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走出“送票看戏”误区

2011年02月08日06:20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本报上海1月5日讯  记者娄靖报道:昨晚,上海滑稽剧团在上海市府礼堂演出《招财进宝》。场内笑声不断,但观众仅5成,而且门口无票可买。演出经营负责人陆定邦说,这个戏从去年6月至今已演出了178场,全部是团体包场。该团去年共演滑稽戏526场,但几乎没有一场是观众自己买票的。

  记者从文化部门了解到,去年上海创下的演出超万场的纪录中,95%以上是靠团体包场。尤其是那些已经推向市场的滑稽、沪剧、越剧、流行音乐等,几乎都要靠工会包场、企业赞助来维持演出。这就带来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除了需要扶持的高雅艺术之外,应该靠消费市场生存的文艺团体,为何一直依赖企业包场?它们何时进入由消费者自己掏钱选购的市场?

  上海市文化局党委副书记秦德超认为,主要原因是观众没有树立买票看戏的观念,演出未能启动观众买票的市场。

  去年上海昆剧团组织8场演出,票价仅2元,可买票的只有十几个人,剧团无奈只能送票,结果场场爆满。上海滑稽剧团也曾登广告,每场保留24张最佳票,结果全数退回。显然,观众不是买不起票,也不是不要看戏,而是没有买票看戏的习惯。一些文艺团体怕演出没人看,剧场观众少而组织包场,久而久之,连要看戏的观众也想法去讨票而不愿买票了。

  秦德超认为,要启动观众的消费市场,领导和有关部门要带头买票看戏。其次,新闻媒介要为转变观念和演出信息作好宣传。更重要的是,剧团和剧场要对市场启动时期的冷落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准备为转换机制过程中的阵痛付出代价。如害怕付出代价而依赖企业,那么将不可能走出有人看戏无人买票的怪圈。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1995年1月6日 

(责编:励漪)
新闻检索:    
羊年真的会惨吗?羊年真的会惨吗?
我们的福利受法律保护我们的福利受法律保护
[一语惊坛]收入差距尚且"讳言",分配不公如何"开刀"?
[论坛]美派三航母迎接胡总出访?·六国要联合对抗中国?
[访谈]党国英谈农村城镇化·外交部李松谈伊朗问题
[辩论]  花千亿投资迪斯尼,值吗?·你认同买不如租吗?
[博客]温总理:见一叶而知天下 女副市长咋被骗色骗财?
[博客]毛泽东为何成中国文化符号 男人居住北京11条理由
   无线·手机媒体
“G族看两会 不是浮云”“G族看两会 不是浮云”
“手机民意直寄总理”“手机民意直寄总理”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