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诗玛”,一路走好!

本报记者  娄 靖

2010年12月30日00:05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杨丽坤 (1941-2000年)

杨丽坤 (1941-2000年) 

  两颗跳跃闪烁的烛灯,映照着一个黑色镜框,那遥远的、银幕上的“阿诗玛”,始终像个美丽的神话,如今却被凝固在这个镜框里———杨丽坤走了。7月21日,摆脱了折磨30多年的病魔,告别陪伴她度过痛苦岁月的亲人,她在自己家里平静离去。

  卧室已成灵堂。为她定制的大床撤在一边,房间里摆满了亲友送的花篮。只是床边的小柜依旧。因为上面摆着杨丽坤生前唯一能使用的气压式暖水瓶。

  杨丽坤1998年脑出血治愈出院后,再也没有站立起来。她爱干净、爱喝茶,丈夫唐先生特意从日本带来这只矮矮的暖水瓶,让躺在床上的她能够着压盖,为自己倒水。每每看到这情景,唐先生眼睛就发酸:一个曾那么健康、那么热爱生活、热爱电影事业的舞蹈演员,怎么就成了只能勉强为自己倒水喝的人呢!

  5年前,在上海西南的莘庄,唐先生买了这所花园小区楼房,三房二厅,安静、宽敞而舒适。被誉为“塑造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形象第一人”的杨丽坤,曾经轰轰烈烈地倾倒过如今已是中年的一代影迷。她遭受“文革”迫害致精神分裂后,始终和这个比她小两岁的男人在一起,过着近乎隐居的生活。“她实在太可怜、太善良了。”唐先生言语哽咽。

  这几天,唐先生一直把自己关在这间屋里,守着杨丽坤的照片,几十年来的往事一一浮现脑际。

  杨丽坤是“文革”中第一批受冲击的“修正主义黑苗”,因为彝族姑娘的倔强,批斗不断升级,脆弱的神经终于经受不住长时间暴力摧残而失去弹性,在最恐惧的一幕定格。从此,挂牌、下跪、坐“喷气式飞机”,打骂、吼叫不绝于耳,恐怖的幻听让她终日惊慌不安,犹如置身人间地狱,唯有药物麻痹神经,让她昏昏欲睡。

  药物破坏了她的全身机能,使这位当年的美人完全走形,腰围达三四尺。然而,就是这么疯狂的病魔也未能吞去她原本善良宽厚的天性。当病情发作狂躁不安时,只要孩子唤一声“妈妈”,杨丽坤会马上安静下来,跑过去为孩子倒水做事。因此,一对双胞胎儿子长到25岁,也没见过母亲失态的样子。只是一直守着她的丈夫,常为她突如其来的狂怒心惊肉跳而得了心脏病。

  唐先生是60年代上海外国语学院的毕业生,他理解电影在杨丽坤心里的分量。所以在与世隔绝的日子里,唐先生最怕杨丽坤看电视,但又最希望她能看电视。因为唯有电视能作伴、解闷。可是,电视也最易触及她的伤痛。他常常能听到杨丽坤在电视前轻轻叹气,她是不甘心自《五朵金花》和《阿诗玛》的辉煌之后,从此退出银幕。1979年前后,她曾一度练功,想恢复体形重上镜头。可是,病魔一次次使梦想破灭,只剩下轻轻的叹息。

  唐先生无法安静守灵,屋内电话铃不断。影迷不知从哪里打听到“隐居人”的电话。一位50多岁的女影迷专程赶来,哭着一定要向杨丽坤遗像告别。她说,是代表全家来的。这些年她收集了报道杨丽坤的所有文章和照片,她希望能参加追悼会,在遗体前照个像。痴迷之情令人动容。也许,这一代人在年轻时没有经历过太多的诱惑,凡感动过的好电影、好演员,就会铭记一辈子。不像时下的这“星”那“腕”,常常只在年轻人心头一闪而过。

  隐居近40年的杨丽坤可以安心平静地上路了,不但有亲人的缅怀作伴,更有一批深爱她的观众在默默送行。

  昨晚,《五朵金花》又在电视台重播。人虽去,艺术长存!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2000年7月28日

(责编:励漪)
新闻检索:    
羊年真的会惨吗?羊年真的会惨吗?
我们的福利受法律保护我们的福利受法律保护
[一语惊坛]收入差距尚且"讳言",分配不公如何"开刀"?
[论坛]美派三航母迎接胡总出访?·六国要联合对抗中国?
[访谈]党国英谈农村城镇化·外交部李松谈伊朗问题
[辩论]  花千亿投资迪斯尼,值吗?·你认同买不如租吗?
[博客]温总理:见一叶而知天下 女副市长咋被骗色骗财?
[博客]毛泽东为何成中国文化符号 男人居住北京11条理由
   无线·手机媒体
“G族看两会 不是浮云”“G族看两会 不是浮云”
“手机民意直寄总理”“手机民意直寄总理”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