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耀路越江隧道(济阳路~长清路)结构全线贯通 有望今年三季度试通车

2020年01月18日15:59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人民网上海1月18日电   近日,随着最后一块洞门砼碎石的凿除,龙耀路隧道(济阳路-长清路)工程北线盾构顺利进洞。至此,由上海城投公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建设、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上海浦桥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监理、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龙耀路隧道(济阳路~长清路)结构全线贯通。

龙耀路越江隧道新建工程西起龙耀路龙吴路交叉口,沿规划龙耀路向东在上海水泥厂北侧过江,隧道下穿耀华玻璃厂码头在浦东登陆,至成山路长清路止,总长约3251m,主线建设规模为双管单层双向四车道。越江工程段(世博会配套部分)建设于2010年4月5日完成,为世博会交通提供了有效保障。济阳路~长清路段工程于2016年6月29日开工建设,总长度约860m,隧道采用11.58m直径的泥水平衡盾构机掘进,穿越济阳路、济阳公园、济阳新村、济阳二村等范围,分南北两线推进。南线隧道盾构于2019年3月20日始发,7月29日完成进洞;北线隧道盾构于2019年9月13日始发,于2020年1月6日完成进洞,结构贯通。

工程施工难度大,环境异常复杂

工程物理环境复杂,风险大。工程盾构两次下穿济阳路φ2400污水总管、济阳新村、济阳二村正上方6栋6层居民楼及1栋商业建筑,垂直净距最小处仅2.39m,而盾构与楼房夹层土质为软流塑状态,正上方居民楼又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建设的条形基础砖混结构,抗差异沉降能力较差,稍有差池都很可能引起重大安全事故,盾构掘进过程对施工参数要求近乎严苛。

工程下穿居民小区,维稳难。工程需两次穿越同一地点6栋住宅楼,涉及居民多,房屋状况不良,绝大多数居民又对工程施工技术本身不够了解,存在担忧,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抱有一定的对立情绪,导致施工、监测等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多方配合,创新举措,顺利穿越

为打好这场“穿越”攻坚战,建设单位会同市、区各相关部门和参建单位组成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制定、优化设计施工方案及居民处置应急预案,同时运用大量科技创新举措,经过多次论证、推演,在技术和管理两方面落实安全“双保险”。

优化设计和施工方案。为减少地层损失率,减小上方房屋沉降值,工程特别优化了隧道线形,使盾构隧道竖曲线与平面曲线尽量不同时出现,并尽可能地缩小盾构穿越房屋区段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范围;在施工设备上,为盾构机增加气压补偿装置,拓展同步注浆系统,并通过试验段摸索针对该处地质情况的合理掘进参数,确保施工安全。

采用同步实时监控,确保“穿越”安全。盾构推进过程中采用三套自动化监测、监控系统,即:房屋自动化监测、盾构三维参数监控及同步注浆监测。三套系统实时将房屋沉降、倾斜、盾构姿态、注浆压力、轴线、同步注浆量、间隙等各项数据实时传入现场监控室,以便及时调整盾构推进参数、控制沉降。

首次应用泥浆全干化处理技术。工程在MS泥水处理系统基础上,在越江隧道施工中首次引入带式压滤干化设备,将经MS系统处理后原本要通过码头外运的废浆通过压滤的方式,转化为可直接外运的渣土,实现了泥浆“零排放”,减少了泥浆车的进出,降低污染,市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保障。

在深基坑工程中应用可移动式施工棚。成山路明挖段建造时基坑两侧紧邻近十幢6层居民楼。为更好地推进绿色施工,工程特别研发全封闭移动装配式施工棚,采用台车驱动滑动系统,能机动灵活地按需移动,内部加装隔音棉及自动喷雾装置,有效减少了施工尘土、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广泛开展项目答疑,解决百姓担忧。为顺利推进工程建设,解答居民疑惑。现场项目部联合街道、设计等单位牵头编制《主要技术问题答疑》、《居民接待制度》等工作手册,让居民及时准确了解工程情况;每周召开居民沟通会答疑解惑;形成上门参观机制,让居民实地了解工程,消除顾虑。通过以上措施,有效缓解了市民情绪,增强了对重大工程建设的理解。

通过科学的管控措施,龙耀路越江隧道最终实现了全线结构贯通的重要节点目标,并有望在今年三季度实现试通车。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穿越居民住宅的情况将会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多,如何通过科技创新与精细化管理,有效降低社会稳定风险,本项目的处置方案提供了一个成功案例。

(责编:实习生、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