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封存两座文化高山

本报记者  娄  靖

2010年12月12日17:38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新昌有江南第一尊石佛,为弥勒大佛,它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象征。

新昌有江南第一尊石佛,为弥勒大佛,它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象征。
  翻阅浙江新昌的历史扉页,不由大吃一惊。这个位于古代浙东运河一隅的小县城,竟然承载着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两个高峰———外来佛教中国化的中心地和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即以后“唐诗之路”的华彩乐章。

  是历史机遇和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新昌必定要在中国文化史上轰轰烈烈一阵。

  公元307年“永嘉之乱”之后,东晋新王朝被迫从洛阳迁都至建业(今南京),大批名士高僧随之流亡江南。然而,东晋103年间战乱不断,许多自恃人格尊严的名士因政治失意和逃避宫廷纷争继续南下,沿南京的江南运河至浙东运河。而新昌正处于浙东运河通往四明山、会稽山、天台山的中枢要道,且被白居易称为东南山水风景最佳的“面”与“眉目”。故南朝士族精英大都集中在天姥山所在地会稽、剡中一带(新昌古称剡中),尤其是南朝士族大家谢氏家族所在地。他们退隐于山水,在回归自然中寻求人性的自由与超拔,但心底始终牵挂着朝廷。

  其中,谢氏家族名将谢安,在朝廷危急时刻,又“东山再起”,以少量兵力,获“淝水之战”大胜。而他的玄侄孙谢灵运,因对朝廷彻底失望,在壮游山水中成为中国山水诗的创始人。他的“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成为千古绝唱,为新昌和天姥山写下第一篇山水诗名作。

  魏晋士人的精神风度在人性高扬的盛唐时期推至顶峰。大批诗人为仰慕魏晋名士来到剡中,400多位诗人一路留下精美诗篇,其中盛唐文化代表人物李白,因追随谢灵运的踪迹,一路走来,仅剡中就写下了数十篇山水诗,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由此《梦游天姥吟留别》成为“唐诗之路”的主题歌,新昌山水成为“唐诗之路”的高潮乐章。

  东晋时期中华文化南移,还使新昌集中了大批高僧。他们将因北方战乱而冷寂了的印度佛教,进行了一番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大改造。经佛教改革派般若学“六家七宗”的自我更新,以及中国道教玄学的大举推进,完成了中国思想史上佛教文化中国化的大转折,其改革成功的诞生物便是新昌大佛寺和新昌石窟的弥勒大佛。

  翻开这段封存了1500多年的历史,我们对新昌的山山水水肃然起敬。

  在此,我们要感谢电视剧《笑傲江湖》的制片人,是他们在无意中发现了这个没有被乡镇工业浪潮破坏的秀水神山,新昌因《笑傲江湖》进入千家万户的荧屏而声名鹊起。更要感谢新昌县的各级政府和旅游部门,他们没有因追求富裕而急功近利。那里的地方干部对文化历史遗产情有独钟,县长黄金梁带队跋山涉水,寻觅封尘遗落的景点,最近又觅探到大石瀑、韩妃池、三十渡三处新点。这种为后人尽心尽力保护中华文化遗产的精神可敬,可叹。倘佯于新昌的山山水水,我们似看到了唐诗路上神采飞扬的诗人,看到了各路高僧慷慨激昂的革新论辩———中华文明在这绵绵山水中鲜活、永存。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2001年10月9日


沃洲湖为中国山水诗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唐诗的高潮乐章

沃洲湖为中国山水诗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唐诗的高潮乐章
(责编:励漪)
新闻检索:    
羊年真的会惨吗?羊年真的会惨吗?
我们的福利受法律保护我们的福利受法律保护
[一语惊坛]收入差距尚且"讳言",分配不公如何"开刀"?
[论坛]美派三航母迎接胡总出访?·六国要联合对抗中国?
[访谈]党国英谈农村城镇化·外交部李松谈伊朗问题
[辩论]  花千亿投资迪斯尼,值吗?·你认同买不如租吗?
[博客]温总理:见一叶而知天下 女副市长咋被骗色骗财?
[博客]毛泽东为何成中国文化符号 男人居住北京11条理由
   无线·手机媒体
“G族看两会 不是浮云”“G族看两会 不是浮云”
“手机民意直寄总理”“手机民意直寄总理”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