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百年风云
本报记者 娄 靖 |
2010年12月13日00:08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共同的使命感,使一批史学家、艺术家和企业家走到一起,借助特殊的艺术载体,记录了一个东方大都市的历史脚印━━━
历史学家、艺术家和企业家走到一起,能做件什么样的事情作为一座城市永久的纪念?在一座城市里,什么样的事情能同时激发历史学家、艺术家和企业家共同参与的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一部油画城市史,再现百年历程中的屈辱与辉煌
日前,在上海历史博物馆的展览大厅里,我们看到了这种热情和责任感结合的成果:23幅洋溢着古典现实主义风格的油画。这组被称为上海史系列油画重现了上海自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各个不同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和特有的历史景观。其中最大的一幅《外滩,1924年》,达2米高、4米长,占了整整半面墙,最小的也有1.2米高、1.5米宽。这部由油画再现的上海百年史,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视野……
民族耻辱的渊薮与走向现代文明的起点交织在一起;捍卫民族主权的浴血奋战和吸纳西方文明创造的奇迹混杂在一起。上海作为西方列强和资本主义侵入中国的桥头堡,它的百年史正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反帝反封建走向现代文明的缩影。画展让人极其鲜明和强烈地感受到尊严与屈辱、光明与黑暗、辉煌与没落的冲撞。
这是上海博物馆展出的“上海史油画收藏展”的第一期工程。这个跨世纪的文化工程将于2000年全部完工,共计100幅。
纪实性历史油画系列,将填补油画史的一项空白
创意和发起这一文化工程的是上海历史博物馆。他们在参观了世界一流博物馆以后,发现中国的博物馆缺少很重要的历史油画这一部分。
油画作为一门西方的视觉艺术,在恢复客观现实上有着独到的表现力和震撼力。欧美发达国家和著名城市的博物馆都有创作和收藏历史油画的传统,一些一流历史博物馆的标志性藏品,正是反映重大历史题材的油画。如反映古希腊学术繁荣的《雅典学院》;如反映法国大革命的《自由号召人民》;美国亚特兰大南北战争博物馆和前苏联卫国战争纪念馆中的全景画,都是成功地采用油画反映恢宏历史场面的杰出范例。而这些作品一经面世,即产生教育人民、振奋民族精神的巨大影响,因而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骄傲与象征。
油画传入中国的历史比较短,用油画记载历史则是在解放以后的五六十年代。那时在前苏联油画创作的训练指导下,出现了我国第一批历史油画,它们主要展示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和中央一级的博物馆中,作为实物不足的补充插画。将油画作为记录历史的重要载体,在国内的博物馆中还没有先例。上海作为一个半世纪以来中西方文化碰撞融合的交汇点,有着举世瞩目的城市发展史,能否聘请国内一流画家,以博物馆内现存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图片为依据,采用古典写实风格重现百年史,其中成功作品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传世佳作而永久典藏于上海历史博物馆,供人们参观、欣赏和临摹。这个规划与设想一经提出,便让上海油画界感到振奋与欣喜。
进入本世纪以来,油画艺术通过外来艺术家的传授与中国艺术家出国留学,尤其是60年代至80年代,一批由我国自己培养的中青年画家经过严格的学院训练,在写实主义园地里已硕果累累。我们已经有了一支训练有素、水平不低的油画创作队伍。而随着改革开放以来艺术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写实主义大一统样式将成为历史,只有现在还能组织到一批成熟的写实主义画家来完成上海史油画的使命。因此,从文化角度讲,这是对一代画家艺术成果的总结和展览,它将填补上海油画创作中百年来的一项空白,同时也将成为以后艺术文化的“史实”。
画家的名字,与一座城市的历史连在了一起
为了确保这批历史油画的典藏水准,上海历史博物馆邀请上海油雕院和上海戏剧学院的一级画家周长江、俞晓夫、陈钧德为艺术主持人,负责审核参与创作的画家的资格和作品的艺术质量。
建立“纪实油画”的“史实”、“事实”和“写实”,是历史油画创作的重要原则。为此,上海历史博物馆为每幅画提供了丰富详尽的历史资料、图片和历史见证人的线索,以确保每幅画细节和情节的真实。如“五卅”惨案发生时间是下午2点,当时游行的学生在南京路的上街沿,路边还有旧时的消防龙头,因为学生们毫无思想准备,因此,当英国巡捕开枪镇压时,学生们完全陷入了愤怒与惊讶之中。画家根据这些准确的历史资料,通过光的运用和人物的刻画,再现了惨案发生的真实场面,画面相当传神,摄人心魄。
为了“纪实”,几乎每个画家都多次到实地勘察和作深入调查。画家姚尔畅为再现著名的一?二八淞沪事变,体会那场反侵略战的环境与气氛,他多次循着淞沪铁路沿线、当年十九路军的防地进行勘察。画家刘恩涛为再现30年代淮海路法租界的独特风貌,访问了在淮海路上长大的老人,了解了当时以高雅浪漫闻名的霞飞路(淮海路的旧名)与人山人海的南京路商业街截然不同的文化渊源。
在坚持“史实”、“事实”、“写实”的基础上,每位画家充分发挥艺术个性和特长。刘恩涛是以30年代“老上海”平视的角度写实当年的淮海路;而画家王向明则以稍稍夸张变形的手法,体现作者对20年代印度诗人泰戈尔与徐志摩夫妇一段友情的主观理解。
美术家们严谨的创作态度,保证了这批作品的艺术质量。经鉴定,90%的作品达到了要求。被入选的画家以自己的作品和名字能与一个城市的历史连在一起,并永久地收藏于博物馆而感到荣幸与自豪。
为了自己城市的文化建设,企业慷慨捐助
在国家文化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要完成这项高质量高水平的文化工程,没有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是难以实现的。很多企业对捐助上海史油画创作的热情,令博物馆的史学家们深为感动。上海锦江集团捐助了《试燃电灯》一幅画。因为英商电光公司第一次在上海试燃15盏电灯,其中位于外滩的礼查饭店门前就有4盏。而昔日的礼查饭店正是今天锦江集团所属的浦江饭店。油画真实再现了浦江饭店历史上的一幕,这与锦江集团着手开发企业历史文化资产的计划不谋而合,因而,他们不但热情捐款,还要求复制一幅,作为饭店藏品。上海红房子西菜馆捐助了《霞飞路的落日》,因为1935年第一家“红房子”西菜馆诞生在“霞飞路”上。公司经理徐勤德说,历史油画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公司作为昔日淮海路上的老字号,有义务为上海的文化工程尽一份责任。
如果说许多单位是因为与上海历史有关而积极参与历史油画的捐助,那么上海城市合作银行与上海宝钢等单位的积极参与,则完全出于对城市历史文化的珍爱。上海城市合作银行是首批油画工程的捐助大户,他们捐助了反映上海重大历史题材的5幅油画,如“一大”题材的《曙光》、《小刀会起义》、《上海解放》等。他们认为,一个城市的合作银行,应该为自己城市的文化建设与国际接轨作点贡献。他们尤其满意的是,上海历史博物馆请他们参与了油画创作质量检查的全过程,让他们看到了历史学家和艺术家们严谨热忱的创作态度,企业捐助真正实现了为一流城市文化发展添彩的社会效应,因此,这笔钱捐得值。
首批历史油画工程得到了8家企业集团的慷慨捐助,探索了建立以国家拨款为主、动员社会资助办文化事业的新路子。历史学家们说,90年代是上海一个半世纪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阶段。社会各方之所以对上海史油画有这般热情和责任感,是因为上海人对自鸦片战争以来开埠百年的历史有份特殊的感情,他们是在忍受外国资本带来的民族屈辱中,学会了走向现代化和中西融会的本领,成为最早冲出封建传统、接近现代文明的一个群落。他们在一个资历短浅的东海小渔村,神奇般地发展成为世界闻名大都市的历程中,领略了丧失主权的封建帝国与西方文明尖锐冲突中怪诞、畸形和振奋、激昂的人生历程。因此,当今天上海能独立自主地进行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时,他们会特别重视审视历史。
用油画复制上海走向现代文明的百年史,这在国内是首创。它是上海的历史学家、美术家和企业家为本世纪留下的一份特殊礼物。无疑,它将成为这座城市和这个时代的永久性纪念。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1998年7月2日
历史学家、艺术家和企业家走到一起,能做件什么样的事情作为一座城市永久的纪念?在一座城市里,什么样的事情能同时激发历史学家、艺术家和企业家共同参与的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一部油画城市史,再现百年历程中的屈辱与辉煌
日前,在上海历史博物馆的展览大厅里,我们看到了这种热情和责任感结合的成果:23幅洋溢着古典现实主义风格的油画。这组被称为上海史系列油画重现了上海自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各个不同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和特有的历史景观。其中最大的一幅《外滩,1924年》,达2米高、4米长,占了整整半面墙,最小的也有1.2米高、1.5米宽。这部由油画再现的上海百年史,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视野……
民族耻辱的渊薮与走向现代文明的起点交织在一起;捍卫民族主权的浴血奋战和吸纳西方文明创造的奇迹混杂在一起。上海作为西方列强和资本主义侵入中国的桥头堡,它的百年史正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反帝反封建走向现代文明的缩影。画展让人极其鲜明和强烈地感受到尊严与屈辱、光明与黑暗、辉煌与没落的冲撞。
这是上海博物馆展出的“上海史油画收藏展”的第一期工程。这个跨世纪的文化工程将于2000年全部完工,共计100幅。
纪实性历史油画系列,将填补油画史的一项空白
创意和发起这一文化工程的是上海历史博物馆。他们在参观了世界一流博物馆以后,发现中国的博物馆缺少很重要的历史油画这一部分。
油画作为一门西方的视觉艺术,在恢复客观现实上有着独到的表现力和震撼力。欧美发达国家和著名城市的博物馆都有创作和收藏历史油画的传统,一些一流历史博物馆的标志性藏品,正是反映重大历史题材的油画。如反映古希腊学术繁荣的《雅典学院》;如反映法国大革命的《自由号召人民》;美国亚特兰大南北战争博物馆和前苏联卫国战争纪念馆中的全景画,都是成功地采用油画反映恢宏历史场面的杰出范例。而这些作品一经面世,即产生教育人民、振奋民族精神的巨大影响,因而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骄傲与象征。
油画传入中国的历史比较短,用油画记载历史则是在解放以后的五六十年代。那时在前苏联油画创作的训练指导下,出现了我国第一批历史油画,它们主要展示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和中央一级的博物馆中,作为实物不足的补充插画。将油画作为记录历史的重要载体,在国内的博物馆中还没有先例。上海作为一个半世纪以来中西方文化碰撞融合的交汇点,有着举世瞩目的城市发展史,能否聘请国内一流画家,以博物馆内现存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图片为依据,采用古典写实风格重现百年史,其中成功作品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传世佳作而永久典藏于上海历史博物馆,供人们参观、欣赏和临摹。这个规划与设想一经提出,便让上海油画界感到振奋与欣喜。
进入本世纪以来,油画艺术通过外来艺术家的传授与中国艺术家出国留学,尤其是60年代至80年代,一批由我国自己培养的中青年画家经过严格的学院训练,在写实主义园地里已硕果累累。我们已经有了一支训练有素、水平不低的油画创作队伍。而随着改革开放以来艺术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写实主义大一统样式将成为历史,只有现在还能组织到一批成熟的写实主义画家来完成上海史油画的使命。因此,从文化角度讲,这是对一代画家艺术成果的总结和展览,它将填补上海油画创作中百年来的一项空白,同时也将成为以后艺术文化的“史实”。
画家的名字,与一座城市的历史连在了一起
为了确保这批历史油画的典藏水准,上海历史博物馆邀请上海油雕院和上海戏剧学院的一级画家周长江、俞晓夫、陈钧德为艺术主持人,负责审核参与创作的画家的资格和作品的艺术质量。
建立“纪实油画”的“史实”、“事实”和“写实”,是历史油画创作的重要原则。为此,上海历史博物馆为每幅画提供了丰富详尽的历史资料、图片和历史见证人的线索,以确保每幅画细节和情节的真实。如“五卅”惨案发生时间是下午2点,当时游行的学生在南京路的上街沿,路边还有旧时的消防龙头,因为学生们毫无思想准备,因此,当英国巡捕开枪镇压时,学生们完全陷入了愤怒与惊讶之中。画家根据这些准确的历史资料,通过光的运用和人物的刻画,再现了惨案发生的真实场面,画面相当传神,摄人心魄。
为了“纪实”,几乎每个画家都多次到实地勘察和作深入调查。画家姚尔畅为再现著名的一?二八淞沪事变,体会那场反侵略战的环境与气氛,他多次循着淞沪铁路沿线、当年十九路军的防地进行勘察。画家刘恩涛为再现30年代淮海路法租界的独特风貌,访问了在淮海路上长大的老人,了解了当时以高雅浪漫闻名的霞飞路(淮海路的旧名)与人山人海的南京路商业街截然不同的文化渊源。
在坚持“史实”、“事实”、“写实”的基础上,每位画家充分发挥艺术个性和特长。刘恩涛是以30年代“老上海”平视的角度写实当年的淮海路;而画家王向明则以稍稍夸张变形的手法,体现作者对20年代印度诗人泰戈尔与徐志摩夫妇一段友情的主观理解。
美术家们严谨的创作态度,保证了这批作品的艺术质量。经鉴定,90%的作品达到了要求。被入选的画家以自己的作品和名字能与一个城市的历史连在一起,并永久地收藏于博物馆而感到荣幸与自豪。
为了自己城市的文化建设,企业慷慨捐助
在国家文化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要完成这项高质量高水平的文化工程,没有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是难以实现的。很多企业对捐助上海史油画创作的热情,令博物馆的史学家们深为感动。上海锦江集团捐助了《试燃电灯》一幅画。因为英商电光公司第一次在上海试燃15盏电灯,其中位于外滩的礼查饭店门前就有4盏。而昔日的礼查饭店正是今天锦江集团所属的浦江饭店。油画真实再现了浦江饭店历史上的一幕,这与锦江集团着手开发企业历史文化资产的计划不谋而合,因而,他们不但热情捐款,还要求复制一幅,作为饭店藏品。上海红房子西菜馆捐助了《霞飞路的落日》,因为1935年第一家“红房子”西菜馆诞生在“霞飞路”上。公司经理徐勤德说,历史油画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公司作为昔日淮海路上的老字号,有义务为上海的文化工程尽一份责任。
如果说许多单位是因为与上海历史有关而积极参与历史油画的捐助,那么上海城市合作银行与上海宝钢等单位的积极参与,则完全出于对城市历史文化的珍爱。上海城市合作银行是首批油画工程的捐助大户,他们捐助了反映上海重大历史题材的5幅油画,如“一大”题材的《曙光》、《小刀会起义》、《上海解放》等。他们认为,一个城市的合作银行,应该为自己城市的文化建设与国际接轨作点贡献。他们尤其满意的是,上海历史博物馆请他们参与了油画创作质量检查的全过程,让他们看到了历史学家和艺术家们严谨热忱的创作态度,企业捐助真正实现了为一流城市文化发展添彩的社会效应,因此,这笔钱捐得值。
首批历史油画工程得到了8家企业集团的慷慨捐助,探索了建立以国家拨款为主、动员社会资助办文化事业的新路子。历史学家们说,90年代是上海一个半世纪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阶段。社会各方之所以对上海史油画有这般热情和责任感,是因为上海人对自鸦片战争以来开埠百年的历史有份特殊的感情,他们是在忍受外国资本带来的民族屈辱中,学会了走向现代化和中西融会的本领,成为最早冲出封建传统、接近现代文明的一个群落。他们在一个资历短浅的东海小渔村,神奇般地发展成为世界闻名大都市的历程中,领略了丧失主权的封建帝国与西方文明尖锐冲突中怪诞、畸形和振奋、激昂的人生历程。因此,当今天上海能独立自主地进行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时,他们会特别重视审视历史。
用油画复制上海走向现代文明的百年史,这在国内是首创。它是上海的历史学家、美术家和企业家为本世纪留下的一份特殊礼物。无疑,它将成为这座城市和这个时代的永久性纪念。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1998年7月2日
(责编:郝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