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上海两会|委员建议用“百年眼光”规划上海城市建筑

2020年01月18日13:42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人民网上海1月18日电(王文娟)“程十发美术馆自开馆以来,其建筑设计及空间结构运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项目是近年来上海地标性建筑中鲜少采用国内本土设计师方案的案例。”上海市政协委员陈海波接受采访时介绍,他多次走访同济大学与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程十发美术馆设计团队负责人、及相关建筑设计从业人士,共同探讨上海城市建筑设计的现状,就机会与挑战,以及建筑与文化自信等问题进行调研。

陈海波认为,通过多年的交流,从向西方现代建筑学习,到与西方设计事务所合作,再到如今相互间已经可以互动的新局面,中国当代建筑发展已经到了需要并且可以充分展现文化自信的时间点。

陈海波建议,政府应加大对城市建筑设计的媒介作用与文化传播作用的重视。文化自信创造文化阵地,城市建筑设计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窗口。建筑媒介勾连起城市的历史与现实,构筑起代际传播与地方文化认同,更助力于城市文化传播与价值观念的形成。

陈海波提出,政府在进行建筑集群效应研究与规划时要考虑到文化设施的百年大计。“在填海造地的西九龙区,从维多利亚港到西九龙,故宫文化博物馆、大剧院、展览中心、戏曲中心、艺术公园、自由空间皆规划在内,香港政府把最珍稀的填海造地的区域,都留给最珍贵的文化,做世界一流的场馆。”陈海波以香港西九文化区世界级工程建设为例,阐述了在当代城市文化建设中,文化建筑与设施的集群正成为其影响力的重要体现。

如今,上海正在全力打造国际文化大都市,一大批标志性的文化艺术建筑已经完成或正在陆续动工建设,如上博东馆、大剧院,世博c片、花木板块正迎来文化设施井喷的大繁荣。但如何让这些文化设施建筑及其中产业形成集群性,形成更高的互通性与叠加效应,从而从建筑地标、文化地标的单个地标成为有集群性的、超大型的综合类文化区域型地标?

陈海波认为,建筑需要政府以“百年眼光”从细节到高度的深入规划。“这涉及到建筑本身之外,道路规划、交通便民、产业定位、配套设施等方方面面。要从文化建筑设施的集群打造出适合上海城市文化发展的路径,以更聚力的宏大姿态吸引国内外观众、向全球共同参与上海城市艺术文化发展发出邀请。”

同时,陈海波还强调了对已有建筑功能性改造需开拓更多创新思维的建议。譬如,虹口区提篮桥监狱所属区域近年来正探讨改造规划,这样特殊的属性什么值得保留,如何开发改造、如何平衡地块历史属性与未来造血功能,就需要创新思维。

陈海波认为,建筑标的的设计选用还有待更加公平的竞争,更期待更多本土设计的崛起。“政府除了在规划和建设部门把好程序合法关,还需要把好建筑艺术关和技术关,这需要多听专家意见,包括反对意见,使城市建筑既不是简单的由行政力量定夺和摆布,也不是任由商业力量主宰和决定。并且可以增加公众在其中各个环节的有效参与。虽然这势必会将情况更复杂化,但这种复杂化和探讨机制有利于其最终效果。相信非常多优秀的本土建筑人才及团队正等待着平台和机会,期待更多出自中国本土建筑设计师的优秀建筑作品唱响文化自信,释放能量。”

(责编:唐小丽、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