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古镇绣花女的心愿

2010年12月20日09:49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古镇上的绣花女

古镇上的绣花女
  人民网上频道12月20日电:上海朱家角有一个普普通的绣花女,她叫郁勤。几年前,她从中国刺绣之乡的苏州镇湖来到上海的这个古镇。在朱家角沿河的商业街上找了一间门面,开始了自产自销的温馨水乡生活。

  已是中级美术师的郁勤,还是苏州刺绣协会会员。幼年的她在先辈的熏陶下酷爱刺绣艺术,练就了坚实的刺绣基本功。而后又拜苏州刺绣研究所王祖识和顾金针两位大师学艺。在两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郁勤掌握了苏绣仿真绣、乱针绣等几十种针法,使得她各种题材绣品的创作技艺突飞猛进,更领悟到了苏绣艺术的真谛:“人品即绣品”的含义。

  郁勤的绣品题材丰富,有风景、动物、花卉、人物等,其中最出彩是的人物肖像。在她的绣针下,中外各国领袖的肖像被绣绘得惟妙惟肖,既有油画的光彩又有照片的细密。

  郁勤的小铺在古镇上一直生意兴隆。别的小铺卖的是批发品,千人一面,唯有郁勤小店的绣品件件都是原创,千姿百态,游客在她的店铺里,还能观赏她的刺绣与创作过程。因此,她的小铺游客络绎不绝,不仅有各地游客,还有外国游客,郁勤的小铺成了古镇上的一景。郁勤实现了一个苏州农村的绣花女移民上海古镇创业的理想。

  今年秋天,郁勤的一个义举让古镇人惊讶,她将自己几十幅大大小小的绣品捐了出去,为的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援助一个农民工子弟小学的文化建设。
    今年秋天,上海崇明岛长兴镇的徐卫民工子弟小学迎来几十位肯尼亚艺术家,那是第十二届上海国际艺术节送戏到社区的一项活动。郁勤为了表达对国外艺术家送戏到乡的敬意,也表达对农民工子弟小学文化建设的支持,当场将大幅绣画捐给了学校,并送给肯尼亚舞蹈演员们每人一幅绣品。获得绣品的肯尼亚演员高兴地将绣品举过头顶,表达了他们对中国艺术品的喜爱。

  问郁勤:“一个普通农民绣娘为何要捐绣品,而不拿去卖钱?”

  郁勤笑着说:“能够把绣品捐出去,说明我的绣品有了更大的用处。”(娄  靖)


郁勤将几十幅绣花捐给了国外艺术家和崇明的一家农民工子弟小学。(右一:郁勤)

郁勤将几十幅绣花捐给了国外艺术家和崇明的一家农民工子弟小学。(右一:郁勤)
(责编:励漪)
新闻检索:    
羊年真的会惨吗?羊年真的会惨吗?
我们的福利受法律保护我们的福利受法律保护
[一语惊坛]收入差距尚且"讳言",分配不公如何"开刀"?
[论坛]美派三航母迎接胡总出访?·六国要联合对抗中国?
[访谈]党国英谈农村城镇化·外交部李松谈伊朗问题
[辩论]  花千亿投资迪斯尼,值吗?·你认同买不如租吗?
[博客]温总理:见一叶而知天下 女副市长咋被骗色骗财?
[博客]毛泽东为何成中国文化符号 男人居住北京11条理由
   无线·手机媒体
“G族看两会 不是浮云”“G族看两会 不是浮云”
“手机民意直寄总理”“手机民意直寄总理”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