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 临港新片区一周年:勇担使命,奋楫争先求突破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谢卫群

2020年08月24日09:23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连续高温,太阳似火。天气热,临港新片区的建设热情更热。

滴水湖畔的金融湾建设20日启动,临港又将兴起一座“陆家嘴”般的CBD;中运量T1示范线滴水湖站8月18日开工。T1是电车线,位于临港产城融合区域西向客运主廊道,年底就将开通,最快37分钟就能走完21. 8公里,产城融合又有进展,沿线的上班族将越来越方便了。

滴水湖俯瞰。

在这样天天的忙碌中,临港新片区一周年了!

去年的8月20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临港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揭牌,新片区的新试验拉开了序幕。短短的365天,新片区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状态,全力以赴推进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现代化新城建设。

今年的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又一次强调,“要继续做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工作,充分发挥试验田作用。”这为临港的下一步发展又指明了方向。

还是在8月20日,上海发布了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关于以“五个重要”为统领加快临港新片区建设的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主任陈寅说,《行动方案》是举全市之力加快临港新片区建设,打造全市经济发展“增长极”“发动机”“新高地”的重大举措,是临港新片区2020-2022年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

“勇担使命、奋楫争先”,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以此概括过往的一年。尽管疫情突如其来,但是,临港新片区坚持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手抓,制度创新协同发力,确保了“热度不减、势头不减、改革力度不减”,区域发展跑出了漂亮的加速度:从总体方案中分解出的78项政策和制度创新任务完成过半,已落地45项,另有22项已形成方案。

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实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加大开放型经济的风险压力测试,实现新片区与境外投资经营便利、货物自由进出、资金流动便利、运输高度开放、人员自由执业、信息快捷联通,这是临港新片区的重要使命。

一年间,临港新片区都有哪些创新与突破呢,东姐这就与大家分享几个。

“特斯拉速度”再提速

聚焦投资经营便利,致力形成更加高效公平、可预期的投资环境

“无人干预自动办理”,水土保持事项每项业务从原先的至少跑一次、提交3份材料、办理7天、审核10多项信息,压缩到目前零跑动、在线提交1份材料,全程仅需5分钟,实现自动审批办结。“特斯拉速度”在进平科技新能源项目上再次提速:从签约到取得施工许可证,仅用时4个月,比特斯拉超级工厂项目还快1个月。

临港新片区地跨上海浦东新区、奉贤区两个行政区,此前,新片区内市场主体营业执照由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奉贤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分别承担审核。今年3月,临港组建了新片区市场监督局,对原有的跨区整合行政职能进行了整合,为新片区企业开展活动、申请政策提供了便利。

临港新片区还全力推进审批流程再造,成立片区营商环境领导小组,下设审批审中心,提出了26条涉及政府和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的审改措施。除了无人干预自助办理,还推出了容缺后补、区域评估、多评合一等新流程。通过这一系列的流程再造,大大加快了投资项目的进程。蓝湾进平科技新能源项目从签约到取得施工仅用了4个月,基本做到了"拿地即开工"。

与此同时,针对一些难点,临港探索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路径。比如积极研究国外已批准使用,国内未上市临床急需药械在临港新片区医疗机构试点定点使用,增值电信业务外资股比限制突破等领域对外开放的实施路径,优化外资服务流程,承接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外商投资项目备案两项事权,实现跨境投资业务不出临港即可办理。

因为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和突破,高端资源要素加速向临港集聚。一年间,新落户临港的企业15115家,同比增长70%,共计签约项目358个,涉及总投资2713.63亿元。其中,外商投资踊跃,2019年揭牌至6月底,临港新片区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60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占比70%。

平均一天签一个项目,临港已成一片热土。

最大限度支持自由经营

聚焦高标准贸易和运输自由,全力打造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

车行至东海大桥前,一行拱型的大字通红惹眼: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这是全国151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唯一的特殊综合保税区,也是临港新片区高标准贸易自由的一个代表区域。

2020年1月1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5月12日一期封关,顺利通过国务院8部委联合验收,5月16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正式挂牌。

为最大限度支持区内自由经营,海关总署制定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监管办法,支持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明确不涉政不涉检的货物,取消不必要的贸易监管许可和程序,要求实行一线径予放行,取消区内政策和常规监管,改二线双侧申报为单侧申报,实现区内业务更加便利,同时依托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逐步形成精准智能无感的电子围网监管体系。

特殊综保区有特殊的待遇:进一步集聚跨境贸易、高端航运、国际供应链管理、国际高端制造及相关服务业等创新型高附加值产业。揭牌至今,洋山特殊保税综合保税区内新注册项目163个,注册资本金98.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个,正在推进项目123个,预计投资金额151.3亿元。

洋山港夜景。

国际中转集拼业务是衡量一个国际枢纽港口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海关总署2018年第120号公告《关于海运进出境中转集拼货物海关监管事项的公告》实施以来,全国各主要海运口岸在中转集拼业务上积极探索实践,但均未实现跨关区中转集拼。临港新片区针对上海远洋航线集中在洋山港、近洋航线集中在外高桥港口的现状,会同上海海关等监管部门,积极突破跨关区中转难题,增强全球枢纽港国际中转集拼枢纽功能。

为支持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发展,上海海关批准上海深水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设立国际转运集拼监管中心,对集拼货物实行闭合式、信息化、集约化管理,并成功完成了国际中转集拼的海运舱单模式下的全流程试单操作。不仅如此,还多次提速试单,通关效率和便利化程度均大幅提升。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积极引导全球性国际供应链服务商,将国际中转基金业务向上海集聚,加快马士基亚太区创新智慧综合物流中心和中外运国际中转集拼中心建设,加速推进丹麦得斯威国际货运公司(DVS)在海关全程监管下实现了首单跨监管区域国际中转集拼业务,进一步提升了洋山港国际优质货源配置功能,为巩固上海港在全球物流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提供了支持。

为了支持临港新片区,上海海事局出台了20条创新举措。5月20日,向洋山港海事局下放及调整船舶所有权登记、光船租赁登记等36项行政事权,推动服务专员全程跟进,全天候、E办理、零上门、零等待,缩短船舶到港办证时间。6月18日,洋山港海事局收到靠港江夏荣轮船舶登记申请后,仅用了一天时间,即完成船舶变更登记和相关证书发放,较常规流程节省了3至5天。

专挑硬骨头啃

聚焦资金便利收付,开展各类金融创新试验

短短一年,临港金融领域自由化、便利化创新成果不斐。

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发布了“金融30条”;5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会同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上海银保监局、上海证监局和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又联合发布了“金融50条”,支持在临港新片区开展各类金融创新试验。推出跨境人民币结算优质企业白名单制度,实现凭收付款指令直接办理;探索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实验、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业务、离岸支付等先后实施,并卓有成效。

3月5日,在人行上海总部指导下,上海市银行外汇及跨境人民币业务自律机制发布《临港新片区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方案(试行)》(简称《方案》)。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浦发银行积极响应,第一时间推出相应的服务指引并为数家优质企业落地首批业务,全力支持新片区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生产经营,持续推进新片区金融服务的便利化进程。

根据《方案》,银行可以凭企业收付款指令,在“展业三原则”基础上,直接为企业办理货物贸易及服务贸易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以及人民币资本金、跨境融资(含全口径跨境融资及外商投资企业投注差模式下的外债)及境外上市募集资金调回等项下人民币收入在境内的依法合规使用,企业无需事前、逐笔提交真实性证明材料,即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一步简化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业务办理流程,推动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

同时,为了突出金融支持临港新片区建设,在优质企业的认定上,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临港新片区重点发展产业领域的企业倾斜。

上海半导体装备材料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浦东科投设立的投资新片区半导体产业的主体。在前期对新片区半导体企业进行并购的过程中,企业聘请了境外咨询公司产生了咨询费用,浦发银行依据方案在“展业三原则”的基础上,为客户简化了业务办理流程,仅凭企业的收付指令办理了咨询费用的跨境支付。

特斯拉超级工厂复工复产后,为了抓紧生产进度,需要用人民币对外支付大量日常经营款项。可是,在前期资本金使用过程中,企业常常因为支付笔数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准备用途凭证。银行为企业提供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服务后,特斯拉凭付款指令直接完成了人民币资本金账户的支付,政策的利好让客户愈发感慨新片区金融服务与国际接轨的步伐越来越快。

浦发银行董事长郑杨谈到,临港新片区正给金融业的发展带来机会,借助临港新片区金融先行先试改革试点政策,浦发银行正加强金融产品创新,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以及“上海金”“上海油”等一大批要素市场提供优质服务,并以自贸金融外汇为抓手,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加快创新步伐。

临港新片区滴水湖区域新楼林立。

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业务,助力企业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融资。

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就成功搭建了新片区揭牌以来的首个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

临港集团是新片区开发建设的重要主体,在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以及吸引海外资金参与新片区建设等方面有着迫切诉求。“金融30条”发布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会同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为临港集团搭建跨境资金池提供完善的政策辅导;建行新片区分行、工行新片区分行充分发挥全球化经营优势,对标高水平国际金融服务能力,为临港集团境内外投融资资金提供便利化的本外币一体化结算、汇兑服务方案。

4月23日,临港集团获批新片区首单跨境资金池业务,成员单位涵盖临港集团本部及下属境内外公司共20家,拟集中外债额度约91亿美元。跨境资金池搭建完成后,临港集团通过工行新片区分行、平安银行上海自贸区分行两家合作银行,首次引入跨境融资1亿美元,同步配以“套期保值”金融掉期产品锁定汇率,在有效对冲金融风险的同时,实现了包含利息税在内的综合融资成本最终大幅低于境内融资综合水平。

西伯翰(上海)海洋装备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上海首批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额度试点企业,无需通过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模式,全程历时仅一个工作日即成功获批外债500万美元,及时解决了企业融资需求。2020年6月5日,外管局批准在临港新片区开展外债登记管理改革试点,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办理一次性外债登记,进一步提升了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水平。

临港金融自由化的探索力度加大,一大批金融机构向临港新片区集聚。全国首个合资理财公司、首家全国性证券期货纠纷专业调解组织、总规模2000亿元的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已在临港新片区落户。

(本文图片由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提供)

(责编:陈晨、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