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苏州太湖以湿地

本报记者  娄 靖

2010年12月12日22:40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湿地有栈桥、假山石、小亭等景观,没有城市化的钢筋水泥

湿地有栈桥、假山石、小亭等景观,没有城市化的钢筋水泥
  防洪大坝已恢复成美丽的自然湿地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古以来,人们将苏州、杭州并列,称作人间仙境。近几年,杭州人在西湖西进上做足文章,将偌大的杭州变成一个“西湖大观园”,正在实现在经济发展中建设生态城市的跨越。守着比西湖大得多的太湖的苏州,也面临如何利用好太湖资源建设生态化城市的课题

  过去不久的“五一”黄金周给苏州人一个意外惊喜。一向以来,作为苏州城外环线交通要道的太湖大堤,从来都是车流不息,根本留不住人,但自一年多前吴中区在太湖大堤上进行生态建设、尝试在第一标段恢复2.2公里长的生态湿地后,现在不仅双休日停满私家车,“五一”期间吸引的市民和游人更多达5万人,完全出乎规划者的意料,以致停车场和厕所都不够用。远道而来的人们在此钓鱼、拍照、喝茶、歇息,一派优哉游哉的好光景。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规划部门原来只想在苏州城到度假区之间建一个旅游导入的过渡带,不曾想人们对恢复的自然生态有如此强烈的亲近感,没有广告,没有宣传,不请自来,将一个冷清清的都市外环线变成了温馨可人的休闲热地。这个转变,还得从规划者树立的新观念说起。

  新的理念:变防洪大坝为生态岸线

  太湖是镶嵌在长三角的一块明珠,面积达2300多平方公里,是西湖的近十倍。然而,沿太湖的大小城市,大多没有利用好太湖的生态资源,倒是日益恶化的太湖水质给沿湖城市的发展带来越来越多的困扰。这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太湖岸线作为防洪大坝,一再加固加高,作用于水利,却丧失自然湖岸的湿地功能。一道人工大坝,硬生生地切断了山、地、水的自然组合与过渡,使漫长美丽的太湖岸线失去了大自然的亲和力。

  太湖环抱在江苏、浙江两省之内,却有近23的水域被苏州市的吴中区独占。自从前几年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从11.2平方公里扩大到162平方公里之后,沿太湖山水地形变化最大最美的景区西山、东山、光福等都划入了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如此,苏州市改变太湖生态环境的主要任务,就落在了吴中区的肩上。

  两年前,吴中区在太湖沿线坚持断污、清污、治污的同时,着手进行环太湖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设。他们举行国际招标,在全世界寻找先进的城市生态岸线理念。在各个方案中,经国内专家组评定,一致选择了澳大利亚“突出生态湿地,回归自然”的设计思想,并交由上海同济大学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进行规划实施。

  于是,一个变防洪大坝为自然生态岸线的创举,在苏州吴中区悄悄试行。

  初步探索:还一个水陆过渡的生态湿地

  2002年10月,同济大学阮仪山教授带领一支设计施工队伍进入湖区。担任景观总设计师的倪亦南教授告诉记者,地形地貌落差很大的地区,往往是地球上植物种类群最丰富的地区。比如从山地向平原的过渡、从平地向河湖海的过渡。所谓湿地,就是从平地向水地的过渡区,它在有的季节露出水面,在有的季节埋入水下,因而滋生了一大批陆地上的水生植物群、浅水地带植物群和水生植物群,形成了湿地才有的植物多样性特征。

  然而,在防洪和城市扩大化建设中,太湖绝大部分湖岸因建造了防洪大坝,或因填湖造地、修筑公路,导致陆地与水地的自然过渡被人为阻隔,体现自然湿地物种多样性的生物链也被切断。现在,吴中区要做的工作就是恢复被人工切断的自然生态,恢复天人合一的自然亲和力。

  他们利用吴中区太湖综合治理的清淤工程,让推土机在太湖沿岸纵深200米范围的湖面进行高底错落的地形改造,种上各类水生植物,营造野生物种栖息、衍生的自然环境。

  我们在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入口处的太湖边上,在碧波荡漾的太湖水面,看到一片片远远近近露出水面的土丘,那土丘上芦苇繁茂,迎风摇曳;而隐入湖下的水岸,湖面上飘荡着朵朵水莲和荷花;在看得见湖底的浅水区,则有鸢尾等叫不出名儿的植物连片生长;在水岸连接处,池杉、落羽杉等陆地水生植物郁郁葱葱;而宽阔的太湖岸边,已是柳树垂映、银杏挺拔、花草满坡。设计者还在湖边铺置了一段卵石滩,给水中的小鱼小虾创造了能在卵石缝间产子繁衍的生长环境。

  除了改造地形、种植湿地植物,他们还在湖边、湖中建造了原木栈桥、长廊、亭阁、木凳、假山石景等景观小品,展示了江南人文特色。苏州一向以人工园林著称于世,太湖湿地的恢复,无疑为市民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自然风光,人们可以一边垂钓或品茗,一边观赏太湖水色、远山景致。第一标段的2.2公里太湖水岸,已不见昔日湖堤大坝的踪影,也没有一点钢筋水泥,而成为一个完全自然化的湿地公园。久违的天鹅、白鹭、野鸭等野生动物回来了,苏州周边地区的市民赶来了,自助烧烤、野餐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就连许多新人,也选择来此拍摄婚纱照。

  据悉,一期工程完成地形改造土方93万立方米,铺设卵石滩2600平方米,种植池杉4300棵,芦苇630亩,荷花、睡莲30亩,草坪8万平方米,搭建人行木栈桥7000平方米,一个有100个车位的停车场正在施工中。

  生态经营: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之路

  城市的生态建设资金与长期管理一向是环境保护的难题。太湖生态湿地作为开放式的岸线,不收门票,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如何保证其投入资金?吴中区委副书记黄戟回答说,我们要改变绿化无效益的观念。其实,一个城市经营绿化,投入环保,从长远来看会获得巨大回报,它最直接的效应体现在土地升值上。现在刚刚做好第一标段2.2公里湿地,湖边的土地已吸引很多投资商,等到第二、第三标段总长达13.5公里的湿地工程全部完工,土地价格会成倍上涨,投入的9500万元保护资金将换来成倍的土地增值资金。投入绿化可获得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是一条很有后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由政府投入的生态岸线,建成后如何管理?吴中区从市场寻找答案。他们通过招标,最后确定由大连圣亚海洋世界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操作管理,每年上交25万元,合同一订5年。这家公司在太湖中开设五桅桅杆的太湖茶坊,今年“五一”期间已获利润。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


湿地有栈桥、假山石、小亭等景观,没有城市化的钢筋水泥

湿地有栈桥、假山石、小亭等景观,没有城市化的钢筋水泥
(责编:励漪)
新闻检索:    
羊年真的会惨吗?羊年真的会惨吗?
我们的福利受法律保护我们的福利受法律保护
[一语惊坛]收入差距尚且"讳言",分配不公如何"开刀"?
[论坛]美派三航母迎接胡总出访?·六国要联合对抗中国?
[访谈]党国英谈农村城镇化·外交部李松谈伊朗问题
[辩论]  花千亿投资迪斯尼,值吗?·你认同买不如租吗?
[博客]温总理:见一叶而知天下 女副市长咋被骗色骗财?
[博客]毛泽东为何成中国文化符号 男人居住北京11条理由
   无线·手机媒体
“G族看两会 不是浮云”“G族看两会 不是浮云”
“手机民意直寄总理”“手机民意直寄总理”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