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杨浦区的朱先生最近很烦恼。他想为父亲家进行“适老化改造”,在卫生间安装辅具,结果联系第一家装修公司,对方问他什么叫“适老化”,第二家公司直接表示“活小、钱少,不接”,第三家公司倒是满口答应了,但接触下来感觉并不靠谱。
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的家庭装修,从安全性与舒适性上,都无法满足当下老年人需求,适老化改造迫在眉睫。国家鼓励适老化改造,但老人对接困难、企业态度谨慎,好事难落地,瓶颈究竟在哪里?
适老化改造是件非常专业的事
在市政协委员、市卫健委副主任张怀琼看来,适老化改造推进缓慢的重要原因在于没有相应标准,导致老人没了方向,企业束手束脚。
就拿老人淋浴时配的椅子来说,塑料椅子轻便,但防滑性差,实木椅子安全,但太重了。店里、网上几十元、上百元甚至几百元的椅子都自称是适老化产品,结果只能是老人和企业凭经验与感觉挑选。
“其实,生产适老化产品、进行适老化改造是一件非常专业的工作。”市政协委员、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工艺美术师张国恩介绍,“适老化改造”内容包括建筑硬件改造、家装改造、辅具和智能化用具配备等内容。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与地区,有专业部门与专门人士进行研究、生产、销售,形成一个产业。
同样的道理,因为“适老化改造”目前没有统一标准,装修企业要么凭自己感觉做,要么当作普通装修项目干。张怀琼就碰到一件事,老人请装修队进行适老化改造,结果工程效果和老人期望大相径庭,双方各讲各的理,最后只能去消保委解决。“进行适老化改造,多数老龄化家庭无法找到价格合理且服务满意的公司。”
统一标准的缺失,也导致“适老化改造”集约化程度较低。一些非标或特制辅具部件,生产与安装成本长期居高不下,既增加老人家庭成本,也提高企业装修成本。一些经济条件不宽裕的老人望而却步,影响了他们晚年生活质量。
制定标准改造可“套餐化”
不少代表委员因此提出,制定适老化改造标准刻不容缓。建议民政、卫生、住建等政府部门同行业协会、装修企业坐在一起,从专业角度出发,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有认同度的适老化改造行业标准。
考虑到不同家庭的需求不同,张怀琼建议,适老化改造可以进行“套餐化”。经过测评,专业部门设立一个“基本款”方案,以实用、安全、舒适为原则,重点关注厨房、卫浴、走道、家具等方面内容。在此基础上,对于有特殊需求或更高需求的家庭,可以提供相应的升级套餐与定制套餐供选择,使改造方案更个性化、更有针对性。
“适老化改造要充分用好智能化与自动化,为老人提供不间断的面对面或远程服务,最大程度消除时空界限。”市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经管书院党委书记高向东举了一例,一些家庭安装了智能报警系统,老人跌倒或处于危险状况下,系统能够及时感知并迅速报警,让老人得到第一时间救治。
而对于装修企业而言,有了可参考的行业标准后,他们辅具采购、产品安装、质量要求都有了依据,可以更放心地承接老人订单。有业内人士直言,未来适老化改造将从目前局部装修为主向全屋装修方向发展,结合老人需求改水改电、重新布置房屋结构动线,再安装各种辅助设施。这样既可以全方面解决需求,企业也有动力去做。
政府可以也应该发挥更大作用
还有代表委员在调研中发现,目前上海部分区虽然由政府主导进行试点工作,但由于市级层面没有明确配套政策及支持举措,适老化改造的普及性、公平性及社会多元化参与的格局,还远没有形成,“政府完全可以、也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张国恩建议,要想让适老化改造工作形成合力,可以采用政府引导加社会资本参与的方式,成为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分担的实事工程。对于经济实在有困难的老人,可以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予以托底。此外,政府可否跨前一步,搭建一个面向全社会开放的适老化改造对接平台,把符合条件、质量过硬的企业纳入其中,有需求的家庭能在该平台上找到相应企业。
对于有些企业提到的“适老化改造”大多是小修小补,再加上老人经济拮据,企业利润不高。市人大代表、黄浦区副区长李原提出,在政府引导下,形成资金多来源模式。鼓励多方积极介入,力求打造一个居民自筹、企业让利、政府托底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的资金支持模式。如此一来,让适老化改造不仅仅只是企业在做好事。
“政府能不能研究在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中,增设老年人住宅保障专项体系?”市政协委员、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健康与养老研究室主任胡苏云认为,要充分设计和利用住房保障政策和资金,积极支持有需求老人改造和营建户内外的适老环境,包括支持家庭适老化装修和翻新,并适当延伸到住宅公用设施方面,如电梯安装等。
还有不少代表提到,适老化改造只是第一步,后期还要对改造效果进行跟踪评估,判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有效改善老人的居家生活,形成完整的服务闭环。此外,还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普及“适老化改造”的专业知识,让适老化之路改造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