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近两个月,这件事再不抓紧,也要“憋坏了”

2020年03月16日09:02  来源:上观新闻
 

摘要:随着加快抓发展的条件不断成熟,相关的工作手势,应该向着有利于快速推动复工复产复市的方向不断调适。

周末天气晴好,不少上海市民外出踏青休闲,享受久违的春光和繁华。有人戏称这是长时段隔离之后的“放风”,也有人笑称,自己实在是“憋坏了”。

还有更多方面,也有些“憋坏了”。现在已进入3月的中下旬,许多遭受疫情冲击的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压力,对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的渴望极为迫切;整座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也需要尽快复苏、重唤活力。

一个多月前上海就已明确,疫情防控是硬任务,经济社会发展是硬道理。这段时间,方方面面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市,取得了积极成果。

当前,本地疫情防控的形势不断转好,在慎终如始做好疫情防控,尤其是高度重视防控境外疫情输入的同时,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复市,把发展的气势提上来,把速度和效率提上来。

与救死扶伤一样,稳经济、抓发展,也要“与时间赛跑”。

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停摆,所要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及对日后产生的影响,都是难以估量、难以承受的;如果推动发展的效率过低,尤其是在有条件、有基础提速增效的情况下仍然少作为、慢作为,负面效应同样不容小觑。

上海不可能坐视发展停摆。这座城市本来就处于一个“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时期,疫情打乱了发展的节奏,但不会改变这座城市的目标与使命。

在2020年这个特殊年份,各项目标任务能否如期完成,发展能否稳中求进,关乎这座城市在相当长时间内的能级、活力、竞争力,更关乎每一个人在这里的生计与成长。

受疫情冲击之后,我们的紧迫感应该更强,要尽可能抓紧抓早、主动出招,力争把失去的时间和机会“抢”回来,将损失减到最小。

防疫和发展“两手抓”,贵在科学精准,必须因情施策。疫情发生以来,我们面临的情况瞬息万变,相应的手势、方法,自然要及时敏锐地动态调整,力求实效。

在不同阶段、不同区域面对不同情况,理应拿出不同的处理方式,体现出恰到好处的“时、度、效”;在处理二元甚至多元考验中,要找到一个有效的平衡点,不能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也不能简单地一刀切,或是“以不变应万变”。

随着加快抓发展的条件不断成熟,相关的工作手势,应该向着有利于快速推动复工复产复市的方向不断调适。这并不意味着大幅降低防控要求,甚至将风险和安全抛诸脑外,而是要把握现在的新情况、新特点,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主动采取措施,帮助市场和社会恢复活力。

这个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特别要认真倾听、研判各类市场主体的需求,了解他们在复工复产复市中的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对于客观存在的风险挑战,也当和市场主体同向而行,用积极、主动的方式一起防范克服,而不是消极应对。

尤其不能把可控的风险当做不作为、慢作为的借口,甚至对正常生产经营设置不必要的阻碍——过度了的小心谨慎,不是真正的负责,而是懒政。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一场“大考”。对广大干部来说,能否因情施策、加快推动复工复产复市,则是眼下亟待作答的一道“大题”。这需要精准的手势与办法,更需要一种敢于负责、敢于创新、敢于攻坚的担当精神。

有这样的担当精神,就不怕难题挑战,“两手抓”这道看似“两难”的考题,也更有希望实现“双胜利”。

(责编:陈晨、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