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上海救治3例小患者均为轻症,“但不能掉以轻心”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姜泓冰

2020年02月06日10:43  来源:全国党媒
 
原标题:大江东|上海救治3例小患者均为轻症,“但不能掉以轻心”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姜泓冰 2020-02-01)

“目前看,孩子的感染率明显低于成人,而且多是轻症。”儿科医院感染科主任曾玫教授说,全国确诊患者9000余例,其中儿童患者20多例。听到这样的判断,东姐为孩子们略感一丝宽慰。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科负压病房。

刚刚,上海出现第3例确诊患儿:10岁,来自武汉

1月31日凌晨,一名10岁男孩被送进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负压隔离病房。

“这孩子是和父亲一起从武汉到上海奉贤投奔亲戚的,正在居家隔离期间,孩子出现了发热症状。”儿科医院副院长翟晓文介绍,医院接诊后,很快启动筛查检测流程,今天上午,获得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报告。收治入院后,孩子体温平稳,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并未加重。

这是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第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儿。作为上海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儿的定点医院,这意味着,上海迄今发现的未成年新冠病毒感染者,仅有3例。

儿科医院领导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救治医护人员在接受采访。 姜泓冰摄

首例确诊患儿已病愈,尚未达到出院标准

7岁男孩七七(化名)是上海确诊的首例新冠病毒感染患儿。发病前10天,他曾和父亲一起去湖北,并在武汉逗留。返回上海后,先是七七的父亲出现发热伴咳嗽症状,且反复发热,服药也未见好转,最终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隔离治疗至今。七七和母亲均与父亲有密切接触,但母亲截至目前无临床症状,七七则在随后出现发热,体温高至38.3度。伴有轻度咳嗽、恶心。1月19日,七七在一家区级医院确诊,很快转运到儿科医院。经专家组评估,七七入院时属于轻症,入院第二天即退烧,目前体温已平稳11天,流涕、咳嗽等症状均消失,精神饱满,食欲也不错。

住在七七隔壁病房的,是上海第二位患儿,10岁女孩仔仔(化名)。仔仔因为和从武汉返沪的姐姐密切接触而被传染。姐姐先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并确诊,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救治,1月28日病愈出院。仔仔出现发热症状1天后,即到儿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最高体温38.4度,但无咳嗽、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样属于轻症,入院退烧后,精神很快恢复,住院7天里体温平稳。

医护人员进入孩子病房前,一丝不苟地穿戴好全套防护服。

怎么治愈?不过度用药,密切观察是最好的办法

3个学龄患儿,目前全都体温平稳。最早确诊的七七,已基本病愈,只是几天前的呼吸道标本病毒检测依然是阳性,还未达到出院标准。曾玫主任说,这是呼吸道疾病恢复期无症状排毒阶段。

3例患儿是怎么成功救治的?

曾玫说,虽然核酸阳性,但3个孩子入院时都没有肺炎,处于疾病早期轻症阶段。虽然新发传染病来势汹汹,大家都比较害怕,但该院感染科团队经历过手足口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2009年流感大流行等考验,在实践中掌握了传染性疾病规律,对治疗呼吸道感染患儿很有信心。专家组医疗团队先期做了详细的诊疗方案论证,决定以对症治疗为主,先给孩子口服药物,同时密切观察疾病进展,一旦感染症状加重就调整方案。

“不过度检查、过度治疗。能口服药物,就不静脉用药。”是曾玫团队的治疗原则。不过度治疗,又能痊愈,要诀就是“密切观察”。

在传染科的负压病房,“密切观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里的病房门窗紧闭,不能随意进出。在未完全清楚新型病毒特性情况下,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和采集呼吸道标本必须做好防护。护士们一丝不苟穿上隔离服,每半小时去看孩子一眼,还要想方设法带给孩子良好情绪,赢得信任。

医护人员正在密切观察。

心理关注是重要一环

“孩子可能是第一次离开家人,我们首先就要像妈妈一样给他安慰。”曾玫说,要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告诉他为什么会发烧、为什么要吃药。

感染传染科护士长夏爱梅也说,对于单独住在隔离病房里的孩子,值班护士就是护士妈妈、护士阿姨、护士姐姐,洗澡、换衣、买零食,样样都要操心。穿着隔离服不能密切接触,孩子容易害怕,她们会在衣服上画图案、加贴纸,成为孩子眼里好玩的“小白人”。有的患儿家里人都在隔离观察,孩子平时喜爱的玩具、用品等难以带来,医护人员就自己找来送进去。节日里,医院相关部门发了酸奶、饼干、蛋糕等加餐,护士们转身送给了小朋友。

在儿科医院,心理安慰工作占了很大比例,一小部分是对患儿,更大部分是对家长。

1月31日上午,第3例确诊患儿入院。感染传染科护士长夏爱梅接受采访时迟到了,因为家长不放心,需要反复沟通,安抚情绪。夏爱梅说,毕竟是新发传染病,家长的恐惧可以理解。她和所有家长都加了微信,孩子有什么需要,和爸爸妈妈说了,马上就能解决;家长有什么担心,随时能问。七七的爸爸先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孩子也病了,没有症状的妈妈居家隔离,心理一度濒临崩溃。“请放心,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会把孩子的病看好的!”成了医护人员经常说的一句话。

儿科医院专用隔离病房,几道临时护栏让普通就诊者不能靠近。 姜泓冰摄

严阵以待,已接诊46例疑似病例

虽然确诊的患儿只有3名,但整个儿科医院都严阵以待。作为定点医院,疫情初起,儿科医院传染病楼就开辟出一层专用隔离病房,与其他区域严格区分,避免交叉传染。

据院长黄国英介绍,儿科医院迄今已接诊46名有疑似症状儿童,经过专家组初步甄别,其中23例收治入院,经过核酸检测,排除16例,其中一些患儿转入普通流感病房治疗。目前,医院仍对多例疑似病例进行严密观察。与成年人一样,疑似患儿最少要在医院住3天,等到二次复核病毒核酸阴性才能离开。

前几天,有个婴儿呼吸道感染,因家中好几个长辈均有类似症状,外婆又刚从武汉回来,也在咳嗽发烧。曾玫高度警惕,很快就把孩子收进来。经检测,孩子流感抗体检测呈阳性,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呈阴性,两次复核后,被排除了。

儿科医院党委书记徐虹说,医院承接全国各地转院而来的重症、大病患儿,春节期间ICU住得满满的。疫情初起,医院做了全员动员和全员培训,进入应急状态。医务人员纷纷在志愿书上签名,做好随时投入抗击疫情的准备。92名进修医生也都没有返乡过年,留院待命。“我们要想到最坏的情况,做好最充足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

医院原想让首批一线救治新冠感染的医护人员换岗休息,但曾玫和夏爱梅都说,她们团队已熟悉情况,和孩子建立了感情,想等孩子们恢复健康,“一起出院”。

如何预防孩子发生新发的冠状病毒感染?

曾玫教授说,对于暂未研制出疫苗的新型传染病,做好自身防护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冠状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因此,通用的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措施也可以预防新发的冠状病毒感染——包括注意咳嗽等呼吸道礼仪;不要用不干净的手触摸鼻子、眼睛和口腔;不要密切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或在疾病流行暴发期间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尽可能戴口罩并加强手卫生;注意休息不要过于疲劳;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洗后擦干净。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旦疑似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必须居家或住院隔离观察或隔离治疗,最大程度地减少继发传播给接触者。爸爸妈妈不仅要监督小朋友做到,更应以身作则才能照顾好小朋友们。

除署名外,图片均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提供

(责编:严远、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