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广集社会资源 活化利用7处文物建筑

2020年01月07日14:38  来源:人民网
 

“把文物资源开发出来,切实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今天上午,记者从西城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发布会获悉,作为北京营城建都肇始之地的西城区,今天公布了一项让7处文物建筑“活”起来的项目——西城区首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该计划旨在吸引有情怀、有专业、有实力的社会机构及民间资本参与到西城区文物资源开发利用中来,使文物建筑在有效保护的同时,得到科学合理开发。

此次发布的7处文物活化利用项目,包括体现会馆及名人文化的歙县会馆和晋江会馆,体现商业文化的钱业同业公会、西单饭店旧址、聚顺和栈南货老店旧址,体现戏曲文化的梨园公会,体现北京城市近代发展进程的新市区泰安里。目前,7处文物建筑均已完成腾退,并列入政府文物修缮计划。

“以上建筑每一处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精彩故事,传递着北京独特的历史文化信息。”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刘冀介绍,西城区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文物保护任务艰巨,合理利用潜力巨大。全区现有不可移动文物36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9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86处,一般文物179处。

刘冀介绍,西城区自2016年开展文物建筑集中腾退工作,4年来已启动实施52个项目,目前已有30个项目完成腾退。2019年,新市区泰安里、护国观音寺、福州新馆文物修缮工程已完工,福州新馆已作为北京市林则徐禁毒教育基地实现对社会公众开放,京报馆、云南新馆等7个文物修缮工程已经启动。

近年来,北京市西城区积极探索文物管理社会化发展途径。2018年开展沈家本故居、郭守敬纪念馆社会化运营。2019年初,出台《北京市西城区关于促进文物建筑合理利用和开放管理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文物建筑社会化利用的基本方向、基本原则和管理机制,后续完成了相应配套制度的编制工作。汇集社会力量参与名城保护,探索西城特色的老城更新模式。

记者获悉,参与本次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应具备的基本要求为:7处文物建筑的活化利用方向可以是文化交流、文化旅游、文化体验、非遗传承等方面。每个项目都要单辟展室,充分展示文物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并对外开放。项目经营中不得以各种名义对公众参观设置门槛;并且必须坚持自主运营,不得将建筑作为转租、承包、转让、抵押等资产经营;同时确保公共安全,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记者了解到,拟参与本次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的社会机构可按照如下流程渐次推进:信息获取、前期咨询、项目策划、项目评审、项目确定。详细项目信息将在西城区人民政府和北京产权交易所官方网站同步发布。

(责编:陈晨、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