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导览、智能辅助文物修复、古籍文献智能研究……

上海博物馆要建“智慧上博”

2020年01月07日17:07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人民网上海1月7日电 (记者 曹玲娟)智能化管理系统、博物馆智能导览、智能视频分析、智慧客流分析、智能辅助文物修复、古籍文献智能研究……这是上海博物馆即将建设的“智慧上博”六大应用场景系统,通过大数据平台与AI能力平台两大平台建设,上博有望成为一座极具智慧的创新式博物馆。

1月6日,上海博物馆与上海科大讯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阿科瑟司(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将会携手共同开展人工智能及智慧文化场馆建设等相关业务合作,让“智慧上博”全面落地。

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峰介绍,随着物联网、边缘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博物馆与科技企业的交流日益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社会公共机构的博物馆的职能仍在不断拓展之中。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变化,一直以来,上海博物馆秉承着开放的心态,积极寻求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合作。”

上海博物馆始终以“世界顶级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为发展目标。2019年4月,上海市经信委征集本市第二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需求,上海博物馆根据自身特点提出AI展厅导览和AI文物科研两方面场景需求,并被确认为上海市第二批人工智能19个试点应用场景之一,最终有了如今的“智慧上博”。

据介绍,此番携手,各方将在已有的合作基础上,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以上博的实际需求为牵引,着重开展大数据能力和AI能力两个平台建设,就智能化管理系统、博物馆智能导览、智能视频分析、智慧客流分析、智能辅助文物修复、古籍文献智能研究等六个应用建设各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如博物馆智能导览。当你来到博物馆时,可能会面临参观顺序、路线规划的问题,智能导览将为用户挑选在兴趣和时间上最适合的导览路线,并提供快速漫游的方式,加强观览体验。上海博物馆信息中心副主任龚玉武介绍,定制化的博物馆参观路线将惠及观众。

过去的文物修复,对人员手艺经验要求极高。智能辅助文物修复,则将依靠大量算法分析和数据智能梳理,为修复专家提供文物清理预判、残缺补全等方面的辅助,为修复方案提供依据,并通过智能技术辅助,提高修复的准确性、可靠性以及修复效率。

此前的2018年5月,上海博物馆已建成首个博物馆数字化管理平台,系统可根据博物馆内实时情况作出准确有效的反应,如及时反馈展厅参观者数量,一旦出现人流拥挤即报警提示,保证参观者安全、舒适的参观体验;还会根据数据分析观众对展品的喜爱程度、观展需求等。

(责编:严远、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