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饺皇后” 与下岗女工——访香港食品行业名人臧建和
本报记者 娄 |
2010年12月30日00:06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 “水饺皇后”臧健和 |
8月2日,上海市妇联会堂。在香港家喻户晓的“水饺皇后”———臧健和女士,被刚刚听完她的报告的下岗女工们团团围住。
很难想像一个香港亿万富婆与内地下岗女工之间会有亲密无间的沟通。然而,上海市妇联却深信,眼前这位在贫病中创业奋斗20年,成为香港食品行业龙头、并列为香港25位最成功、最杰出女性之一的臧健和女士会和下岗女工们有很多的共同语言。
从湾仔码头的无证摊贩,到今天名满香江的“水饺皇后”
臧健和曾经比下岗女工还要贫困,还要绝望,还要艰难———1977年她从山东青岛带着两个女儿赴泰国与早她3年离开祖国的丈夫团聚,却得知有财有势的婆家嫌她没生男孩,不能传香火,已给她的丈夫另外娶妻生子。强烈的自尊与母爱,使她不能接受一夫多妻的现实,更不忍让女儿生活在重男轻女、女孩不能接受教育的社会环境中。她带着女儿毅然离开泰国,独自来到香港。
那时的臧健和和如今的下岗女工有许多相似处:没有特长和技能、没有像样的文凭。比如今下岗女工更艰难的是,她在香港举目无亲,口不能言,耳不能听(广东话),根本无法去选择工作。
生活绝境是弱者的深渊,也是造就强者的熔炉。强烈的人格尊严和深挚的母爱,使臧健和坦然地迎接一个又一个难以想像的困难。一开始卖苦力,一天打3份工,摔裂了腰骨,连出苦力的工作都不能做,绝望中,她只得推车到湾仔码头当无证小贩,出售山东姑娘人人都会包的北方水饺。在青岛,她是个斯斯文文的护士,现在却要在人来人往的码头吆喝摆摊。抬不起头,抹不开脸。可她闯过了这一关之后,竟凭简单而平常的包饺子手艺,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竞争中成为香港第一的“水饺皇后”,实现了人生的两次重大飞跃:1987年,她的“北京水饺”被日本著名的食品企业看中,合作包装后推向全香港超市;1998年又被美国品食乐跨国公司看中,合资在上海浦东开厂,将“湾仔码头水饺”推向祖国内地和世界各地。
“我从来没想过有朝一日能当企业家,能创名牌,我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凭自己的力量,养活两个女儿,让她们圆我未能实现的大学梦。”
臧健和的报告,激起台下一阵阵掌声。等她走下台时,围住她的下岗女工们仍七嘴八舌地提问,她们有很多话要和臧健和谈。姐妹们一声声地呼唤着“臧姑娘”。(泰国称护士为“姑娘”,臧健和在青岛时当护士,“臧姑娘”这称呼便从泰国带到香港,带到了上海。)
“怕失败,不如说是怕成功。失败得越惨,激励人成功的动力越强”
张林洪(1993年从中华第一棉纺针织厂下岗,47岁。曾上街卖过盒饭,后因无证放弃。曾当过钢笔和奥妙洗衣粉推销员、暑期管托班老师,参加过服装裁剪培训班和电脑培训班,现在受聘在里委会工作):我是党员,曾多次想带领几位下岗姐妹自己开店,可我怕失败,怕失败后对不起姐妹们,臧姑娘,你怕不怕失败?
臧健和:怕失败,不如说是怕成功,因为任何成功都一定要经历许多失败。我当年如果惧怕婚姻失败后的生活困境,满足于留在泰国吃喝不愁,委委屈屈地当大太太,就不会有我的今天,更不会有我两个女儿的成功。她们都出国留学,大女儿现在是上海品食乐公司总经理。
成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失败得越惨,激励人的动力就越强。只有敢于经受大失败的人,才可能获得大成功。
“你们在困难中的态度、意志会影响孩子一辈子!作为母亲,千万要有一点精神”
王惠珠(1992年从上海益民食品厂下岗,44岁,现从事家政工):我目前做两份人家的家政,客户对我很满意,把三房一厅的钥匙都交给了我。可我对原厂里的同事从来不说自己在做家政,而是说在一家保密厂工作,怕面子上过不去。臧姑娘,你腰骨摔裂后,香港社会福利同意让你享受公援金补助,你却坚持不要,这既让我感动,也有点难以理解。那是合理合法的补助,毕竟可以大大改善你的处境和你女儿的生活。
臧健和:公援金是个好东西,每月各种补助加起来有几千元,超过我辛辛苦苦打工赚的钱。可公援金也会养懒汉,不少香港青年靠公援金过日子,整天无所事事。我那时才32岁,不愿成为社会的包袱,而且,为了孩子我也要树立奋发向上的榜样。在那个花花世界里,女孩子很容易受诱惑,又是单亲家庭,如果我年轻轻的就依赖社会,如何能教育两个孩子摆脱诱惑刻苦成才?当时拒绝社会公援后,还有人劝我乘年轻当几年陪酒女,赚钱很快,不必抛头露脸做马路小贩。可我想,在这种时候我一人走错,就会连带两人走歪。所以,为了女儿,绝不能走这样的“捷径”。现在,两个女儿跟我一个样,非常要强,大女儿的经营能力甚至超过了我。看到女儿的成长,叫我再吃一遍苦,都心甘情愿。
现在你们下岗,家中孩子大多已十几岁,正处于性格“反叛”的年龄,你们在困难中的态度、意志会影响孩子一辈子。所以,作为母亲千万要有一点精神,要有目标,为孩子留下一个坚强、有信心的形象。
“推小车当小贩时,最困难的是脸面抹不开。闯过这关后,再没有困难能吓倒我”
陈国贞(1997年从立新五金厂下岗,46岁):我是老三届,下乡吃过苦,是“做生活”的料,什么累活都肯做。可是尽管这样,我到哪里都做不长。里委介绍我去一家房地产公司做清洁工,不到一天就被辞退了,他们要了一个外来妹,年龄小,工资开得比我低。后来又介绍我到南京路红心点心店洗碗,每天做10多个小时,我也没怨言。可是4个月后,店里来了应届生,老板又辞退了我。我丈夫有残疾,儿子读高中,现在就靠我200多元下岗补贴和里委的一点补助。我是有力气没地方用啊。像臧姑娘那样,自己推车出去做生意,我没有这个勇气,面子上也过不去。我很希望到臧姑娘厂里去做,我什么活都能干。
臧健和:我的厂是与上海一家食品厂合资,按协议全部吸纳这家厂的下岗工人。请谅解,我个人力量是有限的。但我能告诉你们成功者的心理条件:走出去闯的第一步是不要自卑,你自己都瞧不起自己,谁还瞧得起你呢?我推小车当小贩时,最困难的是脸面抹不开,抬不起头。可闯过这关后,就再也没有困难能吓倒我了。
人在最困难的时候,最要紧的是自己不能趴下,不要等着靠别人来拉,要自己立起来。很多时候不是别人瞧不起你,而是自己放不下面子,战胜不了自己的“心魔”。做自己能做的事,靠劳动吃饭,这才是自尊自强。只要自己看得起自己,天下就没有不能走的路。
“只有自己看得起自己,别人才看得起你”
邱林娣(1992年上海首批下岗者,44岁。多年从事家政,得过优秀家政奖,学会了日用英语,是虹口区10位二级家政证书获得者之一):臧姑娘,你说“只有自己看得起自己,别人才看得起你”,这话我体会很深。我当初做家政时总觉得这就是旧社会的佣人,低人一等。不敢对别人说,也不让东家对别人说。当我真心待人后,换来的是被人尊重。我的一位香港东家,回港时依依不舍,一定要帮我办手续,要我跟她去。可我要照顾儿子,没法跟她走。这些都使我体会到做家政在得到收入的同时,也为别人解除了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更安心地服务于社会。所以我与客户在服务社会上是平等的。现在我已理直气壮地对别人说,我是钟点工。读高中的儿子也支持我,说:“妈妈,你不抢不偷劳动所得。你放心,我会好好学习,不会轧坏道的。”儿子的理解对我是莫大的安慰。听了臧姑娘的报告后,我有一个新的想法,带好几个家政徒弟,为姐妹们再就业作点贡献。
“我要像臧姑娘一样,靠自己培养女儿”
(报告会后,本想采访臧健和的女儿,电话相约时,得知母女去了香港,而接电话的臧家女工也是下岗人员。当记者问起她如何会到臧姑娘家时,电话那头的声音哽咽了,记者很吃惊,便在电话里和她聊了起来)那位不愿露名的王女士说:我已下岗多年,我男人曾一再说过,只要他活着一天,决不会让我出去当保姆,他一个人能养活我们母女俩。我丈夫开出租车,我们没有什么大的本事,从不和别人攀比。我丈夫说,他娶我,就是看中我老实,所以一家人整天嘻嘻哈哈,我们很满足。谁知,8个月前我丈夫脑溢血,突然撒手走了,我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从此要靠我来养活女儿,挑起生活担子了。我去了公用电话间,可每月收入只有200多元,如何能养活女儿?这时有人介绍我去臧姑娘家,思想斗争了好几天,女儿也不让我去。我抱着试试的心理到了臧姑娘家,一想到丈夫曾说过的那句话,就忍不住要落眼泪。臧姑娘每次看到我伤心时,就会和我谈心。她说,你女儿还是棵小树,还是只小鸟,是经不起狂风暴雨的。你做妈妈的这个时候就应该是棵大树,是一只大鸟,用你粗大的枝叶护着小树长大,用你宽大的翅膀护着小鸟飞高。你不坚强,还有谁能保护你女儿,谁能给她前途和幸福?
她的话我很听得进。看到她女儿那么能干、懂事,看到臧姑娘整天忙忙碌碌,活得那么充实,我真是受鼓舞。我把臧姑娘家的事告诉女儿,女儿也很感动,说要学臧姑娘女儿。现在她读书很用功,还帮我做家务。没想到,我鼓足勇气跨出的第一步能碰到这样的好人家,打消了我做家政会被东家看不起、低人一头的思想顾虑。我不像臧姑娘那么有本事,但我一定要像她那样,靠自己的力量培养女儿上大学。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
很难想像一个香港亿万富婆与内地下岗女工之间会有亲密无间的沟通。然而,上海市妇联却深信,眼前这位在贫病中创业奋斗20年,成为香港食品行业龙头、并列为香港25位最成功、最杰出女性之一的臧健和女士会和下岗女工们有很多的共同语言。
从湾仔码头的无证摊贩,到今天名满香江的“水饺皇后”
臧健和曾经比下岗女工还要贫困,还要绝望,还要艰难———1977年她从山东青岛带着两个女儿赴泰国与早她3年离开祖国的丈夫团聚,却得知有财有势的婆家嫌她没生男孩,不能传香火,已给她的丈夫另外娶妻生子。强烈的自尊与母爱,使她不能接受一夫多妻的现实,更不忍让女儿生活在重男轻女、女孩不能接受教育的社会环境中。她带着女儿毅然离开泰国,独自来到香港。
那时的臧健和和如今的下岗女工有许多相似处:没有特长和技能、没有像样的文凭。比如今下岗女工更艰难的是,她在香港举目无亲,口不能言,耳不能听(广东话),根本无法去选择工作。
生活绝境是弱者的深渊,也是造就强者的熔炉。强烈的人格尊严和深挚的母爱,使臧健和坦然地迎接一个又一个难以想像的困难。一开始卖苦力,一天打3份工,摔裂了腰骨,连出苦力的工作都不能做,绝望中,她只得推车到湾仔码头当无证小贩,出售山东姑娘人人都会包的北方水饺。在青岛,她是个斯斯文文的护士,现在却要在人来人往的码头吆喝摆摊。抬不起头,抹不开脸。可她闯过了这一关之后,竟凭简单而平常的包饺子手艺,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竞争中成为香港第一的“水饺皇后”,实现了人生的两次重大飞跃:1987年,她的“北京水饺”被日本著名的食品企业看中,合作包装后推向全香港超市;1998年又被美国品食乐跨国公司看中,合资在上海浦东开厂,将“湾仔码头水饺”推向祖国内地和世界各地。
“我从来没想过有朝一日能当企业家,能创名牌,我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凭自己的力量,养活两个女儿,让她们圆我未能实现的大学梦。”
臧健和的报告,激起台下一阵阵掌声。等她走下台时,围住她的下岗女工们仍七嘴八舌地提问,她们有很多话要和臧健和谈。姐妹们一声声地呼唤着“臧姑娘”。(泰国称护士为“姑娘”,臧健和在青岛时当护士,“臧姑娘”这称呼便从泰国带到香港,带到了上海。)
“怕失败,不如说是怕成功。失败得越惨,激励人成功的动力越强”
张林洪(1993年从中华第一棉纺针织厂下岗,47岁。曾上街卖过盒饭,后因无证放弃。曾当过钢笔和奥妙洗衣粉推销员、暑期管托班老师,参加过服装裁剪培训班和电脑培训班,现在受聘在里委会工作):我是党员,曾多次想带领几位下岗姐妹自己开店,可我怕失败,怕失败后对不起姐妹们,臧姑娘,你怕不怕失败?
臧健和:怕失败,不如说是怕成功,因为任何成功都一定要经历许多失败。我当年如果惧怕婚姻失败后的生活困境,满足于留在泰国吃喝不愁,委委屈屈地当大太太,就不会有我的今天,更不会有我两个女儿的成功。她们都出国留学,大女儿现在是上海品食乐公司总经理。
成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失败得越惨,激励人的动力就越强。只有敢于经受大失败的人,才可能获得大成功。
“你们在困难中的态度、意志会影响孩子一辈子!作为母亲,千万要有一点精神”
王惠珠(1992年从上海益民食品厂下岗,44岁,现从事家政工):我目前做两份人家的家政,客户对我很满意,把三房一厅的钥匙都交给了我。可我对原厂里的同事从来不说自己在做家政,而是说在一家保密厂工作,怕面子上过不去。臧姑娘,你腰骨摔裂后,香港社会福利同意让你享受公援金补助,你却坚持不要,这既让我感动,也有点难以理解。那是合理合法的补助,毕竟可以大大改善你的处境和你女儿的生活。
臧健和:公援金是个好东西,每月各种补助加起来有几千元,超过我辛辛苦苦打工赚的钱。可公援金也会养懒汉,不少香港青年靠公援金过日子,整天无所事事。我那时才32岁,不愿成为社会的包袱,而且,为了孩子我也要树立奋发向上的榜样。在那个花花世界里,女孩子很容易受诱惑,又是单亲家庭,如果我年轻轻的就依赖社会,如何能教育两个孩子摆脱诱惑刻苦成才?当时拒绝社会公援后,还有人劝我乘年轻当几年陪酒女,赚钱很快,不必抛头露脸做马路小贩。可我想,在这种时候我一人走错,就会连带两人走歪。所以,为了女儿,绝不能走这样的“捷径”。现在,两个女儿跟我一个样,非常要强,大女儿的经营能力甚至超过了我。看到女儿的成长,叫我再吃一遍苦,都心甘情愿。
现在你们下岗,家中孩子大多已十几岁,正处于性格“反叛”的年龄,你们在困难中的态度、意志会影响孩子一辈子。所以,作为母亲千万要有一点精神,要有目标,为孩子留下一个坚强、有信心的形象。
“推小车当小贩时,最困难的是脸面抹不开。闯过这关后,再没有困难能吓倒我”
陈国贞(1997年从立新五金厂下岗,46岁):我是老三届,下乡吃过苦,是“做生活”的料,什么累活都肯做。可是尽管这样,我到哪里都做不长。里委介绍我去一家房地产公司做清洁工,不到一天就被辞退了,他们要了一个外来妹,年龄小,工资开得比我低。后来又介绍我到南京路红心点心店洗碗,每天做10多个小时,我也没怨言。可是4个月后,店里来了应届生,老板又辞退了我。我丈夫有残疾,儿子读高中,现在就靠我200多元下岗补贴和里委的一点补助。我是有力气没地方用啊。像臧姑娘那样,自己推车出去做生意,我没有这个勇气,面子上也过不去。我很希望到臧姑娘厂里去做,我什么活都能干。
臧健和:我的厂是与上海一家食品厂合资,按协议全部吸纳这家厂的下岗工人。请谅解,我个人力量是有限的。但我能告诉你们成功者的心理条件:走出去闯的第一步是不要自卑,你自己都瞧不起自己,谁还瞧得起你呢?我推小车当小贩时,最困难的是脸面抹不开,抬不起头。可闯过这关后,就再也没有困难能吓倒我了。
人在最困难的时候,最要紧的是自己不能趴下,不要等着靠别人来拉,要自己立起来。很多时候不是别人瞧不起你,而是自己放不下面子,战胜不了自己的“心魔”。做自己能做的事,靠劳动吃饭,这才是自尊自强。只要自己看得起自己,天下就没有不能走的路。
“只有自己看得起自己,别人才看得起你”
邱林娣(1992年上海首批下岗者,44岁。多年从事家政,得过优秀家政奖,学会了日用英语,是虹口区10位二级家政证书获得者之一):臧姑娘,你说“只有自己看得起自己,别人才看得起你”,这话我体会很深。我当初做家政时总觉得这就是旧社会的佣人,低人一等。不敢对别人说,也不让东家对别人说。当我真心待人后,换来的是被人尊重。我的一位香港东家,回港时依依不舍,一定要帮我办手续,要我跟她去。可我要照顾儿子,没法跟她走。这些都使我体会到做家政在得到收入的同时,也为别人解除了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更安心地服务于社会。所以我与客户在服务社会上是平等的。现在我已理直气壮地对别人说,我是钟点工。读高中的儿子也支持我,说:“妈妈,你不抢不偷劳动所得。你放心,我会好好学习,不会轧坏道的。”儿子的理解对我是莫大的安慰。听了臧姑娘的报告后,我有一个新的想法,带好几个家政徒弟,为姐妹们再就业作点贡献。
“我要像臧姑娘一样,靠自己培养女儿”
(报告会后,本想采访臧健和的女儿,电话相约时,得知母女去了香港,而接电话的臧家女工也是下岗人员。当记者问起她如何会到臧姑娘家时,电话那头的声音哽咽了,记者很吃惊,便在电话里和她聊了起来)那位不愿露名的王女士说:我已下岗多年,我男人曾一再说过,只要他活着一天,决不会让我出去当保姆,他一个人能养活我们母女俩。我丈夫开出租车,我们没有什么大的本事,从不和别人攀比。我丈夫说,他娶我,就是看中我老实,所以一家人整天嘻嘻哈哈,我们很满足。谁知,8个月前我丈夫脑溢血,突然撒手走了,我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从此要靠我来养活女儿,挑起生活担子了。我去了公用电话间,可每月收入只有200多元,如何能养活女儿?这时有人介绍我去臧姑娘家,思想斗争了好几天,女儿也不让我去。我抱着试试的心理到了臧姑娘家,一想到丈夫曾说过的那句话,就忍不住要落眼泪。臧姑娘每次看到我伤心时,就会和我谈心。她说,你女儿还是棵小树,还是只小鸟,是经不起狂风暴雨的。你做妈妈的这个时候就应该是棵大树,是一只大鸟,用你粗大的枝叶护着小树长大,用你宽大的翅膀护着小鸟飞高。你不坚强,还有谁能保护你女儿,谁能给她前途和幸福?
她的话我很听得进。看到她女儿那么能干、懂事,看到臧姑娘整天忙忙碌碌,活得那么充实,我真是受鼓舞。我把臧姑娘家的事告诉女儿,女儿也很感动,说要学臧姑娘女儿。现在她读书很用功,还帮我做家务。没想到,我鼓足勇气跨出的第一步能碰到这样的好人家,打消了我做家政会被东家看不起、低人一头的思想顾虑。我不像臧姑娘那么有本事,但我一定要像她那样,靠自己的力量培养女儿上大学。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
(责编:励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