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能带来什么?——与杨澜一席谈

本报记者 娄靖

2011年02月05日11:45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杨澜

杨澜
  坐在办公室里,与杨澜面对面地交谈。杨澜一如在电视镜头前那样,带着一泻千里的语势,有条不紊的对答,让人真实地感到她在荧屏上的出色表现,不是靠别人准备的台词,而实实在在地源于她的才华和思想。今年5月,杨澜将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电视专业的硕士学位。在东西方文化的比较上,她有更深的感受。

  记者:今天的美国,电视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什么样的地位?出现哪些问题?

  杨澜:在美国,由于电视频道的泛滥和相互间一味追求收视率的竞争,电视节目对社会产生的负面效应日益严重。一般美国家庭的电视机都有70多个频道。电视几乎覆盖了人们的全部生活,70年代以后的孩子们都成了电视儿童。美国的知识阶层呼吁:“不要让电视破坏了我们的家庭。”

  美国的许多电视节目为追求感官刺激,纷纷把镜头对准血淋淋的暴力和色情场面。曾在美国电视中很受欢迎的谈话直播“脱口秀”节目,也因此而变味,找一些怪癖、毫无羞耻感的人,谈论一些无聊而耸人听闻的事,如少女怀孕、同性恋、卖淫等。美国公众对此非常反感,反对电视节目毒害孩子,提出要清洗电视垃圾。

  另一方面,一些著名的电视新闻主持人,年薪高达几百万美元,已成脱离社会极端高薪的阶层,由此使公众对美国电视所标榜的平民性、反特权、民主性、公正性产生了怀疑。

  我印象中,在美国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是,报道深刻社会问题的新闻专题节目,如BBC的“60分钟”,有记者的跟踪采访、有主持人的评论;其次是电视新闻,再后是电视剧。

  记者:既然电视已经无所不在,是不是会导致其他大众传媒的萎缩呢?

  杨澜:虽然电视节目铺天盖地,但电视永远不可能取代电台、报纸和杂志,因为人们在观察外界事物时,不仅需要视觉刺激和一闪而过的语言,还需要对事物反复地看、深层地思考,需要文字对大脑的刺激。报刊虽然在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上比不上电视的速度,没有形象生动的画面,但在评论和深入报道上永远有它的优势。同时电视在通俗化的过程中,把语言降格了。报刊在保证语言质量、语言的隽永优美和回味上是人们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由于传媒的竞争,美国的报刊越来越少。如芝加哥,原来有上百份报纸,现在只存十几份。但报刊一旦在竞争中取胜,就具有理性和思辨上的权威性,对美国的电视主流导向起着领导的作用。

  电视的发展使电台的阵地迅速缩小,但电台仍保持很高的收听率,坐在汽车里的人们,大都选择了听广播。而电脑多媒体的发展又冲击了电视,人们通过电脑,可以更主动地选择各种传媒的信息频道。

  任何形式的传媒都会因其独特的优势而占据一块稳固的阵地,不必为阵地的日渐缩小而恐慌。

  记者:在中美电视文化的比较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杨澜:中美电视节目在侧重点和结构上不同,在美国,电视新闻是至关重要的,而在中国,综艺节目占据最多的黄金时段。美国在20年前也有综艺节目,以后逐步细化,组成各个专业频道。美国的电视台主要制作新闻和新闻专题节目,其它节目大多向制作公司购买,所以新闻节目的质量是衡量一个电视台的标准。以新闻为主的节目结构,要求主持人有处世经验、有政论能力、能提出尖锐甚至尖刻的问题。他们的主持人队伍以男性为主,35岁以上的为主,很多著名主持人的年龄都有六七十岁。如让20多岁的女孩去主持很严肃的重大新闻,会让人感到压不住阵脚。

  中国的电视台把所有节目都大包大揽了,娱乐型的综艺节目出镜频率最高,场面设计很辉煌,综艺节目主持人成了各台的台柱。由于节目侧重点不同,中国的主持人队伍以年轻女性为主,要求形象好、语言流畅、自然大方,让人赏心悦目。电视节目比较温和,提问也比较和善,不需要太多男性主持人。

  当人们意识到综艺节目仅仅给人以娱乐,而没有提供与衣食住行相关的更重要的内容时,我们节目的侧重点和主持人队伍也会慢慢转变。这种变革已经从中央台的“东方时空”、“焦点访谈”节目中体现出来。各个电视台已开始重视社会问题的报道。

  记者:你回国以后最想做哪件事?

  杨澜:以我学生时期和这两年学习的背景,我对东西方文化和收视心理有了一些积累,特别希望在向世界介绍当代中国和五千年文化精髓方面有所突破。我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太需要有视觉形象去冲击这个世界了。

  最近我和上海东方电视台合作拍摄50集的《杨澜视线》,就介绍近年来美国的一些影视、舞台艺术作品及背景材料,会加入我的一些看法。这是一个过渡型的小节目。

  回国后我会落户上海,作为独立制片人和主持人,制作大型文化专题节目。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1996年2月8日

(责编:励漪)
新闻检索:    
羊年真的会惨吗?羊年真的会惨吗?
我们的福利受法律保护我们的福利受法律保护
[一语惊坛]收入差距尚且"讳言",分配不公如何"开刀"?
[论坛]美派三航母迎接胡总出访?·六国要联合对抗中国?
[访谈]党国英谈农村城镇化·外交部李松谈伊朗问题
[辩论]  花千亿投资迪斯尼,值吗?·你认同买不如租吗?
[博客]温总理:见一叶而知天下 女副市长咋被骗色骗财?
[博客]毛泽东为何成中国文化符号 男人居住北京11条理由
   无线·手机媒体
“G族看两会 不是浮云”“G族看两会 不是浮云”
“手机民意直寄总理”“手机民意直寄总理”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