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方乙方》发了——冯小刚:当一个能赚钱的导演
本报记者 娄靖 |
2011年02月05日11:45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 冯小刚 |
上海电影发行业已按捺不住喜悦:国内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新年实现了漂亮的开门红。截至12日,票房收入220万元,突破了150万元的责任指标,可望超过300万元。这架势,连先期的进口大片《特工狂花》和《蝙蝠侠与罗宾》都赶不上,与牛年开场国产片《冲破死亡地带》、《埋伏》两片票房总和30万元更是形成鲜明对照,给低迷的电影市场扬起一条明亮的阳线。电影界人士认为,这是国内电影首次尝试商业化操作的成功。
所谓商业化操作,即一部电影从剧本创作、导演、宣传到营销,在确保内容健康的前提下完全从市场出发,以盈利为目标。《甲方乙方》采取这一运作方式是被严峻的电影市场逼出来的。去年,国产片除《红河谷》、《离开雷锋的日子》、《鸦片战争》等4部影片火爆市场,在上海获得1.6亿元票房收益之外,大部分国产片惨淡经营,平均票房收入仅10万元左右。电影亏多盈少,以致制片人和导演已很难找到投资商。这次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投拍《甲方乙方》,首先抓了电影市场时效性的商机。这是总结去年3月5日推出《离开雷锋的日子》,迎接香港回归推出《鸦片战争》获得成功的经验,研究了新年伊始的时效商机,推出贺岁片这高明一招。他们找到曾成功拍摄贺岁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的导演冯小刚,提出的要求是只能盈利不能失败。
电影界不缺少能拍思想性好、艺术性强的电影的导演,也不缺少能大把花钱的导演,但能拍思想性和娱乐性俱佳的商业片,能在电影市场赚大钱的导演却很少。冯小刚的压力是如何抓牢贺岁片的时效,拍出被观众认可的贺岁商业片。由他执笔的剧本,围绕一个圆梦公司帮人们圆人生之梦的喜剧题材,充分发挥了想像力和幽默感,充满智慧和激情,给观众一个轻松愉悦的享受,也给观众一个新年圆好梦的心理企盼。在这部片子中当一个“能赚钱的导演”,不仅决定了这部片子的命运,还关系到今后导演能否被投资商信任看中、愿意为其投资拍片的好名声。为此,冯小刚押上了自己的信誉,他将以往制片人的经济压力转嫁到自己身上,把导演片酬作为股份,参与投资。如电影不能赚钱,冯小刚分文不取,如盈利,他将按比例拆账分成。在他的影响下,葛优也把自己的一半收入参与投资,而过去采用的买断片酬的形式,无论电影盈与亏,导演、演员都有报酬。这种导演、演员与制片人、投资商共同参与风险投资,将利益捆绑在一起的做法,在国内电影界还是首次,它激励全剧组人员为影片能赚钱而奋斗。
电影投入市场时,剧组导演演员奔向影院第一线,在十几个大城市和一些县级小城的影院首映式上作宣传,为市场推波助澜。大连市的首映式,票价给炒到150元。葛优在上海时对记者说:“我从来没参加过风险投资,也没有为一部片子的宣传跑过这么多地方。”
永乐上海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为使虎年贺岁片能获全胜,推出能对市场动态作出迅速有力反应的营销条线为主的发行新形式,1月4日就完成了责任指标。看过电影的观众,对这部贺岁片的样式和内容给予了肯定和赞扬。据统计,90%的票子是看电影的人自己买的,《甲方乙方》实现了让观众掏钱看电影的愿望,而没有靠政策扶持。
1月9日前,《甲方乙方》已在北京突破800万元票房收入,收回了500万元的投资成本。导演冯小刚兴奋地说:“我为当一个能赚钱的导演而自豪。”这也是中国电影业的自豪。《甲方乙方》成了1998年电影市场化、商业化的领头羊。
来源《人民日报.华东新闻》1998年1月15日
所谓商业化操作,即一部电影从剧本创作、导演、宣传到营销,在确保内容健康的前提下完全从市场出发,以盈利为目标。《甲方乙方》采取这一运作方式是被严峻的电影市场逼出来的。去年,国产片除《红河谷》、《离开雷锋的日子》、《鸦片战争》等4部影片火爆市场,在上海获得1.6亿元票房收益之外,大部分国产片惨淡经营,平均票房收入仅10万元左右。电影亏多盈少,以致制片人和导演已很难找到投资商。这次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投拍《甲方乙方》,首先抓了电影市场时效性的商机。这是总结去年3月5日推出《离开雷锋的日子》,迎接香港回归推出《鸦片战争》获得成功的经验,研究了新年伊始的时效商机,推出贺岁片这高明一招。他们找到曾成功拍摄贺岁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的导演冯小刚,提出的要求是只能盈利不能失败。
电影界不缺少能拍思想性好、艺术性强的电影的导演,也不缺少能大把花钱的导演,但能拍思想性和娱乐性俱佳的商业片,能在电影市场赚大钱的导演却很少。冯小刚的压力是如何抓牢贺岁片的时效,拍出被观众认可的贺岁商业片。由他执笔的剧本,围绕一个圆梦公司帮人们圆人生之梦的喜剧题材,充分发挥了想像力和幽默感,充满智慧和激情,给观众一个轻松愉悦的享受,也给观众一个新年圆好梦的心理企盼。在这部片子中当一个“能赚钱的导演”,不仅决定了这部片子的命运,还关系到今后导演能否被投资商信任看中、愿意为其投资拍片的好名声。为此,冯小刚押上了自己的信誉,他将以往制片人的经济压力转嫁到自己身上,把导演片酬作为股份,参与投资。如电影不能赚钱,冯小刚分文不取,如盈利,他将按比例拆账分成。在他的影响下,葛优也把自己的一半收入参与投资,而过去采用的买断片酬的形式,无论电影盈与亏,导演、演员都有报酬。这种导演、演员与制片人、投资商共同参与风险投资,将利益捆绑在一起的做法,在国内电影界还是首次,它激励全剧组人员为影片能赚钱而奋斗。
电影投入市场时,剧组导演演员奔向影院第一线,在十几个大城市和一些县级小城的影院首映式上作宣传,为市场推波助澜。大连市的首映式,票价给炒到150元。葛优在上海时对记者说:“我从来没参加过风险投资,也没有为一部片子的宣传跑过这么多地方。”
永乐上海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为使虎年贺岁片能获全胜,推出能对市场动态作出迅速有力反应的营销条线为主的发行新形式,1月4日就完成了责任指标。看过电影的观众,对这部贺岁片的样式和内容给予了肯定和赞扬。据统计,90%的票子是看电影的人自己买的,《甲方乙方》实现了让观众掏钱看电影的愿望,而没有靠政策扶持。
1月9日前,《甲方乙方》已在北京突破800万元票房收入,收回了500万元的投资成本。导演冯小刚兴奋地说:“我为当一个能赚钱的导演而自豪。”这也是中国电影业的自豪。《甲方乙方》成了1998年电影市场化、商业化的领头羊。
来源《人民日报.华东新闻》1998年1月15日
(责编:励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