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谁家?多点善意不伤感情

2020年01月13日19:54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原标题:过年回谁家,多点善意不伤感情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一到过年,“回家”就成了最常被提及的关键词。可对于小两口来说,回谁的老家过年常会成为争吵的焦点。2019年春节前,江苏就有一对夫妻为了大年初一去婆家还是娘家,在高速公路上争吵不休,妻子一着急,晕了过去。每年春节,这类新闻不少,有的甚至吵到要离婚。

  人们的观念里,过春节就等于团圆,是和最亲近的人一起团聚。没有子女在家的春节,父母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在这个举国团聚的节日,哪个子女不想看着父母一脸欢喜辞旧迎新?哪个子女不想为父母的开心做出贡献?对夫妻来讲,回谁的家都意味着另一对父母被冷落。这家开心团圆,就意味着那家孤独冷清。

  夫妻作为儿女,争吵的是我无法接受我父母冷冷清清地吃团圆饭,落寞地迎接新年;夫妻作为一个整体,焦点是我不能和我的伴侣分开过年。他们一会儿成为儿女,为各自的原生家庭效忠,为各自的话语权斗争;一会儿又合成夫妻整体,迷失在儿女、两性关系的混战中。

  当然,并不是所有夫妻都会因此“开战”,有些家庭里,双方老人会聚在一起过年;有的夫妻老家在一处,走动方便;也有的老人子女较多,一个子女不回来,也没有太大矛盾。同样,面对回谁家的选择,不少夫妻能解决得很好,因为他们遵循了夫妻间的一条重要准则,即“父母平等、夫妻平等、礼貌沟通”。他们在协调这一问题时,能在态度和行为上规范自己,比如说话和气,对伴侣有礼貌,不打人不骂人,不取笑不侮辱,不破坏婚姻,善待双方父母,伤害到伴侣要道歉等。

  解决不了这一问题的夫妻,建议大家首先把夫妻关系摆在第一位,用“我们”来沟通,再参考以下沟通方法,让回家过年真正喜气洋洋。

  商量法:把“不行”变成“可不可以”。多问“可不可以”,比如“我觉得我家近,先回我父母家再回你父母家,这样可不可以?” “可不可以”含着尊重,“不行”表达出生硬、蛮横和赌气。夫妻互相征求意见,直到达成共识。

  邀请法:“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诚恳和伴侣沟通,一起想办法,如“我不想为了回谁家过年影响我们的感情,我们一起来想想,看能不能找到我俩都满意的办法。”把话谈起来,而不是憋死对方,或任凭情绪爆发。

  聆听法:听到伴侣善意的话语。丈夫说:“我也不忍心你妈一个人过年,要不你妈和我们一起回我父母家过年?”妻子生气地回答:“又变着法去你家过年!”这个对话里,妻子因太在意母亲的孤单,而没有听到丈夫的善意。只有听到和表达善意才能找到解决方法,而不是选择性地只听你想听的话。

  共情法:“不能陪父母过年你很难过。”共情是指说出对方此时的情绪,它可以让伴侣感到被理解,消减愤怒或悲伤。伴侣可以说:“你很难过不能陪妈妈过年。你很生我的气,我也很生我的气,我想不出好办法。”

  表白法:“你是我的另一半,和你过年才是我最想要的。”夫妻吵来吵去,本质上是彼此不想分开过年。既如此,不如干脆表白:和你在一起过年才最重要。

  成长法:“是的,但是……”“是的,而且……”。“是的”表示认可、尊重伴侣对父母的孝心,“但是”提出自己的想法,“而且”帮助伴侣扩展视野。比如“是的,你想回你父母家过年,我很支持,但是能不能帮我解决我不能回家过年的苦恼。”

  总之,在商量春节回家过年的问题上,既要讲求沟通方法,又要学会换位思考,平等协商,以善意和欢笑迎来幸福祥和的新年。▲

(责编:严远、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