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下有条文明长廊

名人格言进地铁

2011年02月08日06:20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本报上海9月13日讯  记者娄靖报道:上海宝钢职工杨秋英可能不会想到,她在3月9日写信给上海市委书记黄菊提出在地铁车站、车厢张贴名人格言的建议,5个半月后真的实现了。

  8月底,“秋老虎”肆虐,上海市民酷热难熬。然而,步履匆匆的行人乘上地铁,却能获得一份意外的清凉。往日车门、车窗旁张贴商业广告的地方,部分换上了古今中外名人的格言。如先秦荀子的格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告诉人们学知识要靠积累;如三国诸葛亮的格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传递了修养身心的哲理;如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言,“人生不发行往返车票,一旦出发了就再也不会归来了”,告诫人们要珍惜生命;还有鲁迅的“时间对于我来说是很宝贵的,用经济学的眼光看是一种财富”等等。在节奏快、时间紧的旅途中,一段段简练的人生格言似一颗颗珍珠,闪亮着人生哲理,给繁忙奔波中的“上班族”一点感悟、一点遐想、一点慰藉、一点启迪。

  上海地铁运营公司办公室主任蔡洪宇说,市政府批转的杨秋英的建议与他们建设文明地铁的设想一拍即合。地铁是展示都市经济与文明的重要窗口,不能满眼都是商业广告。他们在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确定了地铁精神文明宣传的定位:与地铁现代化设施相称,朴实而深刻,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哲理性,体现大都市的文化水准,不搞一般口号标语式宣传。于是,确定了张贴古今中外名人格言的公益广告策略。

  地铁公司专门邀请上海师大的学者教授帮助挑选,最后从500多条格言中挑选了40条;又同广告商协商,取得了他们的支持。每个车站留出两只灯箱,每节车厢留出4块广告位置,给公益广告一爿天地。为此,地铁公司退掉了一部分广告客户。至8月底,地铁11个车站和16列火车上已拥有402块人生格言广告牌。

  据了解,上海一些与市民有密切联系的企事业单位,近年来都开始重视通过公益性广告来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一些企业单位开始投资电视公益广告,包括本报华东版在内的不少新闻单位也无偿腾出版面和时间,宣传“七不”、守法意识、尊老爱幼等精神文明。街头的一些大屏幕广告也开始不断出现公益内容。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1995年9月14日

(责编:励漪)
新闻检索:    
羊年真的会惨吗?羊年真的会惨吗?
我们的福利受法律保护我们的福利受法律保护
[一语惊坛]收入差距尚且"讳言",分配不公如何"开刀"?
[论坛]美派三航母迎接胡总出访?·六国要联合对抗中国?
[访谈]党国英谈农村城镇化·外交部李松谈伊朗问题
[辩论]  花千亿投资迪斯尼,值吗?·你认同买不如租吗?
[博客]温总理:见一叶而知天下 女副市长咋被骗色骗财?
[博客]毛泽东为何成中国文化符号 男人居住北京11条理由
   无线·手机媒体
“G族看两会 不是浮云”“G族看两会 不是浮云”
“手机民意直寄总理”“手机民意直寄总理”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