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广场的灯光,流溢长三角
本报记者 娄 靖 |
2010年12月13日00:02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记者手记
●上海的精品文化集聚,在长三角乃至全国产生了共享价值,足以打消周边城市甚至更远地区的人们对于距离、时间、花消等种种代价的算计
年初五,无雨,是今年春节难得的一个晴天。上海人民广场上人山人海。更为壮观的,还有竖立在博物馆、大剧院、城市规划馆、美术馆门前的大幅标牌。
“在魅影消失前,切莫错过最后的神秘之约”——大剧院门前广场上,一个两层楼高的《剧院魅影》广告,每天都在宣布一个神话:必须连演96场(现将加演至100场),每天必须有1500个观众花60万元人民币买它的戏票,四大音乐剧之首的《魅影》才能进入这个国家,进入这座城市。
这个梦想和奇迹果真在上海实现了。来自全国、长三角和上海的15万观众乘火车坐飞机开小车,直奔这里的上海大剧院,仅仅是为了一出戏。
也有不光是冲着这出戏的人。
“迄今为止,亚洲最大规模的毕加索原作展——毕加索版画中国巡展”,城市规划馆门前几十米长的宣传牌围成一个圈,追问每一个过路人:世界上最富传奇和最具天才画家的作品到了中国,就挂在里面,每幅都价值连城,你是否无动于衷?
同样是画展,上海美术馆门前的标牌像是一座山,必须仰视——“新浪潮——从蓬皮杜中心当代艺术馆藏品看法国当代艺术家”。在巴黎,进蓬皮杜艺术中心还得花时间排队,现在它将馆藏品送到你家门口,你会错过吗?
“周秦汉唐文明大展”,上海博物馆的展出标牌静静竖在花丛中。它调集了陕西省13个博物馆的200余件一级国宝珍品,展示中国四个盛世朝代的文物精华,错过了在上海展出的40天,你就可能永远错过了这样精华荟萃的展览。
这个春节,上海人民广场的4个标牌,汇集演出、文博、艺术展览等领域的世界之最和中国之最;用经典性、国际性、艺术性、集聚性和惟一性造就了一个难以企及的文化高地。
上海的精品文化集聚,在长三角乃至全国产生了共享价值,足以打消周边城市甚至更远地区的人们对于距离、时间、经费、花消等种种代价的算计。
博物馆大厅徘徊着韩国、日本、欧美等各个国家的旅游团;从北京、天津、哈尔滨、福建、山东、浙江、江苏等地远道而来的人们直奔大剧院,扶老携幼走进上博、上美;去大剧院路上等退票的人成为一道风景……
陕西博物馆的同志感慨道:同样的开放,同样的会挣钱,在有些城市,可能是洗脚屋、KTV包房生意会更好,在那办展馆,就不会有这么多的观众,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在上海,连保姆和出租车司机都知道周秦汉唐文物展。
这也许说到点子上,却说得不完整,因为上海的背后,还有一个长三角。
上海是长三角、是全国的一个文化高地。上海和长三角的不少城市,正处于人均GDP从5000美元向8000美元跨越的重要阶段,大批高素质新上海人的涌入,正加速着这个跨越。有专家说,这个阶段的人们衣食无忧,开始注重体验经济和精神消费。上海用中国一流和世界一流的经典文化,滋养和丰富了市民的心灵和情感。不少新老上海人又成为一个个文明传播的单体,将他们的感动向长三角和全国的亲朋好友传播着……
于是,人民广场的灯光,就这样向长三角汩汩流淌……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 2005年3月5日
●上海的精品文化集聚,在长三角乃至全国产生了共享价值,足以打消周边城市甚至更远地区的人们对于距离、时间、花消等种种代价的算计
年初五,无雨,是今年春节难得的一个晴天。上海人民广场上人山人海。更为壮观的,还有竖立在博物馆、大剧院、城市规划馆、美术馆门前的大幅标牌。
“在魅影消失前,切莫错过最后的神秘之约”——大剧院门前广场上,一个两层楼高的《剧院魅影》广告,每天都在宣布一个神话:必须连演96场(现将加演至100场),每天必须有1500个观众花60万元人民币买它的戏票,四大音乐剧之首的《魅影》才能进入这个国家,进入这座城市。
这个梦想和奇迹果真在上海实现了。来自全国、长三角和上海的15万观众乘火车坐飞机开小车,直奔这里的上海大剧院,仅仅是为了一出戏。
也有不光是冲着这出戏的人。
“迄今为止,亚洲最大规模的毕加索原作展——毕加索版画中国巡展”,城市规划馆门前几十米长的宣传牌围成一个圈,追问每一个过路人:世界上最富传奇和最具天才画家的作品到了中国,就挂在里面,每幅都价值连城,你是否无动于衷?
同样是画展,上海美术馆门前的标牌像是一座山,必须仰视——“新浪潮——从蓬皮杜中心当代艺术馆藏品看法国当代艺术家”。在巴黎,进蓬皮杜艺术中心还得花时间排队,现在它将馆藏品送到你家门口,你会错过吗?
“周秦汉唐文明大展”,上海博物馆的展出标牌静静竖在花丛中。它调集了陕西省13个博物馆的200余件一级国宝珍品,展示中国四个盛世朝代的文物精华,错过了在上海展出的40天,你就可能永远错过了这样精华荟萃的展览。
这个春节,上海人民广场的4个标牌,汇集演出、文博、艺术展览等领域的世界之最和中国之最;用经典性、国际性、艺术性、集聚性和惟一性造就了一个难以企及的文化高地。
上海的精品文化集聚,在长三角乃至全国产生了共享价值,足以打消周边城市甚至更远地区的人们对于距离、时间、经费、花消等种种代价的算计。
博物馆大厅徘徊着韩国、日本、欧美等各个国家的旅游团;从北京、天津、哈尔滨、福建、山东、浙江、江苏等地远道而来的人们直奔大剧院,扶老携幼走进上博、上美;去大剧院路上等退票的人成为一道风景……
陕西博物馆的同志感慨道:同样的开放,同样的会挣钱,在有些城市,可能是洗脚屋、KTV包房生意会更好,在那办展馆,就不会有这么多的观众,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在上海,连保姆和出租车司机都知道周秦汉唐文物展。
这也许说到点子上,却说得不完整,因为上海的背后,还有一个长三角。
上海是长三角、是全国的一个文化高地。上海和长三角的不少城市,正处于人均GDP从5000美元向8000美元跨越的重要阶段,大批高素质新上海人的涌入,正加速着这个跨越。有专家说,这个阶段的人们衣食无忧,开始注重体验经济和精神消费。上海用中国一流和世界一流的经典文化,滋养和丰富了市民的心灵和情感。不少新老上海人又成为一个个文明传播的单体,将他们的感动向长三角和全国的亲朋好友传播着……
于是,人民广场的灯光,就这样向长三角汩汩流淌……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 2005年3月5日
(责编:励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