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短、辣、实,上海代表委员议政“含金量”高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田泓 巨云鹏 唐小丽 葛俊俊 王文娟

2020年01月19日15:45  来源:全国党媒
 

上海两会渐入尾声。两会向来是感知民意最好的窗口,而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水平也体现着上海的智慧。

这几天,大江东工作室奔走于会场之间,常常觉得兴奋,因为代表委员的“金句”太多,不愁“没料”。

在上海两会的会场上,常见代表和委员的激动与疾呼,路不通、车难坐、就医难……议题更广泛、观点更犀利、论述更简短、建议更具体,让人真切感受议政建言的“含金量”越来越高。

相信两会之后,政府会有针对性地调研和落实。莫让代表和委员落空,就是莫让人民的利益落空。

短:“一分钟”说三个观点

“我只讲一分钟。”在政协专题会议上,徐汇创客中心创始人邵楠委员在其他委员发言间隙反复用这句话抢到发言机会。

“71路公交车运行时间在凌晨4点半到晚上11点之间,晚上不开的时间是否可以把这条路让给社会?”

71路中运量公交是沿上海城市交通主干道延安路的一条公交线路,除特种车辆和特殊情况外,公交专用车道全天禁止其他车辆通行。每天公交停运后,延安西路高架路也开始维修清洗,造成延安西路深夜拥堵。

上海市人大专题审议,提高生活垃圾全程分类。 柏可林摄

无独有偶。林龙全代表在市人代会专题审议会上,三次起立要求发言,最后用“只要一分钟”抢到话筒。

在不到一分钟的发言里,他提出了“湿垃圾能否不破袋、定时投放对上班族不友好、加强对物业的考评激励”3个观点,直接鲜明,赢得网上刷屏点赞。

没有客套,直奔主题。在人大专题审议会上,原先给每位发言代表预留的时间是8分钟。为了让更多代表有发言机会,不少代表主动加快语速。

言简意赅的背后是对社情民意的深切体察。

辣:给“优等生”挑毛病

去年10月,世界银行发布营商环境报告,中国排名从上年的46位上升至31位。其中,上海的统计权重占到了55%。不过,如此骄人成绩还是没能让代表委员完全满意,贡献出一帖帖“苦口良药”。

“希望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改变措施能尽快实现,让市长的话成为科长的行动。”沪港国际咨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郭康玺郭代表说。

上海市人大代表郭康玺希望,“市长的话成为科长的行动”。葛俊俊 摄

“上海这几年的营商环境还是比较好的,政府职能部门一直都在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但随着上海经济建设过程的不断深化,新矛盾新问题越发凸显。”

以沪港国际为例,去年企业共投1000多个标,至少需要5000本以上的标书,每本标书需要提供的证明资料涉及十个方面,包括4类企业证书、7类资质证书、3类财务数据、4类交金证明、7类企业资信证明、几百本人员资质证书等,数量惊人。而其中大部分都是由政府部门颁发的,应该都在政府信息系统内。郭康玺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政府部门可以“一键查遍某种证明材料”,只要政府主管部门的信息互联互通,绝大部分证明材料都可以获得。

“从全国的角度来看,上海的营商环境是走在最前面的,但从民营企业的角度来说,上海的营商环境还需要不断地提升和提高。”上海市总商会副会长、上海绿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加亮委员说。

方加亮委员认为,从民企角度看,上海营商环境还有提升空间。王文娟 摄

方加亮认为,上海对营商环境的支持力度很大,但关键在于基层的落实。比如,对于上海园区平台建设,每个区执行情况就不一样,设置的准入门槛也不同。政府不仅要把企业“招”进来,还要为园区的企业做好服务,如果招商没有“营商”,招进来的企业也留不住。招商的关键不是“招”,“稳商”更重要。

犀利言辞的背后是不避问题的勇气。

实:为顶层设计“接地气”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美好的顶层设计需要扎实推进。

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专题审议现场。 唐小丽摄

优刻得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季昕华代表说,虽然长三角已经建立了互动协调机制,各地政府在区域合作方面也达成了不少共识,但地方行政壁垒依然存在,各地之间的科技合作和交流浮于表面,很难实现真正的合作共赢,成为推动区域协同创新的障碍之一。长三角地区各地出台的部分政策缺乏一致性,很多专项政策仅惠及本地民营科创企业,并且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与区域内其他地方的相关政策衔接难的问题,地方保护、条块分割和利益壁垒依然存在。

制度创新的突破口在哪里?上海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主任陆月星提出,要从法制、体制、机制、政策四个方面入手,为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创造良好的环境。

陆月星委员接受记者采访。 王文娟摄

陆月星认为,目前招商政策存在不平衡的现象,需要创新来实现一体化。比如,在示范区尝试户籍制度创新。“现在市场各类要素流动当中,最重要的是人才,但现有的制度影响了人才的交流。可否在上海青浦区尝试不受人口调控指标限制,与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之间形成人才自由迁徙、自由流动的一体化社会环境?

实在建议的背后是深入调研的底气。

政协上海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围绕全力实施三项新的重大任务,不断强化“四大功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等方面,运用提案积极资政建言、履职尽责。

截至2020年1月16日零点,共收到提案860件。其中,委员个人或联名提案746件,占总数的86.74%;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界别和政协专门委员会(指导组)提案114件,占总数的13.26%。其中,有关经济建设的335件,占总数的38.95%;有关政治建设的55件,占总数的6.40%;有关文化建设的61件,占总数的7.09%;有关社会建设的329件,占总数的38.26%;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80件,占总数的9.30%。

(责编:严远、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