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头战“疫”情! 人人都是自己的英雄

2020年02月13日20:05  
 

4比3000,这是当一场气势汹汹的疫情到来前,中远两湾城第一居民区的组织数(党总支、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与所有户数的对比。有人也许会因这样的“力量差距”对整个居民区的抗疫工作有些许疑惑——这么少的的人打这么大的“仗”,他们能打赢吗?可事实就是,在这里,通过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正是以上四个组织,使得全社区上下牢牢凝结在了一起,并发挥出了1+1+1+1>4的整合效应,将原本松散的现代小区内的“陌生人”社会转变为众志成城的战“疫”军团。这便是记者在2月11日下午采访完中远两湾城第一居民区后的最大感受。

“居 民 ‘撑 腰’,我 当 门 神 我 有 理”

到达小区后,记者发现,介于小区已经早早开始实行严格的封闭管理措施,作为一名“外人”,只有等到前来“接应”的居委工作人员送上“临时通行证”才能能通过。于是,就在这等待的时间里,记者便很快得见了整个小区严格管理的一角。

作为一座居住着上万人口的超大型社区,一个无论多小概率的事件乘上这样一个庞大的居民基数,那总会挨到在这里的居民遇到一两个极端情况。所以仅仅就是在记者等待居委工作人员带来必备“临时出入证”的当口,就目睹了好几轮物业保安与不持证人员间的交锋——一会儿是已经开张商铺的送货人员,一会儿又是家政服务人员,一个个都有着自己看似“合理”的充足理由,但又一个个在这道小区的“门神”面前败下阵来。趁着无人的间歇,记者便与这位保安大叔攀谈起,在被问起,是什么让自己在这个岗位上这样理直气壮时,大叔黝黑的脸上透出憨厚的笑容,他转了个身,把披在身上的红马甲后背亮给记者看,只见上面赫然印着“宜川志愿者”几个大字,然后他又随手一指备在一旁桌上的两件塑料雨衣说道,“就是这套身上穿的、外面披的家伙什给了我信心,它们都是居委会、业委会交到我们物业手上的,还有晚上加餐吃的夜宵,都是这两家买的、捐的、送的。将心比心,谁不就是图这个安稳呢,本来家人也劝我休息两天。可看到这么有情有义的居民,你说我怎么好随便开口放弃?人不能莫得良心啊! ”

“党 员 就 是 先 锋,居 委 就 是 力 量”

就在保安大叔的“谈笑风生”刚要升级之际,一位身材矮小的女同志招呼记者和她一起同走。这位语气中透着干练的“红袖箍”一开口便自报家门,“我是居委会主任李慧芳。这会儿是我来给你送门卡,是因为我们居委会党总支书记朱忠海太忙了。你知道的,这两天全市开始复工了,外地返沪人员回到中远一居的人越来越多。从要进门开始,到居家观察手续和健康证明,光是做解释工作,每天都要讲一达通话。我们朱书记早就累得嗓子也冒烟了。等会儿你就会看到,那个队伍叫长啊。”

(小区业主群内的温馨通知 与战“疫”倡议书 )

010.jpg

蹬蹬蹬,跟着李慧芳快步走上了位于二楼的居委会,只见在门口摆着张桌子,后面坐着的就是,正在一会儿抬头询问,一会儿低头登记的居委会党总支书记朱忠海。他面前是个露天的二层平台,下着细雨的冷风直直灌进这个敞开的办公室。一边手里忙着登记工作,一边还盯着来来往往的人流,“请带好口罩!注意,这里也是公共场所,保护好自己,就是保护好每个人。”在警告完一名马虎的快递员,并督促他拉上口罩后,他才把自己的衣服领子紧了紧——这个风口实在太冷了。

记者往居委会里望了望,里面都是年轻人在忙碌。似乎是看到记者的疑惑,李慧芳低声说了句,“这都我们朱忠海书记在保护‘小朋友’,所以他自己冲在第一线,不然他们做那些面对面的事。我们朱书记是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那个人;况且他还不住我们小区,在这个条件下天天这样,光是上下班就太难太难了!所以说,朱书记是我们居委会的主心骨,他是发动我们小区党员志愿者的倡议人,请党员带头参加小区抗疫工作。现在我们中远一区这盘棋下得这么主动,离不开我们的朱书记!可以说,在我们小区,形象最立得住、讲话最硬气的人就是我们党员。党员就是我们抗疫的先锋队。”

“抗疫战役只是开始,我们还要建设美丽家园”

忽然一个电话打断了李慧芳的话头,原来是一位回沪人员需要申领更多的出入证,在略表歉意后便自顾自地忙去了。忙碌的朱书记抬起了头,用眼色向记者比了间隔壁的房屋。走进去才发现里面坐着一位中年人。他一边介绍说自己是小区业委会委员林纯丰,一边开口向记者介绍道,“算日子,今天本该是我们居委会李慧芳主任退休倒数最后一个月。但在疫情面前,李主任说,这班岗位我要坚持到和大家一起迎来胜利为止。”

随着老林的讲述,时间仿佛回到了大年初一,当天晚上还在与家人一起聚餐的李慧芳忽然接到了社区卫生中心相关医生的电话,说起小区内有一位居民有武汉旅行史,需马上进行居家医学观察。虽然电话里已能察觉其中的气氛紧张,但到了现场,她还是被正等在那里的医生装束惊到了——防护衣、护目镜、手套、脚套等等把人包裹得严严实实。两人遇见后,医生立马催促她也要马上做好防护,然后向工作对象送上观察告知书,并叮嘱其他义务事项。

(在进入居家医学观察对象屋内前,为自己做好防护的李慧芳)

好不容易完成了这第一份街道下发的属地工作,刚打开手机的李慧芳就发现微信群里早已炸锅,各种关于观察对象说法、关于小区疫情情况的消息满天飞。面对这样的汹汹舆论,她没有顾得已近凌晨带来的睡意与疲惫,而是在各个正等待准确信息的微信群里,一一回应。好不容易,熬到三四点,方才稍稍稳定了沸腾的社区。

在经历这份情景后,李慧芳对自己的肩上责任有了清醒认识——小区抗疫已经正式开始,“无论战‘疫’有多困难,准备要做在前头。”在定下决心之后,她找到了包括林纯丰在内的业委会、楼组长等自治骨干,请他们先一步摸清上报小区内自住、租住户情况,一一登表造册,另外还动员离户人员的四邻关注对象的返沪情况,及时向居委会上报。这边将楼宇内事务方才安排妥当,她就又联合业委会找到物业公司,要求马上将小区转入封闭化管理模式,并酝酿出台出入证模式。随后又是关于口罩工作、动员志愿者组成联防小队等等,近一个月里,她从没有一天是早于12点前休息的。

这些天里,全身心投入的小区防疫的李慧芳实在是顾不上自己的小家,但她也有许多额外的收获,回到记者所在房屋的李慧芳用自己的话,对这段时间的工作做了小结,“能和许多年轻人交上朋友,一下子也让我变得年轻了。实话说,我也不是三头六臂,一天最多也只能忙24个钟头,千头万绪,林林总总的难题能解决,还是离不开我们业委会和大楼的居民啊。”

居委会、业委会商议捐赠

听到李慧芳这么说,方才还是十分健谈的林纯丰稍微有些停顿,稍稍缓和了口气说,“朱书记、李主任,你们太实诚了。我是业委会委员,小区就是我家,这是没有二话的事,为自己家做些事,那就是尽本分。这次抗疫,让我最感动的事就是,我们这个小家变得大了。那天我在业主群准发党总支、居委会发出的倡议书后不久,很快地,不仅是原先的那些老骨干,就连以前不怎么出声的70后、80后,甚至90后都站出来了。现在我最‘烦恼’的不是小区的大门,也不是居民家的‘小门’,而是最担心每天来报名守候大楼‘中门’的志愿者们太多了。就算出不了力,还有出智出物资的。”原来,就在几天前,一位在家休息的业主在了解到小区内有许多外籍住户后,便主动要求承担文字翻译工作;有的居民还主动通过他向居委会捐赠物资。

“这样的事还有许多许多”,林纯丰有些动情地说到,“疫情面前,我们和党组织、居委会联手,让小区上下都爆发出了一股共同的正能量,大家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要和疫情干到底。打赢这场阻击战,还只是我们的眼前目标,接下去,我们还一定会和党组织、居委会、物业一起继续把美丽小区、美丽家园建设好!”

慰问社区老人并代购物品

采访结束后,李慧芳将记者送到了小区门口,在验完并收回出入证后,李慧芳向记者挥了挥手,便一转身和保安站在了一起,一边用手捋了捋套在自己右臂上的红袖章。这样的景象让“风里雨里,和你在一起”的这幅画面,在记者的脑海里变得越来越清晰。 

来源:上海普陀

(责编:严远、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