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译文出版社 买版权 出效益 树形象

2011年02月08日06:20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本报上海4月26日讯  记者娄靖报道:今天上午在上海南京东路新华书店,该店副经理陈林根告诉记者,截至今日,美国畅销书《斯佳丽》中译本从1992年初版以来,在这家书店已售出了1.1万册,这样高的销售量,在近几年的翻译作品中极为少见。他说,这样的书,如在我国没有加入国际版权公约之前,肯定会有七八个出版社竞相出版。而现在,只能由购买了其版权的上海译文出版社独家出版。

  上海译文出版社近几年共买下文学、社科、文化类图书版权100余种,其中《乱世佳人》、《蝴蝶梦》、《德温特夫人——蝴蝶梦续集》等,印数都在20万至60万册以上,创下了很高的出版利润。其中海明威、福克纳、毛姆等一批世界文学大师的经典作品,填补了国内出版界的空白。在他们买下的版权著作中,2/3的优秀翻译作品能获得可观的利润。为了文化积累和社会效益,他们还亏本买了若干社会的科学专著版权。总体上以丰补歉,这家出版社1994年的出版利润比两年前高出3成。

  上海译文出版社总编辑骆兆添说:“参加国际版权公约,不仅保护了外国作家和出版社的利益,同时也保护了我们自己的利益。”过去,一本畅销书多家出版社重复出版;现在,著作权法规定谁买了版权谁就享有专有出版权。《斯佳丽》前后加印了12次,总印数达85万册。因独家经营,虽然花了数万美元买版权,但经销利润仍远远超过版权费。

  骆兆添说,买版权更重要的还在于为“译文”树立了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形象,这是金钱难买的无形资产。《斯佳丽》是我国第一部买版权的文学翻译作品,在海内外的新闻界都引起了轰动效应。在以后的版权贸易中,海外出版商都主动把优秀读物的版权卖给他们,使“译文”在版权竞争中赢得了优势。而有些仍习惯于做盗版生意的出版社,破坏了信誉,实质上是堵住了自己谋求更大发展的生路。他希望对那些屡屡侵犯其他出版社正当版权的单位加以惩戒,必须加强打击盗版和侵权的力度。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1995年4月27日 

(责编:励漪)
新闻检索:    
羊年真的会惨吗?羊年真的会惨吗?
我们的福利受法律保护我们的福利受法律保护
[一语惊坛]收入差距尚且"讳言",分配不公如何"开刀"?
[论坛]美派三航母迎接胡总出访?·六国要联合对抗中国?
[访谈]党国英谈农村城镇化·外交部李松谈伊朗问题
[辩论]  花千亿投资迪斯尼,值吗?·你认同买不如租吗?
[博客]温总理:见一叶而知天下 女副市长咋被骗色骗财?
[博客]毛泽东为何成中国文化符号 男人居住北京11条理由
   无线·手机媒体
“G族看两会 不是浮云”“G族看两会 不是浮云”
“手机民意直寄总理”“手机民意直寄总理”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