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似飞鸿踏雪泥——访上海文化老人章汝奭
本报记者 娄 靖 |
2010年12月30日00:06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 章汝夫妇 |
编辑部收到一份来稿,是方格子上用繁体字写的文言文,题为《十至文论》,署名章汝奭。作者将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诸葛亮的《前出师表》、杜牧的《阿房宫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苏轼的《前后赤壁赋》等10篇古文分成“亲亲仁民、晓喻人生、教忠教孝”3类,称这些古文他已研读几十年,多能背诵,使其“历经坎坷而不污”。他认为“若能解此三端,当能立身行世”。
老先生的学识和做人引起我极大兴趣:这个年头怎么还会有钻在古书堆里行走人生的人?
上海老式弄堂里藏龙卧虎 老人的经历近乎是一部中国现代史
电话那头传来纯正的京腔,告诉我弄堂天井里长满夹竹桃的就是他的家。
走进老式公房底层,迎接我的是一对老人,布置简单的客厅里飘着淡淡的清香。章汝先生给我看了他写的简历,一边接着他外孙女从加拿大打来的长途,对话不时夹着柔软稔熟的英语。看来眼前的老人非同一般。我一向知道上海的老式弄堂里藏龙卧虎,他们的经历可以写成一部中国现代史。
章先生出身名门。祖父章梅庭与国学大师章太炎是堂兄弟,为清末苏州四大名医之一。父亲章佩乙,是姑苏城里有名的“江南才子”,20岁就在上海任《时事新报》、《申报》的主笔,辛亥革命后曾出任财政次长,是京城有名的古玩书画收藏家。章先生从小在家跟国学老师读四书五经,在教会学校随洋人教师学英语数学,中西文化叠加,带他走过了童年。他6岁起就执笔临摹历代书家名迹,并常跟爷爷随轿出诊,用漂亮的小楷为病家抄方子。说起小时候家中的富裕气派,说起张大千等画家是常客、家中光收藏清代对联就有300多副等往事时,章先生眼中有着经历富贵堂皇后的平淡。
以后,家道中落,章先生在颠沛流离中度过少年和青年。听着章先生纯粹的京腔、轻柔的苏白、流利的沪语和稔熟的英语,便能感受到近现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历史的大起大落、纷乱庞杂,给章先生人生旅途烙上了一个个印记。
追求超越和道德人生 传统文化铸造的人格个性
了解了老先生的经历,再打量这间未经装修的老式公房,却也看出了不一般。墙上挂着一幅当代山水大师陆俨少晚年写赠的梅花立轴。写字台上压的和书橱前贴的,都是老先生自己用小楷写的人生感悟。清洁的小屋墨香四溢,延续着书香名门的精神追求。
在老先生的提醒下回过身去,才发现我背后挂着一幅黑底金字三四尺长的立轴,以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抄写了《金刚经》。立轴上打着一束壁灯光,更显古朴典雅。章先生说,同样的一幅,8月23日在敬华拍卖会上拍价5万元。那蝇头小字只有米粒那么大,几十排。章先生说,写这样直排小字难在完全靠目测,而抄写《金刚经》讲究大敬和虔诚,要一字不错,一点不改。如此,写成一幅要报废几十幅,有时写到末尾出了错,前功尽弃,真要“昏过去”。
写小字,也缘起于老先生的一段坎坷经历。章先生解放初在外滩海关工作,因说一口流利英语,1959年被调到经理室,处理“大跃进”年代大进大出造成的200多笔悬案。仅其中一笔根本无法交货的4万箱无骨鸡罐头,就要赔偿100万英镑。章先生用熟练的外文和业务知识,了解到这位外商要向中国出口大批钢材的信息,便与有关公司联手,让英国外商无条件放弃赔款。
这是章先生最自豪的一段经历,他成功了结众多悬案,为国家挽回了上亿元资金损失。然而,这些成果在“文革”中都成为罪状,不但挨批斗,连累家人,还被下放到南京梅山工地当炊事员。在闲得难忍的日子里,章先生开始在小方凳上练起蝇头小楷。
因从小看多了书法精品,一旦写字,便力求突破和超越。他在小字中追求大气,“敛中有放”,取法南帖北碑,竟成一绝。中国书法史上最早有记载的蝇头小字,是明代文征明抄写陶渊明的《归去来兮》,那是横写的蝇头小楷,总共400多字。而章先生抄写的《金刚经》则是竖排的,有5400字。有日本书法家访问章先生后,回国写文,称章的小字为古今最高,世界一绝。
章先生最得意的一件作品收藏在美国国家图书馆。那是1979年,他将美国副总统蒙代尔6000余字的访华演讲稿写成蝇头小楷。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副总统蒙代尔收到后非常高兴,两人在白宫合影,并命人将合影和卡特的亲笔题字裱在章先生书法册页的扉页上,请人带给邓小平,邓小平欣然在上面题写了“中美人民世代友好”八个字。这件作品被送到美国国会,成为中美交往记录的珍品。
1998年章先生被载入香港的世界名人录,但他从不自称书法家,“书法家必须有政治见地、深厚学养和人品道德,如苏东坡、李白等,至于我是不是书法家,让后人评说”。倔强的老人干脆退出了书法家协会,在小字里寄托着“有品格、有学养、有美感的”的艺术追求。
老人每天两点起床写小字,每一个小字用20倍的放大镜看,都是一笔笔苍劲有力的书法。多年来,他抄写了100通《金刚经》、几十章《离骚》和《报任安书》等,总计上百万字,赢得了“学识入书,蝇头一绝”的美誉。
积累了东西方文化 悠游于传统与现代之间
几次约定采访,章先生都不在家,77岁的他还在金马广告公司任高级顾问,做的竟是最前沿的经济研究——每月翻译、编辑一期《信息摘编》,为广告业引入世界最新动态。显然,写小字只是老先生的业余爱好,他的专业在外经贸、营销、广告和教学等方面,他是上海外贸学院国际企业管理系教授、中国市场学会理事。打开他人生的另一面,更见精彩。
和老先生的谈话是跳跃式的,他一面和你说苏东坡“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老庄哲学和道德,一面谈市场经济效益与增长方式,轻松自如地展示着跨时代、跨文化的能力,让人在老人身上看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底气。
“文革”后落实政策,章先生到外贸学院任教时,已54岁。中国经济正孕育着开放与改革,经历过近代史动荡的章先生,有着外文和外贸业务的基础,与改革开放天然呼应。他在国内第一个开讲营销学课,第一个用英语和英文原版书讲课,第一次在中国召开的第三世界广告学会议上演讲“广告的责任规定与管理”,是第一个用英语在国际广告研讨会上宣读论文和第一个加入国际广告协会的中国人,他的演讲内容则成为制定中国第一部广告法的参照依据。
一个有着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中国老人,与国家经济改革中许多个“第一”连在一起,游刃有余地回旋在文化与经济、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之间,中国传统文化奠定了其道德和学养,市场经济与西方文化支撑起他飞翔在时代前沿的翅膀。章先生看似老迈的身躯里,充满着新时代的生机和活力。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2003年10月10日
老先生的学识和做人引起我极大兴趣:这个年头怎么还会有钻在古书堆里行走人生的人?
上海老式弄堂里藏龙卧虎 老人的经历近乎是一部中国现代史
电话那头传来纯正的京腔,告诉我弄堂天井里长满夹竹桃的就是他的家。
走进老式公房底层,迎接我的是一对老人,布置简单的客厅里飘着淡淡的清香。章汝先生给我看了他写的简历,一边接着他外孙女从加拿大打来的长途,对话不时夹着柔软稔熟的英语。看来眼前的老人非同一般。我一向知道上海的老式弄堂里藏龙卧虎,他们的经历可以写成一部中国现代史。
章先生出身名门。祖父章梅庭与国学大师章太炎是堂兄弟,为清末苏州四大名医之一。父亲章佩乙,是姑苏城里有名的“江南才子”,20岁就在上海任《时事新报》、《申报》的主笔,辛亥革命后曾出任财政次长,是京城有名的古玩书画收藏家。章先生从小在家跟国学老师读四书五经,在教会学校随洋人教师学英语数学,中西文化叠加,带他走过了童年。他6岁起就执笔临摹历代书家名迹,并常跟爷爷随轿出诊,用漂亮的小楷为病家抄方子。说起小时候家中的富裕气派,说起张大千等画家是常客、家中光收藏清代对联就有300多副等往事时,章先生眼中有着经历富贵堂皇后的平淡。
以后,家道中落,章先生在颠沛流离中度过少年和青年。听着章先生纯粹的京腔、轻柔的苏白、流利的沪语和稔熟的英语,便能感受到近现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历史的大起大落、纷乱庞杂,给章先生人生旅途烙上了一个个印记。
追求超越和道德人生 传统文化铸造的人格个性
了解了老先生的经历,再打量这间未经装修的老式公房,却也看出了不一般。墙上挂着一幅当代山水大师陆俨少晚年写赠的梅花立轴。写字台上压的和书橱前贴的,都是老先生自己用小楷写的人生感悟。清洁的小屋墨香四溢,延续着书香名门的精神追求。
在老先生的提醒下回过身去,才发现我背后挂着一幅黑底金字三四尺长的立轴,以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抄写了《金刚经》。立轴上打着一束壁灯光,更显古朴典雅。章先生说,同样的一幅,8月23日在敬华拍卖会上拍价5万元。那蝇头小字只有米粒那么大,几十排。章先生说,写这样直排小字难在完全靠目测,而抄写《金刚经》讲究大敬和虔诚,要一字不错,一点不改。如此,写成一幅要报废几十幅,有时写到末尾出了错,前功尽弃,真要“昏过去”。
写小字,也缘起于老先生的一段坎坷经历。章先生解放初在外滩海关工作,因说一口流利英语,1959年被调到经理室,处理“大跃进”年代大进大出造成的200多笔悬案。仅其中一笔根本无法交货的4万箱无骨鸡罐头,就要赔偿100万英镑。章先生用熟练的外文和业务知识,了解到这位外商要向中国出口大批钢材的信息,便与有关公司联手,让英国外商无条件放弃赔款。
这是章先生最自豪的一段经历,他成功了结众多悬案,为国家挽回了上亿元资金损失。然而,这些成果在“文革”中都成为罪状,不但挨批斗,连累家人,还被下放到南京梅山工地当炊事员。在闲得难忍的日子里,章先生开始在小方凳上练起蝇头小楷。
因从小看多了书法精品,一旦写字,便力求突破和超越。他在小字中追求大气,“敛中有放”,取法南帖北碑,竟成一绝。中国书法史上最早有记载的蝇头小字,是明代文征明抄写陶渊明的《归去来兮》,那是横写的蝇头小楷,总共400多字。而章先生抄写的《金刚经》则是竖排的,有5400字。有日本书法家访问章先生后,回国写文,称章的小字为古今最高,世界一绝。
章先生最得意的一件作品收藏在美国国家图书馆。那是1979年,他将美国副总统蒙代尔6000余字的访华演讲稿写成蝇头小楷。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副总统蒙代尔收到后非常高兴,两人在白宫合影,并命人将合影和卡特的亲笔题字裱在章先生书法册页的扉页上,请人带给邓小平,邓小平欣然在上面题写了“中美人民世代友好”八个字。这件作品被送到美国国会,成为中美交往记录的珍品。
1998年章先生被载入香港的世界名人录,但他从不自称书法家,“书法家必须有政治见地、深厚学养和人品道德,如苏东坡、李白等,至于我是不是书法家,让后人评说”。倔强的老人干脆退出了书法家协会,在小字里寄托着“有品格、有学养、有美感的”的艺术追求。
老人每天两点起床写小字,每一个小字用20倍的放大镜看,都是一笔笔苍劲有力的书法。多年来,他抄写了100通《金刚经》、几十章《离骚》和《报任安书》等,总计上百万字,赢得了“学识入书,蝇头一绝”的美誉。
积累了东西方文化 悠游于传统与现代之间
几次约定采访,章先生都不在家,77岁的他还在金马广告公司任高级顾问,做的竟是最前沿的经济研究——每月翻译、编辑一期《信息摘编》,为广告业引入世界最新动态。显然,写小字只是老先生的业余爱好,他的专业在外经贸、营销、广告和教学等方面,他是上海外贸学院国际企业管理系教授、中国市场学会理事。打开他人生的另一面,更见精彩。
和老先生的谈话是跳跃式的,他一面和你说苏东坡“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老庄哲学和道德,一面谈市场经济效益与增长方式,轻松自如地展示着跨时代、跨文化的能力,让人在老人身上看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底气。
“文革”后落实政策,章先生到外贸学院任教时,已54岁。中国经济正孕育着开放与改革,经历过近代史动荡的章先生,有着外文和外贸业务的基础,与改革开放天然呼应。他在国内第一个开讲营销学课,第一个用英语和英文原版书讲课,第一次在中国召开的第三世界广告学会议上演讲“广告的责任规定与管理”,是第一个用英语在国际广告研讨会上宣读论文和第一个加入国际广告协会的中国人,他的演讲内容则成为制定中国第一部广告法的参照依据。
一个有着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中国老人,与国家经济改革中许多个“第一”连在一起,游刃有余地回旋在文化与经济、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之间,中国传统文化奠定了其道德和学养,市场经济与西方文化支撑起他飞翔在时代前沿的翅膀。章先生看似老迈的身躯里,充满着新时代的生机和活力。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2003年10月10日
(责编:励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