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清心的天童寺

本报记者 娄 靖

2010年12月13日00:08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群山环抱中的古刹,以宏伟的规模,二十里古松,闻名于海内外,成为中国禅宗四大丛林之一

  对中国佛教文化和佛教圣地,我一直怀有神秘的崇敬。神秘在,那几尊抹金的佛像相传的彼岸世界,遥远而秘不可测;崇敬在,自东汉初从印度传入的佛教文化,在悠悠近2000年中,与中国的儒家传统文化相融和,竟然在中国的大地上深深扎根。

  到宁波,不能不去天童寺。因为宁波是最早引入佛教的地方之一,天童寺创建至今已近1700年,天童自开山以来,经历代相承,占地7.65万平方米,共有殿、堂、楼、阁、轩、寮、居999间,现存730间,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佛庙之一。今人去朝拜此佛山,会寻找到些什么呢?

  驱车前往天童寺,城市的喧哗纷杂在身后渐渐隐去,悄然映入眼帘的是静寂的群山和满山苍翠的绿树。山越来越深,绿越来越浓。无尽的绿峰从百壑千涧中涌来,将尘世远远抛却,一种超凡脱俗的旷想从心底油然升腾。

  过镇蟒塔,入伏虎亭,车前豁然敞亮。山已悄悄隐退两旁,迎面是夹道参天的古松。古松多有一人合抱粗,一棵挨一棵,一直伸向远方。苍松成屏,绿荫铺地,即使炎夏盛暑,也是清风拂面,叫人尘襟顿消。王安石曾有诗赞美天童,“山山桑柘绿浮空,春日莺啼谷口风。二十里松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这二十里古松,自小白岑起,一路延绵至寺门前。

  千百年前深山绿林里没有公路,没有车辆,朝圣者全凭一双布鞋、两只脚,一步步地走近天童。宁静而致远,清心而寡欲,天童寺用深山考验着朝拜者的意志、用满山的苍绿洗涤尘世的凡心,而后用二十里郁郁葱葱古松恭候的仪式,迎接忠实的信徒,让走进天童寺的僧侣,只留下虔诚浩荡的清纯。

  天童寺坐落在太白山下,“群山抱一寺,一寺压群峰”,建筑群倚仗山势级级高升,气势浑壮。寺院内游人很少,香烟缭绕,令人神往。

  我手捧一本旅游书仰视着释迦牟尼的佛像,一位和尚轻轻问我:“这本书里有天童寺吗?”望着他期待的目光,我连连说:“有、有,如没有天童寺,还能是旅游书吗?”他满意地笑了,随后告诉我,他佛名叫无根,两年前在河南受戒当和尚,打听到天童寺后,便远道赶来。如在这里干得好,被当家和尚留下后,每月可有300元收入。除去每月40元的伙食费之外,没有别的开销。在这世外桃源里,无根显得心满意足,他领我去见了副当家德云和尚。

  德云和尚很年轻,30岁左右。身穿米黄色袈裟,戴副眼镜,一副很现代的样子。他很坦率,有问必答。他说,为严肃佛教圣地,抵制物欲的侵蚀,寺院一年前已停止做佛事。虽然这个决定让寺院每年少了100万元的收入,和尚们每月进项少了近千元,但纯洁了佛教队伍。他说,天童寺因名震海内外,国内和海外都常有人来要求做佛事。一些“假和尚”便闻讯而来,败坏了寺风。寺院虽然有“移单”(炒鱿鱼)的规矩,但总会发生接了“移单”不走、还大吵大闹的乱子。现在好了,不请自走,留下的是甘于清贫寂寞的虔诚者。现在寺院总共有40多位和尚。

  我们谈话间,德云和尚接了好几个电话,通知他当天中午有一批香港游人要来,次日一批日本香客进山。德云和尚放下电话连说,在这里工作压力太大。来此的海外香客,都要在天童寺住一夜,和天童寺的和尚们一起做功课,交流佛学。他说为了报答天童寺对他的信任和培养,他在这儿一呆就是13年,没有四处云游的“自由”了。

  离开天童寺时,两辆载有香港游客的旅游车驰了进来,车上站着两位穿青衣、背行李的僧人。这些不必历经跋山涉水艰难磨练的现代和尚,能经得住天童寺的寂寞和清贫吗?

  远处,无根和尚向我招手道别,天童寺的名气和风景把他留下了。

(责编:郝洪)
新闻检索:    
羊年真的会惨吗?羊年真的会惨吗?
我们的福利受法律保护我们的福利受法律保护
[一语惊坛]收入差距尚且"讳言",分配不公如何"开刀"?
[论坛]美派三航母迎接胡总出访?·六国要联合对抗中国?
[访谈]党国英谈农村城镇化·外交部李松谈伊朗问题
[辩论]  花千亿投资迪斯尼,值吗?·你认同买不如租吗?
[博客]温总理:见一叶而知天下 女副市长咋被骗色骗财?
[博客]毛泽东为何成中国文化符号 男人居住北京11条理由
   无线·手机媒体
“G族看两会 不是浮云”“G族看两会 不是浮云”
“手机民意直寄总理”“手机民意直寄总理”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