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双溪 漂入仙境
本报记者 娄 靖 |
2010年12月12日18:20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 茶圣陆羽隐居在此,这口用卵石垒起,二米宽、四米长的古泉,千年不枯,见证了中国《茶经》的诞 生 |
天目山、莫干山在此汇合了双溪。这里竹涛声声,双溪叠月,孕育了中国的茶圣和日本的茶仙。一路漂流,“茶禅一味”的意境,演化成物我两忘的狂喜
若要快乐,最简单的办法是找个地方打水仗。
去年有机会去西双版纳,在绿色丛林里的一个节目,就是脱下汉装,换上花花绿绿傣族衣裙,人手一个脸盆,相互间地乱泼。开始还矜持,泼人和被泼的刺激,很快演化成不顾身份和礼节的反击战,盛满水的脸盆,一盆接一盆,恶狠狠地人群泼去。泼的和被泼的都成了落汤鸡,却开心得大叫大笑、兴奋得喘不过气来。刚刚还“老总”、“经理”的,这会儿统统成了身外之物,人人还原了儿时童真。
很奇怪,这水仗在城里就是打不起来。细细一想,原来打水仗是要有环境和条件的。如不是在青山绿水大自然怀抱里,换上天地唯我的畅快心情,这水仗万万打不成。
前两天浙江余杭双溪漂流风景地的王总邀请我去。听说1200多年前中国茶圣陆羽,曾隐居径山双溪,编撰了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又听径山寺是日本茶道文化的发祥地,我便来了精神,登上了去杭州的火车。因为我多少知道茶艺茶道的来由。中国茶艺离不开佛学,讲究的是“茶禅一味”。在风景绝佳的深山,道行高深的僧侣们一边饮茶一边讲佛,研究出一套复杂的仪式,将大自然的宁静和唯美主义的优雅凝聚其中。世间的凡夫俗子可以在品味一道道茶艺中远离世俗,回归自然,净化心灵,体会佛学和儒学所追求的原始质朴和返朴归真。
不会是巧合,唐朝的中国《茶经》和宋朝的日本茶道都源自于余杭的双溪和径山。中国茶神和日本茶仙都向往的地方,必定是个碧水幽谷,静谧芬芳的神仙之地了。
到了径山镇,我已置身于竹海世界,从平原到山地,都穿行在宁静而青翠的竹海。竹林和树林不同,那优柔轻盈的淡竹细而密,翠而青,连成竹海之后,那青翠就浓得抹不开去,那深密就压出了神秘和肃穆。身在竹海,四野安静得没有一点杂音,一阵清风吹过,满天竹叶飞扬,天地间骤然响起淅淅沙沙悠远清沥的竹叶摇响,那清脆浑然的摇响直逼耳膜,直奔心头,你会在突然的惊吓中,聆听到天籁之音传递的神秘之声,那是心领神会的感动。我生平第一次在这样的旷野里倾听竹海摇响,冥冥中惊讶得挪不开步子。
径山脚下的双溪便是一条挂嵌在碧海中的翠玉项链,因为两岸千亩竹海倒映在河中,让人分不清是河水的青绿还是竹影的青绿。在平静如镜的河面上,水中竹海竟然比岸上的更加幽深,有一种力量牵引着你想走进这神秘的水竹深宫。
当地人让我坐上了竹筏,北向的天目山支流和东向的莫干山支流在此汇合成双溪,一路漂流,阅读着中国上千年“茶禅一味”的茶文化史。
顺流而下,占地十六亩的陆羽泉景区与双溪竹海隔岸相望。陆羽幼年入佛门,深明佛理。安史之乱,他随避难人流南下,一路考察了32个州的茶叶产地后,最后选择了这个地势险要远离战争、风景秀丽,却能与径山寺“国一法师”研究茶经的地方隐居。在这个幽静之处,他头枕万顷竹涛,脚踏双溪叠月,饮着清冽泉水,闻着遍地茶香,潜心写下这部融深奥的佛学、儒学于物化茶艺的《茶经》。如今茶圣已走,摇动他灵感的双溪依旧竹声涛涛,那口用来泡茶的古泉,用卵石垒起,二米宽、四米长,四壁青苔森森,千年不枯,见证了中国《茶经》的诞生。
双溪漂流西行了3公里,来到山色奇秀的径山湖,沿着湖边的山路盘旋而上,地势极险,司机的方向盘一直打着弯,绕过108个弯道,在山顶的尽头,径山寺孤然耸立。这个被在高孝两宋开国皇帝封为中华“五庙十刹”之首的佛教圣地,宋代是鼎盛时期,吸引东渡而来的日本僧侣。圆尔辨圆到此研究佛学和中国茶艺,回到日本不仅开创了临济宗,还将径山茶宴发展成日本茶道。径山凝结着日本对茶道文化源头的敬畏。
双溪漂流,经历千年“茶禅一味”的洗滤,那清纯与质朴弥漫在四海的林竹,游人们一路漂流,一路洗滤,心儿便走出了尘世,一任快乐在天地间游荡。
天目山支流有着上游大水库的冲击,皮筏飘流刺激而惊险,每冲过一个堰坝,三五米落差的跌宕让人惊出冷汗,急流的旋转,你因无法控制而慌乱一团,可是皮筏总颠簸在湖面,你只受惊吓,却无危险。
莫干山支流的水系宽阔而宁静,竹筏飘流充满了诗情画意。与水的亲近,让人忍不住脱下鞋子,一脚伸进清凉的溪水,体味着丝绸般水流的抚慰和小鱼儿在脚底滑过的触动。那心知我知的感觉亲昵而特别。也许人天生于水,安静的体验过不了多久,竹排上的人就躁动起来,开始是有一搭没一搭地撩几下水,接下来就是持“枪”上阵了。我身边的几个年轻人在岸上时就买好竹筒水枪,就像大针管似的,抽一筒水,能射出好几米远。年纪大一点的和小姐们开始还打开雨伞抵挡一番,等身上沾满了水之后,便激奋得不顾一切,在瓢泼大水中挥动双臂拼命泼打。竹排上起先还是受惊吓、被侵扰的尖叫,不一会儿已是痛快淋漓的反击战的大喊和大笑。小伙子们赤膊上阵,从这个竹排跳到那个竹排,反正水不深,衣也湿,掉下水去,不过是洗个凉澡。那样的放肆开怀,在办公室里不可想象,那是返朴归真的身心轻松,是心头只剩阳光的狂喜快乐。
我明白了这个杭州郊外的双溪漂流,何以一年吸引50万游客。双休之日,城里人渴望着青山绿水的洗滤,卸下所有的沉重和郁闷,一任漂流,游入物我两忘的仙境。
令我欣喜的是,投入几千万元开发景区的是一介书生,叫高长虹,杭州市作协会员,余杭地区作协秘书长。他的助手们都是圈内作家,个个拿得出作品集。这兴许是杭州的文化传统,当年苏东坡、白居易当政时,开发了西湖,留下诗文佳作,也留下了美不胜收的苏堤和白堤。现在这个杭州文人,雄心勃勃,开发了养育茶圣、茶仙的世外桃源。在他的策划书里,还有一个叫“山沟沟”的地方,不知又会让人生出多少美梦。
小贴士:
交通:火车、长途车至杭州,武林门乘513路公交车到瓶窑,转乘“双溪”中巴到双溪。
驾车路线:沪杭高速至杭州北,上绕城高速至勾庄,上至湖州的104国道至彭公出口(临安方向)
到双溪游程安排:一日流:双溪漂流。二日游A:双溪漂流—大明山。二日游B:双溪漂流—太湖源—藏龙百瀑。二日游C:双溪漂流—浙西天滩—竹种园住宿:景区内拥有20余家宾馆,价格从50元床至200元床不等。
周边宾馆:瓶窑大厦三星0571-88546888临安大酒店三星0571-63710888钱王大酒店:三星0571-63718888
当地特产:笋干、茶叶、竹叶鸡、灰汤粽、石斑鱼、各类水果等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2003年07月04日
若要快乐,最简单的办法是找个地方打水仗。
去年有机会去西双版纳,在绿色丛林里的一个节目,就是脱下汉装,换上花花绿绿傣族衣裙,人手一个脸盆,相互间地乱泼。开始还矜持,泼人和被泼的刺激,很快演化成不顾身份和礼节的反击战,盛满水的脸盆,一盆接一盆,恶狠狠地人群泼去。泼的和被泼的都成了落汤鸡,却开心得大叫大笑、兴奋得喘不过气来。刚刚还“老总”、“经理”的,这会儿统统成了身外之物,人人还原了儿时童真。
很奇怪,这水仗在城里就是打不起来。细细一想,原来打水仗是要有环境和条件的。如不是在青山绿水大自然怀抱里,换上天地唯我的畅快心情,这水仗万万打不成。
前两天浙江余杭双溪漂流风景地的王总邀请我去。听说1200多年前中国茶圣陆羽,曾隐居径山双溪,编撰了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又听径山寺是日本茶道文化的发祥地,我便来了精神,登上了去杭州的火车。因为我多少知道茶艺茶道的来由。中国茶艺离不开佛学,讲究的是“茶禅一味”。在风景绝佳的深山,道行高深的僧侣们一边饮茶一边讲佛,研究出一套复杂的仪式,将大自然的宁静和唯美主义的优雅凝聚其中。世间的凡夫俗子可以在品味一道道茶艺中远离世俗,回归自然,净化心灵,体会佛学和儒学所追求的原始质朴和返朴归真。
不会是巧合,唐朝的中国《茶经》和宋朝的日本茶道都源自于余杭的双溪和径山。中国茶神和日本茶仙都向往的地方,必定是个碧水幽谷,静谧芬芳的神仙之地了。
到了径山镇,我已置身于竹海世界,从平原到山地,都穿行在宁静而青翠的竹海。竹林和树林不同,那优柔轻盈的淡竹细而密,翠而青,连成竹海之后,那青翠就浓得抹不开去,那深密就压出了神秘和肃穆。身在竹海,四野安静得没有一点杂音,一阵清风吹过,满天竹叶飞扬,天地间骤然响起淅淅沙沙悠远清沥的竹叶摇响,那清脆浑然的摇响直逼耳膜,直奔心头,你会在突然的惊吓中,聆听到天籁之音传递的神秘之声,那是心领神会的感动。我生平第一次在这样的旷野里倾听竹海摇响,冥冥中惊讶得挪不开步子。
径山脚下的双溪便是一条挂嵌在碧海中的翠玉项链,因为两岸千亩竹海倒映在河中,让人分不清是河水的青绿还是竹影的青绿。在平静如镜的河面上,水中竹海竟然比岸上的更加幽深,有一种力量牵引着你想走进这神秘的水竹深宫。
当地人让我坐上了竹筏,北向的天目山支流和东向的莫干山支流在此汇合成双溪,一路漂流,阅读着中国上千年“茶禅一味”的茶文化史。
顺流而下,占地十六亩的陆羽泉景区与双溪竹海隔岸相望。陆羽幼年入佛门,深明佛理。安史之乱,他随避难人流南下,一路考察了32个州的茶叶产地后,最后选择了这个地势险要远离战争、风景秀丽,却能与径山寺“国一法师”研究茶经的地方隐居。在这个幽静之处,他头枕万顷竹涛,脚踏双溪叠月,饮着清冽泉水,闻着遍地茶香,潜心写下这部融深奥的佛学、儒学于物化茶艺的《茶经》。如今茶圣已走,摇动他灵感的双溪依旧竹声涛涛,那口用来泡茶的古泉,用卵石垒起,二米宽、四米长,四壁青苔森森,千年不枯,见证了中国《茶经》的诞生。
双溪漂流西行了3公里,来到山色奇秀的径山湖,沿着湖边的山路盘旋而上,地势极险,司机的方向盘一直打着弯,绕过108个弯道,在山顶的尽头,径山寺孤然耸立。这个被在高孝两宋开国皇帝封为中华“五庙十刹”之首的佛教圣地,宋代是鼎盛时期,吸引东渡而来的日本僧侣。圆尔辨圆到此研究佛学和中国茶艺,回到日本不仅开创了临济宗,还将径山茶宴发展成日本茶道。径山凝结着日本对茶道文化源头的敬畏。
双溪漂流,经历千年“茶禅一味”的洗滤,那清纯与质朴弥漫在四海的林竹,游人们一路漂流,一路洗滤,心儿便走出了尘世,一任快乐在天地间游荡。
天目山支流有着上游大水库的冲击,皮筏飘流刺激而惊险,每冲过一个堰坝,三五米落差的跌宕让人惊出冷汗,急流的旋转,你因无法控制而慌乱一团,可是皮筏总颠簸在湖面,你只受惊吓,却无危险。
莫干山支流的水系宽阔而宁静,竹筏飘流充满了诗情画意。与水的亲近,让人忍不住脱下鞋子,一脚伸进清凉的溪水,体味着丝绸般水流的抚慰和小鱼儿在脚底滑过的触动。那心知我知的感觉亲昵而特别。也许人天生于水,安静的体验过不了多久,竹排上的人就躁动起来,开始是有一搭没一搭地撩几下水,接下来就是持“枪”上阵了。我身边的几个年轻人在岸上时就买好竹筒水枪,就像大针管似的,抽一筒水,能射出好几米远。年纪大一点的和小姐们开始还打开雨伞抵挡一番,等身上沾满了水之后,便激奋得不顾一切,在瓢泼大水中挥动双臂拼命泼打。竹排上起先还是受惊吓、被侵扰的尖叫,不一会儿已是痛快淋漓的反击战的大喊和大笑。小伙子们赤膊上阵,从这个竹排跳到那个竹排,反正水不深,衣也湿,掉下水去,不过是洗个凉澡。那样的放肆开怀,在办公室里不可想象,那是返朴归真的身心轻松,是心头只剩阳光的狂喜快乐。
我明白了这个杭州郊外的双溪漂流,何以一年吸引50万游客。双休之日,城里人渴望着青山绿水的洗滤,卸下所有的沉重和郁闷,一任漂流,游入物我两忘的仙境。
令我欣喜的是,投入几千万元开发景区的是一介书生,叫高长虹,杭州市作协会员,余杭地区作协秘书长。他的助手们都是圈内作家,个个拿得出作品集。这兴许是杭州的文化传统,当年苏东坡、白居易当政时,开发了西湖,留下诗文佳作,也留下了美不胜收的苏堤和白堤。现在这个杭州文人,雄心勃勃,开发了养育茶圣、茶仙的世外桃源。在他的策划书里,还有一个叫“山沟沟”的地方,不知又会让人生出多少美梦。
小贴士:
交通:火车、长途车至杭州,武林门乘513路公交车到瓶窑,转乘“双溪”中巴到双溪。
驾车路线:沪杭高速至杭州北,上绕城高速至勾庄,上至湖州的104国道至彭公出口(临安方向)
到双溪游程安排:一日流:双溪漂流。二日游A:双溪漂流—大明山。二日游B:双溪漂流—太湖源—藏龙百瀑。二日游C:双溪漂流—浙西天滩—竹种园住宿:景区内拥有20余家宾馆,价格从50元床至200元床不等。
周边宾馆:瓶窑大厦三星0571-88546888临安大酒店三星0571-63710888钱王大酒店:三星0571-63718888
当地特产:笋干、茶叶、竹叶鸡、灰汤粽、石斑鱼、各类水果等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2003年07月04日
![]() |
与双溪漂流相邻的还有一个“山沟沟”,是浙江地区的生态保护林。一条峡谷,十八个瀑布,千姿百态 |
![]() |
双休日,城里人在竹海碧波、青山绿水间,卸下沉重和郁闷,一任漂流,游入物我两忘的仙 |
(责编:励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