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后代不吃鲁迅饭了”--访润土孙子鲁贵

   本报记者  娄 靖

2011年02月05日11:45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润土-- 鲁贵

润土-- 鲁贵
  坐在这个不起眼的小铺里,有一种时间错位的感觉。半个世纪前,鲁迅笔下那个老实憨厚的小润土,如今他的孙子都66岁了,此人叫章贵。“我这里做些‘二口茶水’的生意。”从绍兴市鲁迅纪念馆馆长职位上退休3年的章贵,在纪念馆旁开了个文化服务公司,参观了纪念馆的来客走过此,顺便卖些纪念品。所以他称这生意是“二口茶水”。

  20多平米的小铺实在很简单,柜台和货架上摆着几顶毡帽,挂着一些画有“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字画的纸扇和一些纪念鲁迅及介绍绍兴文化的书籍。在那里采访一个多小时,常被来此打公用电话的顾客打断,除此之外很少有人光顾小店。章贵说,开小铺是应15位退休文化老人的委托,他们每人出资1万元,邀鲁贵当经理,主要任务是承接打字印刷业务。

  “我每月有750元折旧费(退休工资),老伴还有900元,比上班的小青年工资还要高。我们开店不是为钱,而是一种寄托。”当我听了鲁贵的全部介绍之后,理解了“寄托”二字的含意。

  1953年鲁迅纪念馆成立时,章贵就作为筹建人之一,从60里外的农村请到了城里。没有读过书的章贵开始只是搞搞后勤,后来参观纪念馆的海内外鲁迅文化研究者,听说润土的孙子就在馆里,都要求见面、访谈,于是章贵作为鲁迅时代的历史见证人,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我不能让远道而来的学者们失望。”从此,章贵开始读书上夜校。他说,那些鲁迅文化研究者,读的书比我多,他们来绍兴主要是为了体验生活,了解鲁迅文化的地理文化背景,“所以我的任务是向他们更多地介绍绍兴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

  他例举了鲁迅笔下祥林嫂被抢亲的事。很多外地人不理解,如何穷人也有抢亲?其实抢亲是绍兴地区的一种风俗。穷人因没钱吹喇叭、抬花桥地迎亲,于是男女双方商定好时间和地点,用抢亲的办法娶媳妇,省却了迎亲的花销。祥林嫂则是被黑心的婆婆卖了钱,所以抢亲只有祥林嫂一人不知。由于章贵的这种介绍,使来此参观的学者们得益匪浅。

  其实章贵没见过鲁迅,对爷爷润土也没有多少印象,1931年,章贵3岁,鲁迅和润土在这年先后过世。他对鲁迅的了解主要是通过反复阅读鲁迅著作,并深入采风绍兴的风俗,于是在他21岁至60岁的40年中,出色地承担了鲁迅文化的介绍工作。这真是一个飞越:章贵的曾祖父章福庆只是周家的一位贴己的长工,章贵的爷爷章远水(即润土)只是鲁迅儿童时代游玩的伴伙,而鲁贵却是经过刻苦努力、自觉成才,成为了鲁迅文化的研究者、宣传者。

  当初章贵离开纪念馆时,确在几分失落,但他很快有机会得到调整,投资文化公司的老人们,其中还有原市委宣传部部长,每人都有丰富的阅历,都希望出书立著,所以开这个文化公司也是自我服务,老人们写了书就在此打字校对排版,只需付些成本费,方便又周到,省钱又省力。所以成立公司时,老人们都有言在先,“只为老有所托,不论亏赢。”

  “话虽这么说,我总想为大家挣点钱。”章贵一如他的祖父,待人极其诚恳。采访是在今年腊月,敞门的小铺没有暖气,冷冷的。中午时,他的老伴送来了一盒饭,不会是滚烫,小店没处热饭,章贵也就将就着吃。“我现在比上班还忙,一周6天工作制。”说话时,章贵一付自得其乐的样子。

  临走,章贵特意告诉我,说:“我的后代没有再吃鲁迅的饭,他们都在企业工作。”我不知这话是自豪还是不安。来源人民日报.华东新闻》(1 9 9 8 0 5 2 7

(责编:励漪)
新闻检索:    
羊年真的会惨吗?羊年真的会惨吗?
我们的福利受法律保护我们的福利受法律保护
[一语惊坛]收入差距尚且"讳言",分配不公如何"开刀"?
[论坛]美派三航母迎接胡总出访?·六国要联合对抗中国?
[访谈]党国英谈农村城镇化·外交部李松谈伊朗问题
[辩论]  花千亿投资迪斯尼,值吗?·你认同买不如租吗?
[博客]温总理:见一叶而知天下 女副市长咋被骗色骗财?
[博客]毛泽东为何成中国文化符号 男人居住北京11条理由
   无线·手机媒体
“G族看两会 不是浮云”“G族看两会 不是浮云”
“手机民意直寄总理”“手机民意直寄总理”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