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换,让外滩建筑重现风采
本报记者 娄靖 钱江 |
2010年12月13日00:08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 修复后的原华俄道胜银行回廊和天棚本报记者 屠知力摄 |
上海外滩原市政府办公大楼里发现“壁画”引起的震动正在延伸,倒是在新闻记者的集群式采访背后,人们发现在这个闻名世界的“万国建筑博览会”群落里,正在进行着建国以后外滩最大规模的修缮。与此等规模的大修缮相比,新发现的“壁画”不过是大江中的小浪花。
走进修缮中的大楼,人们会惊讶其中好似“7 2 家房客”,被过去的机关用房分割得十分零乱的格局,与大楼的雄浑外观恰成鲜明的对照。但用不了多久,到今年年底,原在外滩的机关和企业将全部从古典式大楼中迁出,置换,将使外滩重现风采。
自1 8 4 3 年上海开埠以来,至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外滩的欧式建筑风起云涌,各国金融机构为适应竞争,将“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翻造推演到极至,成为当时世界上建筑最豪华的金融街之一,令人叹为观止。
建国以后外滩金融大楼被机关大楼所替代,1 9 5 6 年,汇丰银行作为最后一个外资银行撤离外滩。上海历史博物馆副研究员钱宗灏认为,使用功能的改变使外滩大楼的内部格局和艺术装饰受到相当程度损坏,几乎每幢大楼内都被横纵交错的木板搁楼所分割,楼顶也增搭建筑,大部分艺术画和石雕装饰被覆盖,有的在“文革”中破坏。但钱宗灏又认为,在当时情况下,外滩成为机关大楼,相对较好的保护使它客观上逃过了“文革”劫难。大部分封盖和木板分割都可以拆除,内部格局和艺术装饰也可以复原。这为今天外滩金融街置换,保护和重现历史文化建筑原有风貌提供了可能。
按上海市的规定,所有进驻单位,都必须找到原始建筑图纸和资料,对建筑物立面、平面、空间格局、特殊装饰四个方面进行恢复整修和改建。各进驻单位对修复工作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都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壁画不过小插曲
进入1 1 月的上海,有一条消息大概是最富冲击力的:媒介报道说,外滩高耸的楼群中最壮观的中山东一路1 2 号———原上海市政府办公大楼门厅顶部发现壁画,且有8 幅之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这座六层大厦原为英国汇丰银行大厦,为新希腊建筑风格,1 9 2 3 年落成。档案记载,当年修建大厦,光花岗石就用去了6 4 8 1 吨。大厦建成后,有英国人称,这是从苏伊士运河到白令海峡之间最好的建筑物。很多极有价值的艺术品散落其间是可以想见的。
1 1 月1 1 日,记者登上晃悠悠的脚手架,来到露出了真容的壁画前。8 幅壁画在八角形门厅顶部的8 个墙面上,一人来高,每幅画都用彩色马赛克拼贴而成,这些来自意大利威尼斯的马赛克在灯光下光泽点点。装饰色彩浓郁的画面上是当时世界上8 个银行业发达城市的代表性建筑,还有颇具典型的人物形象。
8 座城市是伦敦、纽约、东京、巴黎、加尔各答、曼谷、香港、 上海。上海的画面正中是左手操舵的航海女神,象征睿智和贤明,她的背景中有汇丰银行和中国海关,还有中国和英国的商旗。
这些装饰壁画上方还有1 2 幅彩色马赛克星座图案。负责整个大楼修复工程的戴余忠高级工程师说,大楼顶层原英国“皇家空军俱乐部”顶上,还有绘有飞机的大幅画面,也在整修当中。
原来,这座大楼于建国后改作市政府办公大楼,在5 0 年代末期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楼内几乎所有壁画和装饰浮雕都用厚约4 厘米的油灰覆盖了。这些情况在建筑档案中都有记载,9 0 年代初有关部门设想过将“壁画”复原。现在,浦东发展银行斥巨资开展修缮工程,大楼内的艺术品也到了让世人重睹芳颜的时候。
修缮中的“发掘”
在所有进驻单位中,外滩对美国友邦保险公司有着特殊的意义。1 9 1 9 年,友邦创始人、美国青年企业家史带在外滩1 7 号的一间写字楼内起步创业,并且在此地发展成为跨国保险公司,现在它的成员公司已遍及全球1 3 0 多个国家和地区。1 9 9 2 年,友邦成为4 0 年来第一家获准在中国大陆经营保险的外资公司。如今,友邦不惜代价要回到当年的发迹地1 7 号。他们找到了当年填昌洋行的设计图,邀请了美国古建筑保护专家J H P 公司进行勘测。当了解到建筑材料来自意大利和日本时,为恢复当年粗犷的材料,体现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决定修复材料都原地进口。将体现艺术风格的大厅、电梯、门窗、走廊门等装饰物全部恢复……预计这笔装修费高达1 0 0 0 万美元,相当于每平方米1 万元人民币。
友邦不动产部负责人说,原西字报业大楼的石雕,“文革”中被水泥覆盖,而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能化解水泥的材料。所以现在只能保持原样,等待机会。
先行者作楷模
中山东一路1 5 号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是外滩建筑物置换中第一个完成复原工程的。这座三层大楼原为华俄道胜银行,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建国后由上海航天局使用。
1 9 9 4 年秋外汇交易中心完成置换后, 副总裁汪德顺最先做的一件事就是走访上海文管会和房产管理部门,请他们提供建筑档案和修缮意见,以重现这优秀近代建筑的风采。
走进今天的外汇交易中心,典雅的新文艺复兴派建筑风情扑面而来。彩色玻璃天棚下,一座北欧风格的对称式大理石楼梯将人们送向二楼,楼上各层门窗地板多用考究的柳安木,回廊四壁上是精美的浅浮雕。中心行政部负责人孟国华介绍说,这些珍贵的艺术品也在5 0 年代用厚油灰覆盖,修复时需一点一点地剥离,再作细致修整,完全保持原有风格。1 9 9 5 年初修缮结束后,航天局工程师回来参观,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他们工作了几十年的地方。
最令人叫绝的是三楼回廊上的1 2 扇彩绘玻璃窗,开始整修时坏损严重,中心安排数位能工巧匠精心修复。为了保留原建筑的室内装修风格,新的通风管道做成弧形绕出室外,使室内原天花板没有受到影响。
记者在采访时,浦东发展银行的管理人员也来到这里参观,汲取修复原建筑的经验。不用说,使整个上海外滩带着昔日辉煌时期的风采奔向新世纪,是如今“外滩人”的共同心愿。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1 9 9 7年 1 1月 1 3日
走进修缮中的大楼,人们会惊讶其中好似“7 2 家房客”,被过去的机关用房分割得十分零乱的格局,与大楼的雄浑外观恰成鲜明的对照。但用不了多久,到今年年底,原在外滩的机关和企业将全部从古典式大楼中迁出,置换,将使外滩重现风采。
自1 8 4 3 年上海开埠以来,至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外滩的欧式建筑风起云涌,各国金融机构为适应竞争,将“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翻造推演到极至,成为当时世界上建筑最豪华的金融街之一,令人叹为观止。
建国以后外滩金融大楼被机关大楼所替代,1 9 5 6 年,汇丰银行作为最后一个外资银行撤离外滩。上海历史博物馆副研究员钱宗灏认为,使用功能的改变使外滩大楼的内部格局和艺术装饰受到相当程度损坏,几乎每幢大楼内都被横纵交错的木板搁楼所分割,楼顶也增搭建筑,大部分艺术画和石雕装饰被覆盖,有的在“文革”中破坏。但钱宗灏又认为,在当时情况下,外滩成为机关大楼,相对较好的保护使它客观上逃过了“文革”劫难。大部分封盖和木板分割都可以拆除,内部格局和艺术装饰也可以复原。这为今天外滩金融街置换,保护和重现历史文化建筑原有风貌提供了可能。
按上海市的规定,所有进驻单位,都必须找到原始建筑图纸和资料,对建筑物立面、平面、空间格局、特殊装饰四个方面进行恢复整修和改建。各进驻单位对修复工作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都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壁画不过小插曲
进入1 1 月的上海,有一条消息大概是最富冲击力的:媒介报道说,外滩高耸的楼群中最壮观的中山东一路1 2 号———原上海市政府办公大楼门厅顶部发现壁画,且有8 幅之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这座六层大厦原为英国汇丰银行大厦,为新希腊建筑风格,1 9 2 3 年落成。档案记载,当年修建大厦,光花岗石就用去了6 4 8 1 吨。大厦建成后,有英国人称,这是从苏伊士运河到白令海峡之间最好的建筑物。很多极有价值的艺术品散落其间是可以想见的。
1 1 月1 1 日,记者登上晃悠悠的脚手架,来到露出了真容的壁画前。8 幅壁画在八角形门厅顶部的8 个墙面上,一人来高,每幅画都用彩色马赛克拼贴而成,这些来自意大利威尼斯的马赛克在灯光下光泽点点。装饰色彩浓郁的画面上是当时世界上8 个银行业发达城市的代表性建筑,还有颇具典型的人物形象。
8 座城市是伦敦、纽约、东京、巴黎、加尔各答、曼谷、香港、 上海。上海的画面正中是左手操舵的航海女神,象征睿智和贤明,她的背景中有汇丰银行和中国海关,还有中国和英国的商旗。
这些装饰壁画上方还有1 2 幅彩色马赛克星座图案。负责整个大楼修复工程的戴余忠高级工程师说,大楼顶层原英国“皇家空军俱乐部”顶上,还有绘有飞机的大幅画面,也在整修当中。
原来,这座大楼于建国后改作市政府办公大楼,在5 0 年代末期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楼内几乎所有壁画和装饰浮雕都用厚约4 厘米的油灰覆盖了。这些情况在建筑档案中都有记载,9 0 年代初有关部门设想过将“壁画”复原。现在,浦东发展银行斥巨资开展修缮工程,大楼内的艺术品也到了让世人重睹芳颜的时候。
修缮中的“发掘”
在所有进驻单位中,外滩对美国友邦保险公司有着特殊的意义。1 9 1 9 年,友邦创始人、美国青年企业家史带在外滩1 7 号的一间写字楼内起步创业,并且在此地发展成为跨国保险公司,现在它的成员公司已遍及全球1 3 0 多个国家和地区。1 9 9 2 年,友邦成为4 0 年来第一家获准在中国大陆经营保险的外资公司。如今,友邦不惜代价要回到当年的发迹地1 7 号。他们找到了当年填昌洋行的设计图,邀请了美国古建筑保护专家J H P 公司进行勘测。当了解到建筑材料来自意大利和日本时,为恢复当年粗犷的材料,体现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决定修复材料都原地进口。将体现艺术风格的大厅、电梯、门窗、走廊门等装饰物全部恢复……预计这笔装修费高达1 0 0 0 万美元,相当于每平方米1 万元人民币。
友邦不动产部负责人说,原西字报业大楼的石雕,“文革”中被水泥覆盖,而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能化解水泥的材料。所以现在只能保持原样,等待机会。
先行者作楷模
中山东一路1 5 号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是外滩建筑物置换中第一个完成复原工程的。这座三层大楼原为华俄道胜银行,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建国后由上海航天局使用。
1 9 9 4 年秋外汇交易中心完成置换后, 副总裁汪德顺最先做的一件事就是走访上海文管会和房产管理部门,请他们提供建筑档案和修缮意见,以重现这优秀近代建筑的风采。
走进今天的外汇交易中心,典雅的新文艺复兴派建筑风情扑面而来。彩色玻璃天棚下,一座北欧风格的对称式大理石楼梯将人们送向二楼,楼上各层门窗地板多用考究的柳安木,回廊四壁上是精美的浅浮雕。中心行政部负责人孟国华介绍说,这些珍贵的艺术品也在5 0 年代用厚油灰覆盖,修复时需一点一点地剥离,再作细致修整,完全保持原有风格。1 9 9 5 年初修缮结束后,航天局工程师回来参观,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他们工作了几十年的地方。
最令人叫绝的是三楼回廊上的1 2 扇彩绘玻璃窗,开始整修时坏损严重,中心安排数位能工巧匠精心修复。为了保留原建筑的室内装修风格,新的通风管道做成弧形绕出室外,使室内原天花板没有受到影响。
记者在采访时,浦东发展银行的管理人员也来到这里参观,汲取修复原建筑的经验。不用说,使整个上海外滩带着昔日辉煌时期的风采奔向新世纪,是如今“外滩人”的共同心愿。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1 9 9 7年 1 1月 1 3日
![]() |
原汇丰银行八角厅档案照片 |
(责编:励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