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治疗正“内外”合力

2020年01月13日19:56  来源:健康报网
 
原标题:心脏病治疗正“内外”合力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传统外科手术是治疗该病的常规手段,但创伤大、风险高、恢复慢。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则给高龄、高危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近日,在第三届北京安贞医院瓣膜介入手术学术会议暨第一届亚洲心脏瓣膜学会中国分会介入治疗技术学术论坛上,心脏外科和心脏内科专家纷纷表示,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技术是心脏疾病治疗策略的一次技术革命,心脏医生合力作战,打破内外科界限将是未来发展方向。

  自主创新为医生提供

  更大平台

  瓣膜就像体内掌管生命的“开关”,它在心脏永不停止的血液循环中扮演着既普通又关键的角色。正常的瓣膜相当于一个“单向阀门”,保证血流单方向运动,从而确保全身其他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假如这个“开关”坏了,即出现心脏瓣膜病,将引发致命后果。

  据了解,在欧美国家,主动脉瓣疾病已成为仅次于高血压和冠心病的第三大心血管疾病,75岁以上人群中约6%患有主动脉瓣疾病。对于迈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来说,形势同样严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瓣膜中心副主任张海波告诉记者,有症状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两年死亡率为50%,5年死亡率接近97%。我国中重度以上的二尖瓣反流患者超1000万人,但每年仅有不到0.4%的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

  “常规外科手术需要在开胸、心脏停搏、体外循环下进行,许多高龄患者常因体弱多病而耐受不了,只能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死亡率极高。”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瓣膜中心主任孟旭介绍,在这样的背景下,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TAVI)手术应运而生。它以较小的创口便可完成原本需要开胸的瓣膜置换,利用心脏自然联通的血管等通路,能将压缩到几毫米的支架瓣膜输送到心脏瓣膜位置。“TAVI可以在心脏跳动下不用开胸完成手术,可极大减少患者的创伤。”

  “年龄越大、身体状况越不好、术后恢复越差、并发症越多的心脏瓣膜病患者,越适合介入手术。”北京安贞医院常务副院长周玉杰表示,介入手术多由具备丰富开胸换瓣经验的心外科医生操作。其对病情判断、解剖理解和瓣膜定位更为准确到位,即使术中发生出血等紧急状况,也可随时转为开胸手术,手术安全性大大提高。

  目前,TAVI治疗患者适应证已经从心脏外科高危群体过渡到中危群体,临床试验也将低危群体的治疗效果纳入长期观察范围。2019年美国心脏学会年会期间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TAVI对低危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全球TAVI技术的临床应用已累计达数十万例。

  截至目前,我国开展该项技术的医院超过百家,每年共完成近2000例手术,年手术量超过100例的有6家心脏中心。“虽然手术量少,但我国走的是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自主探索的道路。”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一病区主任吴永健认为,自2017年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支架瓣膜进入市场后,TAVI技术在国内的临床应用得到迅速发展。自主创新为国内医生提供了更大平台,医生能参与研发,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契机。

  心脏科医生将没有

  内外科之分

  TAVI等介入技术的出现,除了让手术走向微创化,更打破了以往内外科医生各行其是的诊疗模式。越来越多的心脏内科和心脏外科专家携起手来,组建多学科的心脏团队。

  “以往患者到医院就医,挂了哪个科,得到的便是对应科室的治疗。内科医生往往注重药物保护,外科医生则‘持刀走天下’。然而,对患者来说,哪种治疗方法更好、更适合,并不能一概而论。”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刘苏看来,各科有各科的优势,而内外科的联手,能让患者在治疗中最大程度获益。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主任谷天祥认为,不同患者在不同时期应有不同治疗方法,最佳平衡方式便是内外科医生坐到一起共同商量,给患者提供最佳方案。

  “过去是以科别为导向,现在进入以疾病为导向的阶段,内外科就是一个团队。”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柳克祥表示,未来心脏科医生将不会有内外科之分,界线会越来越模糊。“不管内科外科,都是用尽量简单、安全有效的方式满足患者的需求,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服务。”台湾振兴医院心外科专家李永在说。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外科副主任医师杨剑强调,随着产品不断改良、技术操作不断精进以及医生理念和处理方式的更新,任何一个成熟的团队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职业素质和医疗水平,充分认识疾病。同时,要有必要的保障手段,在患者出现并发症时有及时抢救的能力,最大程度保证患者安全。

  据了解,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瓣膜中心成立6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主动脉瓣疾病的介入治疗。2019年度,该中心完成以主动脉瓣TAVI手术为主的介入瓣膜手术120余例,成为国内首个涵盖心脏四大瓣膜疾病介入治疗的中心。“介入治疗代表了一种新的治疗方向,需要建立在心脏内外科团队协作的基础之上。在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技术迅猛发展的浪潮下,如果不学习和掌握这一革命性的微创治疗技术,将会被远远甩在后面。”孟旭说。

(责编:严远、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