经49岁,家里有五口人,老母亲70多岁已没有劳动能力,妻子在去年刚做完手术,只能做些辅助性的活,还有两个上幼儿园的小孩,家里的开支全靠他。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四处打零工,一年收入也就二、三万,生活步步维艰。如何让像李永生这样的工友走得出、留下来,有活干、有钱挣,党支部把扶智强技作为打造“主心骨”的新课题。“这样,将来即便离开了,也能挣钱糊口,为家乡发展做贡献。”袁春飞表示。

但工友大多为小学、初中文化,只有少数几名曾外出务工,无任何基础,怎样才能熟练掌握技能,又符合工友期许?进场前夕,项目部党员展开了异常热烈的探讨。

最后,党支部根据工友人数,采取党员“承包制”,对人员家庭情况、个人兴趣爱好、以前从事、未来的打算等信息进行摸底,并及时将相关信息完善,形成个人的帮扶档案,定期还要更新,实行动态管理,以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以及文化程度精准施教。之后,又借鉴“导师带徒”,采取党员与工友结对子方式,“一对一”进行钢筋加工、混凝土检测、挖掘、驾驶等技能教学。“这样既增强党员意识,投身脱贫攻坚,又让党建引领处处可见。”袁春飞表示。

但党支部并不满足于此。党支部还将对一些日常工作表现突出,成长潜力大的人员,会有计划地派送至内、外部专门机构培训学习、考取操作证、上岗证,以稳定就业托起工友们迈向幸福的舞台。“要通过加强产业工人的教育培训,让更多的电焊工、模板工、混凝土工成长起来,打造出一支能打硬仗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带领更多老百姓脱贫致富。”刘海青表示。

人性化的安排,坚定了傈僳族同胞走出来的心。“未来,我会带更多的人走出来。”熊金寿说。

在脱贫奔小康路上,怒江人民从不孤单。从黄浦江到湘江,从湘江到怒江,三航人全力以赴、瞄准靶心,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再聚力。(张序)

(责编:严远、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