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长三角正打“大算盘”:所给即所得,方能一体化

巨云鹏 窦瀚洋

2020年06月07日09:32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6月6日,2020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浙江湖州闭幕。

会议主题定为“战疫一盘棋,夺取双胜利”,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的大背景下,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凸显出明确任务和目标。

2019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了国家路线图的一年后,且让大江东工作室从这次会议透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接下来的步子将怎样迈。

打大算盘,给别人的东西更多些

 

沪苏浙皖四地党委书记。 董旭明摄

“今天我们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企业、任何一个家庭,都不可能关起门来实现收入,任何财富的生产活动都要跟他人来往”,在今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日程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仍是重头戏。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以“来来往往”为关键词,作了一场演讲。

在他看来,中国经济正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美国政府发起的贸易战,强加的高关税让各国产能带来的贸易流量大幅下降;新冠病毒引发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导致人群大规模隔离。国家和国家、城市和城市,地区和地区正常来往受到阻碍,“这两个事件从反面告诉我们,来来往往非常重要,一旦遇挫,会给经济增长、普通人的生活带来非常巨大的冲击。”

疫情爆发初期,长三角不少企业因为“来往不畅”遇到问题。上海嘉定一家消毒洗手液生产企业,复产有11家供应商需要协调——标贴在江苏太仓,30克小瓶子生产在上海青浦,500克大瓶子生产在浙江嘉善,原液材料在湖南长沙,泵头在广东中山……多方协调,这家企业供应链问题才解决。

为解决类似问题,2月7日、2月27日,长三角一市三省主要领导前后两次召开视频会议,在疫情防控基础上,为保证复工复产复市,设计了5项工作机制,包括长三角健康码互认通用、就业招工协调合作、跨区域交通等基础设施加快落地协同会商等。

在产业链协同互助上,四地共同建立复工复产协作沟通机制,专班专人负责具体协调,解决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不同步、不衔接,在支持复工复产复市、扶实体稳产业保就业等相关政策制定和发布等方面,加强沟通衔接、及时通报。加强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形成区域经济政策共性需求,及时向国家发改委等综合部门提出政策建议。

在“互通有无”政策下,长三角回血甚快。以一个数据为例,从长三角出发的中欧班列,一季度开行438列、发送标箱42350个,同比分别增长35%、39%。其中3月208列、发送19798个标箱,比增55%、59%。苏州的电子产品,合肥的家电、汽配,义乌的小商品,伴随火车轰鸣,发往世界各地。

“来来往往中,企业和企业、个人和个人、地方和地方,大家都要打算盘,但打得最好的一定是大算盘。”周其仁说,大算盘就是主动为其他地方、其他人提供服务,提供的越多,算盘就越大,收入水平越高。例如,去年上海金融交易总额达1933万亿,“上海绝对没有这么大的胃口,需要这么大规模的金融服务,这些数字来自全国和境外。”

中心城市、全球城市、核心城市、增长极……在周其仁看来,这些概念都有一个共同含义:一个地方给别人东西越多,资源就越往这个地方来,长三角要打大算盘,增加来往层次、频率和多样性,各地政府要习惯去买其他地区的服务、产品,用人之长,补己之短,也发挥自己之长,补他人之短。“摩擦系数高了,很多运动就会停止;摩擦系数降低,运动就会活跃,经济就会活跃。来来往往中,思想会激发思想,新的创新会激发新的创新”。周其仁说。

科创携手,提供未来想象空间

 

长三角科技成果联合竞价(拍卖)活动在会上举行。 董旭明摄

和往年一样,今年日程最热闹的还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合作事项签约仪式。19项内容,分5批签约,虽说涉及产业合作、科技创新、生态环保、交通互联多领域,但仔细梳理,密度最高的集中于科创和产业。

在物联网领域,上海市嘉定区、江苏省无锡市、浙江省杭州市、安徽省合肥市以及中电海康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签约,共建跨区域超级中试中心,打造全球物联网高地。

针对数字经济,一市三省经信部门签约,超前部署“新基建”,深化工业互联网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推动数据开放共享和场景应用,开展车联网集成创新与合作。

四地科技部门签约,拟集成长三角创新资源,强化三大枢纽功能定位,探索和完善运行机制,共同创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打造支撑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建设的引领性平台。

19场签约中,最具想象空间的,莫过于四家通讯和技术企业共同签订共建长三角一体化量子通信网络、培育和发展量子通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合作框架协议,推动量子通信在电子政务、金融、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应用,在长三角地区率先构筑可持续发展的量子通信产业生态系统。

紧紧抓住科学、技术与产业的融合,这似乎是对改革开放初期长三角合作发端的一种回潮。

当初,上海 “星期天工程师”周末到周边省市乡镇企业,送去知识、技术和管理经验,成就了长三角技术流动佳话。如今,“长三角工程师”接过了前辈衣钵。

阿里巴巴的夏星星,上海人,2015年加入支付宝成为一名解决方案架构师。他一个月坐20多趟高铁,最多一天跑三个城市:上午在上海开会,下午去杭州讲方案,晚上抵达宁波,和同事们频繁进出各地政府、企业,对接和服务于各种数字化转型项目,用他的话说,自己早已开启了“长三角人模式”。

面对长三角科创产业发展大潮,除了阿里巴巴这样在长三角生发的企业,另一些互联网大咖嗅觉也十分灵敏。“腾讯华东总部正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公共服务一卡通方案的规划设计,统筹腾讯政务云、乘车码、微信支付等多个团队,整合技术能力与产品服务能力,为长三角一体化贡献力量。” 腾讯副总裁、华东总部总经理张立军说。通过移动端,居民或能实现以交通卡为载体,兼具旅游观光、文化体验功能的示范区惠民一卡通。

今年,三省一市各自力推的项目纷纷上马。上海启动张江科技城第二、三轮创新基础设施项目,江苏启动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生物医药创新中心,浙江启动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阿里巴巴达摩院南湖项目,安徽启动中科院(安徽)临床研究医院、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等项目……目标无他,就是继续集聚资源优势,加快构建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

企业联盟,激发市场内生动力

 

座谈会召开前夕,沪苏湖铁路正式开工。 资料图片

一个颇具影响力的组织宣布成立——长三角企业家联盟。

这个联盟由长三角地区重点产业、支柱产业的龙头企业和相关行业商会协会的主要负责人组成,是跨地域、跨所有制的非营利性组织。联盟理事会首批96名理事中,15人是全国人大代表或全国政协委员,2名党的十九大代表,29名省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5名兼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或副会长,38人兼任省级工商联副主席或副会长,均是长三角企业家中的翘楚。

成立大会选举奥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汤亮、正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存辉、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和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等4人出任联席主席。其中,南存辉为轮值主席。

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中,市场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行政力量在塑造环境,发展还是靠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

南存辉就在讲话中说,要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打造强劲活跃增长级,关键在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数字经济优势,上海的功能优势、人才优势,江苏的平台优势、外资优势,安徽的创新优势、空间优势——长三角一体化,就是要整合各自资源,把这些优势融为一体。”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在这样尝试。

5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产业项目准入标准(试行)》正式发布,实现了产业项目准入标准的跨省域统一。

先行启动区范围包括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和朱家角镇,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浙江省嘉善县西塘镇和姚庄镇。根据准入标准,新引进及盘活存量用地引进的工业项目、研发总部项目,对国家和沪苏浙等各级政府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及相关政策明确的限制类、淘汰类工艺、装备、产品和项目,一律严格准入禁止新建扩建。新进项目应符合“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管控要求和区域主导生态功能,执行已发布的国家、沪苏浙行业及特定区域最严格的环保排放标准,能耗、水耗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准入标准还明确提出科技人员占比(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研发投入强度(年度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3%)、知识产权拥有性等要素指标。

对于示范区,企业家代表兴趣浓厚。“作为一体化体制机制试验田,诸多改革经验集成落地、先行试点,将赋予示范区巨大发展潜能,必将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新引擎。企业要及早谋划、及早布局、及早参与,把最具发展潜力、最具创新优势的产业项目优先布局落地。”南存辉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也在高峰论坛发表讲话,“长三角要依靠产业间纵向和横向互动关系,以更紧密的区域经济循环链,带动更广大地区的高质量发展。”他提及,除了中央已批准的示范区外,浙江长兴、安吉,江苏宜兴、溧阳,安徽广德、郎溪,以及上海的白茅岭农场,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上,也有天时、地利、人和。或许,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以点带面”,会有更多突破?

(责编:王文娟、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