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艺术节为何两度挑选一个最年轻的剧团——上海东方青春舞蹈团,担纲开闭幕式的主角?
市场化的《霸王别姬》
本报记者 娄 靖 |
2010年12月12日13:37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 《霸王别姬》剧照 |
昨晚,在第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上,当承担开幕式重头戏的舞剧《霸王别姬》拉上帷幕时,掌声经久不息。这让人想起3年前,在第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大型舞剧《野斑马》担当了闭幕式主角,也是由上海东方青春舞蹈团创作的。
在文艺体制改革和艺术精品创造渐入高潮时,艺术节两度选择上海这个最年轻剧团的原创新作作为开幕式和闭幕式剧目,颇具象征意义。
成立才7年的上海东方青春舞蹈团,几年前创作的大型舞剧《野斑马》轰动一时,开拓了海内外市场,两年半演出近80场,在澳大利亚连演24场。它在获得600万元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西方主流艺术市场中,创立了中国文化品牌。而今,《霸王别姬》刚刚出炉,就吸引了国内外演出商,下半年已有20场订单,拓展海内外市场的潜力可能尤胜于《野斑马》。
这个艺术院团改革的焦点话题,吸引记者走进《霸王别姬》的彩排现场。
艺术主创、剧团总监、市场出品人,三方默契地指挥一台戏
10月17日,上海大剧院只给《霸王别姬》留出一天的彩排时间。漆黑的台下,有3个人轮流拿着话筒,指挥着舞台上的“千军万马”。他们是剧团总监陈飞华、编导赵明和出品制作方代表孙明章,分别代表着《霸王别姬》创作、生产、融资出品的3个方面。
看过无数彩排,从未见过这样的场面。问孙明章:艺术创作一向是导演中心制,排演场上都是导演说了算,你怎么可以哇啦哇啦?他答:“我代表投资方和出品人,必须确保这部戏是艺术精品,确保400万元投入有丰厚回报,我怎么能放弃监督?”他说得很透:“主创人员是我们和剧团共同商定的,是从全国聘请来的顶级艺术家,如果他们仅仅考虑玩艺术,疏忽了市场定位和需求,我们将按合同随时调换。”
看来,即使在排练上,市场依然起着决定性作用。再问编导赵明:你怎么能和投资方统一,保证你的艺术创意不受干扰?赵明回答得更明白:“中国文艺院团最缺少的就是市场意识和企业化运作方式,这是一门很深的科学。一个作品如没有注入市场理念和成功的营销手段,再多的投入也不会有市场,只会落得招待几场便刀枪入库的结局。国内大量艺术作品就这样消失得无影无踪。我非常希望和有同等文化鉴赏力的艺术经纪人合作,使我的作品在市场中生命常驻。”
没想到,这位独揽全国最多最高舞蹈奖项的舞蹈家,最关心的也是市场和经营。剧团总监说:我是舞蹈行家,又是剧团责任人,可以和经纪人、主创人员在各个方面深入探讨,将艺术精品走向市场的理想变为现实。
长期生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艺术创作与市场运行相结合,成了体制改革最难突破的“瓶颈”。可是,在《霸王别姬》的彩排现场,我看到了分别代表艺术和市场要素的核心人物,默契地指挥着同一台戏。
《霸王别姬》的市场前景,激活了方方面面优质资源的重组和联合
上海东方青春舞蹈团是一个体制外的新生儿,系1996年由上海东方电视台和上海市舞蹈学校共同组建。这是中国第一家由电视媒体企业和艺术学校合办的表演团体。上海东视投资,没有国家的一分钱,企业投资讲究回报,有丰厚产出,剧团就生存发展;没有回报,就打烊关门。
上海市政府对这个传统体制外的新生儿,给以热情的鼓励,希望剧团能够产出赢得市场的优秀产品,成功探索艺术精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陈飞华说:舞蹈团一成立就直面市场,采用“项目制”运作方式组织艺术生产。平时不养群舞演员,不养主创人员,甚至没有舞美装置,把无效消耗降到最低。当《野斑马》、《霸王别姬》生产项目确定之后,围绕项目搭建一个能招募全国甚至海外顶级艺术家的创作平台。而要打造一个优质剧目,剧团根本没有资金,也没有市场运作经验,必须靠有巨大赢利前景的项目,吸引企业管理模式和社会资金投入。因该团《野斑马》在海内外创立了名利双收的品牌效应,故《霸王别姬》一推出,就吸引了西部企业集团和上海城市舞蹈有限公司投入,并由他们承担项目出品人和制作人。他们采用现代企业运作模式参与项目的全程管理,与剧团、聘用的主创人员签订利益分配合同:出品方如没有达到预期票房,主创人员和剧团,将一分不拿。
这个合同的开创意义在于:合作三方必须着眼于生产精品,找准市场定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这保障了投资者的利益,解除了企业和社会投入艺术生产往往血本无归的后顾之忧。
《霸王别姬》的市场前景,激活了方方面面优质资源的重组和联合。
艺术和市场的双重压力,激发了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面对这样的创作机制,赵明说,他感到宽松,因为没有一定要评精品奖的压力,但他又感到压力相当大,一定要创作一部能在海内外赢得观众、能赚钱的市场精品。
赵明来自北京军区歌舞团,他坐在金茂大厦俯瞰上海,看到上海哪怕一个很小的店铺都装饰得非常精致,而北京人可以喝着大碗茶,谈着皇城根的历史,他豁然明白了融合海派、京派文化的结合点:在华丽精美的形式里,装入丰厚深刻文化的内涵。这种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融合,符合当代世界审美潮流。赵明在舞蹈语汇中,将中国京剧形体讲究精气神的停顿亮相,与世界舞蹈语汇注重脚底行云流畅的优美相结合,《霸王别姬》整个舞蹈的审美视觉,既是中国化的,又是国际化的。他将来自全国各地艺术大家的音乐、舞美、灯光、服装设计,都统一在中国化和国际化的定位上,让各位艺术家的创造发挥到极至。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2003年10月19日
在文艺体制改革和艺术精品创造渐入高潮时,艺术节两度选择上海这个最年轻剧团的原创新作作为开幕式和闭幕式剧目,颇具象征意义。
成立才7年的上海东方青春舞蹈团,几年前创作的大型舞剧《野斑马》轰动一时,开拓了海内外市场,两年半演出近80场,在澳大利亚连演24场。它在获得600万元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西方主流艺术市场中,创立了中国文化品牌。而今,《霸王别姬》刚刚出炉,就吸引了国内外演出商,下半年已有20场订单,拓展海内外市场的潜力可能尤胜于《野斑马》。
这个艺术院团改革的焦点话题,吸引记者走进《霸王别姬》的彩排现场。
艺术主创、剧团总监、市场出品人,三方默契地指挥一台戏
10月17日,上海大剧院只给《霸王别姬》留出一天的彩排时间。漆黑的台下,有3个人轮流拿着话筒,指挥着舞台上的“千军万马”。他们是剧团总监陈飞华、编导赵明和出品制作方代表孙明章,分别代表着《霸王别姬》创作、生产、融资出品的3个方面。
看过无数彩排,从未见过这样的场面。问孙明章:艺术创作一向是导演中心制,排演场上都是导演说了算,你怎么可以哇啦哇啦?他答:“我代表投资方和出品人,必须确保这部戏是艺术精品,确保400万元投入有丰厚回报,我怎么能放弃监督?”他说得很透:“主创人员是我们和剧团共同商定的,是从全国聘请来的顶级艺术家,如果他们仅仅考虑玩艺术,疏忽了市场定位和需求,我们将按合同随时调换。”
看来,即使在排练上,市场依然起着决定性作用。再问编导赵明:你怎么能和投资方统一,保证你的艺术创意不受干扰?赵明回答得更明白:“中国文艺院团最缺少的就是市场意识和企业化运作方式,这是一门很深的科学。一个作品如没有注入市场理念和成功的营销手段,再多的投入也不会有市场,只会落得招待几场便刀枪入库的结局。国内大量艺术作品就这样消失得无影无踪。我非常希望和有同等文化鉴赏力的艺术经纪人合作,使我的作品在市场中生命常驻。”
没想到,这位独揽全国最多最高舞蹈奖项的舞蹈家,最关心的也是市场和经营。剧团总监说:我是舞蹈行家,又是剧团责任人,可以和经纪人、主创人员在各个方面深入探讨,将艺术精品走向市场的理想变为现实。
长期生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艺术创作与市场运行相结合,成了体制改革最难突破的“瓶颈”。可是,在《霸王别姬》的彩排现场,我看到了分别代表艺术和市场要素的核心人物,默契地指挥着同一台戏。
《霸王别姬》的市场前景,激活了方方面面优质资源的重组和联合
上海东方青春舞蹈团是一个体制外的新生儿,系1996年由上海东方电视台和上海市舞蹈学校共同组建。这是中国第一家由电视媒体企业和艺术学校合办的表演团体。上海东视投资,没有国家的一分钱,企业投资讲究回报,有丰厚产出,剧团就生存发展;没有回报,就打烊关门。
上海市政府对这个传统体制外的新生儿,给以热情的鼓励,希望剧团能够产出赢得市场的优秀产品,成功探索艺术精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陈飞华说:舞蹈团一成立就直面市场,采用“项目制”运作方式组织艺术生产。平时不养群舞演员,不养主创人员,甚至没有舞美装置,把无效消耗降到最低。当《野斑马》、《霸王别姬》生产项目确定之后,围绕项目搭建一个能招募全国甚至海外顶级艺术家的创作平台。而要打造一个优质剧目,剧团根本没有资金,也没有市场运作经验,必须靠有巨大赢利前景的项目,吸引企业管理模式和社会资金投入。因该团《野斑马》在海内外创立了名利双收的品牌效应,故《霸王别姬》一推出,就吸引了西部企业集团和上海城市舞蹈有限公司投入,并由他们承担项目出品人和制作人。他们采用现代企业运作模式参与项目的全程管理,与剧团、聘用的主创人员签订利益分配合同:出品方如没有达到预期票房,主创人员和剧团,将一分不拿。
这个合同的开创意义在于:合作三方必须着眼于生产精品,找准市场定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这保障了投资者的利益,解除了企业和社会投入艺术生产往往血本无归的后顾之忧。
《霸王别姬》的市场前景,激活了方方面面优质资源的重组和联合。
艺术和市场的双重压力,激发了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面对这样的创作机制,赵明说,他感到宽松,因为没有一定要评精品奖的压力,但他又感到压力相当大,一定要创作一部能在海内外赢得观众、能赚钱的市场精品。
赵明来自北京军区歌舞团,他坐在金茂大厦俯瞰上海,看到上海哪怕一个很小的店铺都装饰得非常精致,而北京人可以喝着大碗茶,谈着皇城根的历史,他豁然明白了融合海派、京派文化的结合点:在华丽精美的形式里,装入丰厚深刻文化的内涵。这种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融合,符合当代世界审美潮流。赵明在舞蹈语汇中,将中国京剧形体讲究精气神的停顿亮相,与世界舞蹈语汇注重脚底行云流畅的优美相结合,《霸王别姬》整个舞蹈的审美视觉,既是中国化的,又是国际化的。他将来自全国各地艺术大家的音乐、舞美、灯光、服装设计,都统一在中国化和国际化的定位上,让各位艺术家的创造发挥到极至。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2003年10月19日
(责编:励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