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双飞翔的眼睛
本报记者 娄 靖 |
2010年12月13日00:08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上海电视节将播出的26部中外优秀电视纪录片,让人回眸本世纪许多往事———
人的生命短暂,视野有限。然而,自电视发明以来,纪录片可以把人们带入任何一个时段与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使人有如亲历。
第七届上海电视节举办在即。因参加“国航杯”记者奖评选,有幸先睹为快,观看了中、美、英、法、加、意、日、韩等12个国家选送的26部近年优秀的纪录片。观片的感受犹如经历了几个世纪和各种生命的旅程,我们在惊叹和感悟过去岁月及各种生命惊心动魄的奥秘的同时,对忠实的纪录者们怀着深深的敬意与感激。
26部纪录片,记录了26部历史。有回访700年前中、日、韩海上瓷文化之旅;有记叙一所日本小学持续100多年收藏六年级学生的绘画作品,现在又带着画回访已经年老的毕业生,重温20世纪的少年梦;有记录处在恐怖的阿以战争中,青年人护卫真爱和隐私的呐喊;有纪录从复旦毕业的黎族青年,回到祖先故土后,难以面对落后的山区和贫穷的乡亲……
这些作品鲜明地展露了处在世纪末的电视人对本世纪的回眸与感慨。每一部作品展现了一个陌生、有趣、真实的世界,表达了对一段过去历史的思考。
“国航杯”记者评奖分成纪录片和电视剧两个组,可大多数记者愿意观看纪录片。显然,希望了解自己的生存环境和人类自身,是每一个现代人的共同愿望。
弱智孩子也陶醉 ———湖北台选送的《舟舟的世界》
弱智儿童是人类的个别群体,封闭在自己的天地里,不懂世俗,没有功利。他们以不受任何干扰的自我方式与这个世界相处,却体现了让正常人可以对照反省的人性。湖北电视台选送的《舟舟的世界》,让许多记者感动落泪。舟舟是武汉交响乐团一名乐手的孩子,每天跟着父亲生活在各个剧团的排练场。特殊的环境使他对音乐有超常的敏感,只要音乐响起,就会忘我地沉浸其中,用独特而优美的姿势,节奏准确地进行指挥。在京剧排练场上,只要锣鼓响起,他会像一个真正的演员,有板有眼地练习手眼身法步。即使在大马路上,只要听到音乐,他都会忘乎所以地跟着节奏作动作规范的时装表演。舟舟遵守纪律,从不影响别人,总是静悄悄地自我陶醉。你会在这个先天愚型的孩子身上感悟到,当人类排除了所有的世俗和功利以后,剩下的也许只有音乐了。会欣赏音乐是一种幸福。
此片更令人感动的是,舟舟周围的人对他的宽容与爱。他们从不打击舟舟的爱好,无论台前台后,都会给他留下一个空间,甚至还会在排练场上让他当一次指挥,演一个小段,让他过把瘾。你会深深感叹,尊重一切生命、推崇人文关怀正是检验正常人健康心态的标志。
片子末尾意味深长,父亲把舟舟送到马路边自行车打气摊上,尽管遭到同行的指斥,但父亲知道此地才是舟舟的归宿。生存规律残酷无情,舟舟必须以此谋生,可对这一现实,他却浑然不知。摄制组跟踪10个月拍摄的这部纪录片,留给人们无尽的感慨和沉思。
一个有教养的民族,是这样疯的 ———德国选送的《希特勒的助手希拉赫———希特勒青年团员》
这个世纪最残酷的“二战”,让许多善良的人们无法理解,一个有教养的民族,怎么会失去理智地忠诚于一个疯子,灭绝人性地参与屠杀犹太人的集体行动。德国选送的《希特勒的助手希拉赫———希特勒青年团团员》揭开了这个谜。此片由当时参加希特勒青年团团员的回忆与历史资料片相组合,真实展现了当年“帝国青年团领袖”希拉赫,如何在短短几年中将德国青少年教唆训练成无条件崇拜独裁统治者的小纳粹,使青年团成为帝国最大的群众组织———国家和党卫队的自愿后备军。那些10岁左右的孩子穿着统一服装,参加集体宣誓、演讲、训练,接受荣誉,不同意见者则受到排挤和打击。于是,小小年纪便树立了“德国民族最优秀,低等的犹太民族必须在欧洲消失”的信念。此片真实纪录了当时的德国青少年怀着这个信念,刻苦磨练成勇士与屠夫的过程。
了解了这个历程,你会感叹人世间没有比将仇恨和屠杀培育成信仰更加可怕的事情了
用眼皮写书的人 ━━━法国选送的《闭锁综合症》
法国二台送来《闭锁综合症》,叙述ELLE杂志的主编,在中风患上闭锁综合症后,全身唯有左眼皮能够眨动。他就利用这唯一的表达功能,让人帮他写作。书写人不停地念字母,如果听到他需要的字母便眨一下眼皮。就这样写下了几万字的著作《潜水中和蝴蝶》,生动而幽默地表达了封闭在自己躯壳中的生命感受。此片不禁让人感叹生命的顽强。只要有追求,任何艰难的欲望也是可能实现的。
与蜥蜴一同忍受孤独 ———英国选送的《加拉帕戈斯群岛的龙》
大自然是我们陌生的领地。在各国送来的9部自然片中,英国探索国际公司的《加拉帕戈斯群岛的龙》(图④)最为惊心动魄。它纪录了依赖火山口温暖的泥土产卵孵化的海洋蜥蜴生存的过程:它们必须逃避随时可能的火山爆发,逃避从陆地到海洋之间几千米路途中各类虎视眈眈凶猛动物的捕食以后,才能九死一生。
我们在惊叹蜥蜴与生俱来的生存搏斗意识的同时,还惊叹纪录片摄制者的敬业与献身。他们必须冒着生命危险,忍受孤独和艰难,长期居住在火山口无人区,才能拍摄下一组组精彩绝伦的镜头。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1998年10月22日
人的生命短暂,视野有限。然而,自电视发明以来,纪录片可以把人们带入任何一个时段与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使人有如亲历。
第七届上海电视节举办在即。因参加“国航杯”记者奖评选,有幸先睹为快,观看了中、美、英、法、加、意、日、韩等12个国家选送的26部近年优秀的纪录片。观片的感受犹如经历了几个世纪和各种生命的旅程,我们在惊叹和感悟过去岁月及各种生命惊心动魄的奥秘的同时,对忠实的纪录者们怀着深深的敬意与感激。
26部纪录片,记录了26部历史。有回访700年前中、日、韩海上瓷文化之旅;有记叙一所日本小学持续100多年收藏六年级学生的绘画作品,现在又带着画回访已经年老的毕业生,重温20世纪的少年梦;有记录处在恐怖的阿以战争中,青年人护卫真爱和隐私的呐喊;有纪录从复旦毕业的黎族青年,回到祖先故土后,难以面对落后的山区和贫穷的乡亲……
这些作品鲜明地展露了处在世纪末的电视人对本世纪的回眸与感慨。每一部作品展现了一个陌生、有趣、真实的世界,表达了对一段过去历史的思考。
“国航杯”记者评奖分成纪录片和电视剧两个组,可大多数记者愿意观看纪录片。显然,希望了解自己的生存环境和人类自身,是每一个现代人的共同愿望。
弱智孩子也陶醉 ———湖北台选送的《舟舟的世界》
弱智儿童是人类的个别群体,封闭在自己的天地里,不懂世俗,没有功利。他们以不受任何干扰的自我方式与这个世界相处,却体现了让正常人可以对照反省的人性。湖北电视台选送的《舟舟的世界》,让许多记者感动落泪。舟舟是武汉交响乐团一名乐手的孩子,每天跟着父亲生活在各个剧团的排练场。特殊的环境使他对音乐有超常的敏感,只要音乐响起,就会忘我地沉浸其中,用独特而优美的姿势,节奏准确地进行指挥。在京剧排练场上,只要锣鼓响起,他会像一个真正的演员,有板有眼地练习手眼身法步。即使在大马路上,只要听到音乐,他都会忘乎所以地跟着节奏作动作规范的时装表演。舟舟遵守纪律,从不影响别人,总是静悄悄地自我陶醉。你会在这个先天愚型的孩子身上感悟到,当人类排除了所有的世俗和功利以后,剩下的也许只有音乐了。会欣赏音乐是一种幸福。
此片更令人感动的是,舟舟周围的人对他的宽容与爱。他们从不打击舟舟的爱好,无论台前台后,都会给他留下一个空间,甚至还会在排练场上让他当一次指挥,演一个小段,让他过把瘾。你会深深感叹,尊重一切生命、推崇人文关怀正是检验正常人健康心态的标志。
片子末尾意味深长,父亲把舟舟送到马路边自行车打气摊上,尽管遭到同行的指斥,但父亲知道此地才是舟舟的归宿。生存规律残酷无情,舟舟必须以此谋生,可对这一现实,他却浑然不知。摄制组跟踪10个月拍摄的这部纪录片,留给人们无尽的感慨和沉思。
一个有教养的民族,是这样疯的 ———德国选送的《希特勒的助手希拉赫———希特勒青年团员》
这个世纪最残酷的“二战”,让许多善良的人们无法理解,一个有教养的民族,怎么会失去理智地忠诚于一个疯子,灭绝人性地参与屠杀犹太人的集体行动。德国选送的《希特勒的助手希拉赫———希特勒青年团团员》揭开了这个谜。此片由当时参加希特勒青年团团员的回忆与历史资料片相组合,真实展现了当年“帝国青年团领袖”希拉赫,如何在短短几年中将德国青少年教唆训练成无条件崇拜独裁统治者的小纳粹,使青年团成为帝国最大的群众组织———国家和党卫队的自愿后备军。那些10岁左右的孩子穿着统一服装,参加集体宣誓、演讲、训练,接受荣誉,不同意见者则受到排挤和打击。于是,小小年纪便树立了“德国民族最优秀,低等的犹太民族必须在欧洲消失”的信念。此片真实纪录了当时的德国青少年怀着这个信念,刻苦磨练成勇士与屠夫的过程。
了解了这个历程,你会感叹人世间没有比将仇恨和屠杀培育成信仰更加可怕的事情了
用眼皮写书的人 ━━━法国选送的《闭锁综合症》
法国二台送来《闭锁综合症》,叙述ELLE杂志的主编,在中风患上闭锁综合症后,全身唯有左眼皮能够眨动。他就利用这唯一的表达功能,让人帮他写作。书写人不停地念字母,如果听到他需要的字母便眨一下眼皮。就这样写下了几万字的著作《潜水中和蝴蝶》,生动而幽默地表达了封闭在自己躯壳中的生命感受。此片不禁让人感叹生命的顽强。只要有追求,任何艰难的欲望也是可能实现的。
与蜥蜴一同忍受孤独 ———英国选送的《加拉帕戈斯群岛的龙》
大自然是我们陌生的领地。在各国送来的9部自然片中,英国探索国际公司的《加拉帕戈斯群岛的龙》(图④)最为惊心动魄。它纪录了依赖火山口温暖的泥土产卵孵化的海洋蜥蜴生存的过程:它们必须逃避随时可能的火山爆发,逃避从陆地到海洋之间几千米路途中各类虎视眈眈凶猛动物的捕食以后,才能九死一生。
我们在惊叹蜥蜴与生俱来的生存搏斗意识的同时,还惊叹纪录片摄制者的敬业与献身。他们必须冒着生命危险,忍受孤独和艰难,长期居住在火山口无人区,才能拍摄下一组组精彩绝伦的镜头。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1998年10月22日
(责编:郝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