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在自己的星空
本报记者 娄靖 |
2011年02月09日00:17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难以相信书店会开在上海以买国际品牌著称的最高档消费地段、南京西路上的中信泰富广场。几千元一件的名牌已吓住了大部分消费者,来此逛商场的人很少,买的人更少。大多数时髦女郎来此也仅领领市面,搭搭国际时尚脉搏而已。
然而,就在这样豪华而清冷的商场里,竟然有个常春藤书园,而且面积还很大,足有三五百平方米,卖的都是些包装精美、文化含量很高的人文类书籍,如中国儒教文化、中国美学史纲要等。各书店都有的《文化苦旅》,在此也成了藏品书———与摄影家合作,分别组成四本图文书,有大量实地照片,每本50元以上。
书店不光卖高档书,布置也很“奢侈”,淡柚木的书架只一人多高,书架上留出大量空间,以突出书的位置,不像大卖场式的上海书城,将书架从地做到顶,书城成了书墙。与一般书城相比,常春藤颇有点上海“老克蜡”的派头。书店进门处几十平方米,摆放的不是图书,而是与买卖毫无关系的艺术展厅。最近展出的是作家陈丹燕的书与图小展和中国美院毕业的女雕塑家向京的女性系列作品。而书店尾部却是一个半开放式的休闲区,摆放着柚木大圆桌、茶几、椅子、书架,台桌上放的是布木盒装帧的大开本中国京剧脸谱、中国古民居建筑等藏品书。此处用于作者与读者的交流等。
不多的顾客、高雅的环境、宽敞的空间、低沉舒缓的古典音乐……逛这样的书店简直是超值享受。想不明白,这个书店的老板究竟是为赚钱,还是为了玩情调或是玩潇洒。
看了陈丹燕的书画与向京的雕塑展,有点明白老板的心思。陈丹燕是个完全由着兴致写书、充满女性自然天性的作家。她的写作是一种自然心情的记录———用自己的眼光记录自己的感慨,独往独来,自由而精致。然而正是这种没有功利的写作心态,使她的每一个“第一次作品”都能获奖。她的第一篇散文集《中国少女》,获得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和中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一部中篇小说《女中学生之死》,在日本7次再版,被日本选入本世纪最好的一百本世界儿童文学作品。她的德译本《九生》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文学奖,等等。她的写作不受外界环境制约,而是在自己的星空里尽情地翱翔,因而流淌的是鲜活淋漓的细腻感受。
向京的雕塑作品自我倾向更加突出,作品是清一色的女孩,突出的是女孩一刹那间的真实状态。如《白日梦》,是一个女孩在最放松状态下毫不设防的酣睡模样。向京的作品没有一点投合市场的献媚,而是将内心捕捉到的真实用雕塑给以放大和表达。她是完全为自己而创作。
其实,书店的老板也如两位女性的心态,按自己的心愿设计自己的店堂、实现自己的梦想———开一个如美国曼哈顿式的高品位书店,让周边的“白领”和海外来客,在上海也能享受到第一世界精品书店的高雅和情趣,只要不亏就行。
前两天看了谭盾的一部纪录片,他的一句话似乎能作解释:21世纪,我们最需要的是自由,而艺术家的最大自由来自他们自己,做你内心最想做的事,便会成功。
《人民日报 . 华东新闻》 (2001年11月23日第三版)
然而,就在这样豪华而清冷的商场里,竟然有个常春藤书园,而且面积还很大,足有三五百平方米,卖的都是些包装精美、文化含量很高的人文类书籍,如中国儒教文化、中国美学史纲要等。各书店都有的《文化苦旅》,在此也成了藏品书———与摄影家合作,分别组成四本图文书,有大量实地照片,每本50元以上。
书店不光卖高档书,布置也很“奢侈”,淡柚木的书架只一人多高,书架上留出大量空间,以突出书的位置,不像大卖场式的上海书城,将书架从地做到顶,书城成了书墙。与一般书城相比,常春藤颇有点上海“老克蜡”的派头。书店进门处几十平方米,摆放的不是图书,而是与买卖毫无关系的艺术展厅。最近展出的是作家陈丹燕的书与图小展和中国美院毕业的女雕塑家向京的女性系列作品。而书店尾部却是一个半开放式的休闲区,摆放着柚木大圆桌、茶几、椅子、书架,台桌上放的是布木盒装帧的大开本中国京剧脸谱、中国古民居建筑等藏品书。此处用于作者与读者的交流等。
不多的顾客、高雅的环境、宽敞的空间、低沉舒缓的古典音乐……逛这样的书店简直是超值享受。想不明白,这个书店的老板究竟是为赚钱,还是为了玩情调或是玩潇洒。
看了陈丹燕的书画与向京的雕塑展,有点明白老板的心思。陈丹燕是个完全由着兴致写书、充满女性自然天性的作家。她的写作是一种自然心情的记录———用自己的眼光记录自己的感慨,独往独来,自由而精致。然而正是这种没有功利的写作心态,使她的每一个“第一次作品”都能获奖。她的第一篇散文集《中国少女》,获得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和中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一部中篇小说《女中学生之死》,在日本7次再版,被日本选入本世纪最好的一百本世界儿童文学作品。她的德译本《九生》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文学奖,等等。她的写作不受外界环境制约,而是在自己的星空里尽情地翱翔,因而流淌的是鲜活淋漓的细腻感受。
向京的雕塑作品自我倾向更加突出,作品是清一色的女孩,突出的是女孩一刹那间的真实状态。如《白日梦》,是一个女孩在最放松状态下毫不设防的酣睡模样。向京的作品没有一点投合市场的献媚,而是将内心捕捉到的真实用雕塑给以放大和表达。她是完全为自己而创作。
其实,书店的老板也如两位女性的心态,按自己的心愿设计自己的店堂、实现自己的梦想———开一个如美国曼哈顿式的高品位书店,让周边的“白领”和海外来客,在上海也能享受到第一世界精品书店的高雅和情趣,只要不亏就行。
前两天看了谭盾的一部纪录片,他的一句话似乎能作解释:21世纪,我们最需要的是自由,而艺术家的最大自由来自他们自己,做你内心最想做的事,便会成功。
《人民日报 . 华东新闻》 (2001年11月23日第三版)
(责编:励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