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倡议设立“中国丹霞保护日”的思考
——访原中国丹霞申遗专家组组长、中山大学教授彭华
2011年08月05日12:26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手机看新闻
现在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中国丹霞”把保护放在了第一位,是可以放心的。 |
![]() |
原中国丹霞申遗专家组组长、中山大学教授彭华在江郞山接受众多媒体采访。摄影:黄水福 |
8月2日,是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贵州赤水、浙江江郎山捆绑申报“中国丹霞”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一周年的日子。江山市政府倡议6个遗产地共同将这一天设立为“保护日”,并率先在保护日实行“休游”。
这和一些地区申遗成功,急涨景区门票,拼命扩建,将“世遗”当成摇钱树的做法截然不同。江郞山不但门票不涨,相反控制游客,让景区休养生息,体现了积极的保护理念。记者就“中国丹霞”成功申遗后的保护、开发与利用等问题采访了原中国丹霞申遗专家组组长、中山大学教授彭华。
中国丹霞地貌在全世界是最好的
记者:到目前为至,我国已有41个世界遗产项目,在世界各国名列前茅。据我所知,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要求非常高,它们必须是世界顶级的自然要素。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已有8个。去年“中国丹霞”申遗成功,其价值何在?
彭华:“中国丹霞”申遗成功,是因为它们具有全球性突出普遍价值的特殊地貌景观,体现了美学、地球科学、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中国丹霞”记载了1亿年前白垩纪以来中国南方区域地壳演化的历史,其地貌景观代表了地球表面的一种特殊类型,就如黄山是花岗岩地貌,云南石林是喀斯特地貌一样,丹霞代表了红层地貌的典型特征。
中国丹霞有高原峡谷型、峰丛峰林型、峰林宽谷型和孤峰型等不同形态,分别代表了丹霞地貌青年、壮年和老年阶段的完整发育过程,是世界上湿润区发育最好的红层地貌。同时,丹霞的红色调,与中国传统文化中高贵、神圣、吉祥、喜庆的色彩文化相吻合,我国四大道教名山,有三座选择了丹霞,丹霞地貌区也是佛教寺庙优选的建设选址,古代悬棺、摩崖石刻和造像也大多选择于此。因此,中国丹霞所具备的地理与人文价值是全世界丹霞地貌中最好的。
打“中国丹霞”品牌有利于扩大效应
记者:刚才听你讲一定要把中国丹霞的整体品牌打好,不要各自为政。整体品牌的重要性如何理解?它和个体的关系如何?
彭华:我说要有“大丹霞”意识,就是一定要打好“中国丹霞”的品牌,例如江郎山就一直是打“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浙江江郎山”的旗子,有些地区则是突出自己一方,打出“世界自然遗产:某某某”,不提“中国丹霞”,这是错误的。因为世界遗产名录中只有“中国丹霞”的名字,6个个体的名字是其系列构成中的二级名称。“中国丹霞”是6个单位捆绑的成果,它们是一个整体,分别代表中国丹霞不同时期的地貌特征。6个丹霞遗产地在发展旅游中,共用了一个品牌,这是一种典型的主题旅游协作模式,所以大家要同心协力维护和打造“中国丹霞”大品牌,才能产生1X6的品牌扩大效应。把“中国丹霞”品牌做强了,自己的品牌才能够做大。
江山江郎山率先设立“休游日”旨在宣传保护理念
记者:据我所知江郞山在中国丹霞6个遗产地中,面积和容量可能是最小的,他们不但第一个提出将8月2日确定为“中国丹霞江郞山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日”,还率先在保护日实行“休游”,这对江山市意味着什么?
彭华:江山市率先提出“保护日”和“休游”倡议,体现了江山市政府对世界遗产永续保护的理念和责任感。江郎山面积不大、容量小,它的保护问题是世界遗产委员会和专家们最担心的。申遗成功之后我来过几次,看到他们在江郎山上做减法,为保护山体植被、净化环境和景区的安全,撤离了山上的饭店、旅馆等设施;节假日采取了严格控制登顶游客数量的措施;设定多个空气、水质和噪音的监控点,确保景区始终保持最佳环境质量水平。申遗成功后,他们在6个遗产地中率先成立了保护江郎山志愿者队伍,发表了保护宣言,志愿者多达千人。他们通过广泛宣传,动员了广大市民和社会力量来保护江郞山,这样的保护意识和举措是很到位的。
申遗一年来6个景区经受住了考验,为遗产地保护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景点门票都没有涨价,也没有破坏性开发。现在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中国丹霞”把保护放在了第一位,是可以放心的。
走出“世遗”误区__资源品牌不等于旅游品牌
记者:现在一些景区申遗成功后大幅提高票价,游客意见很大,对这一做法,你是怎么看的。
彭华:确实有些景区一旦申遗成功,立马景区门票大涨,这种认识和做法混淆了资源品牌和旅游品牌的概念。申遗成功,只表明这个资源具有了世界级水平,是资源品牌,但它并不代表景区的服务、管理和信誉达到了世界级水平,所以它不是旅游品牌。只有当景区旅游产品升级,服务、管理和信誉达到了国际水平,其资源价值与景区美誉度相一致时,才算形成了良好的旅游品牌。至于要不要提价、什么时候提价、提多少价的问题,要具体分析,根据产品和市场的关系决定,也由自己的发展定位决定。
放大申遗效应——促进整个城市和区域的综合发展
记者:“中国丹霞”申遗成功仅仅一年,在“世遗”金字大招牌的光芒之下,建设世界级旅游品牌任务还相当艰巨,你对中国丹霞6个自然遗产地有什么期待和忠告。
彭华:申遗成功之后,如何放大申遗效应,是个很重要的问题。申遗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但世界遗产委员会同时也重视遗产展示和科教旅游,重视推动旅游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保护不是说不能利用,一个有利用价值的东西才会促使人们去保护它。我认为遗产的价值不仅仅是产生在遗产本身,它的价值更多产生在外围,产生在周围的城市和乡村。
遗产地内部不能大规模开发,只能有限度利用。因此,可以在项目周边区域和城市发展综合性的服务设施,提高整个区域和城市的舒适度和美誉度,让客人从景区出来以后能够吃得好、住得好、玩得开心、留得下来,这样,申遗效益才会减少外流。同时,还要利用申遗效应,推动城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提高旅游发展的综合支持力。
因此,利用“世遗”品牌效应带动一个城市功能转型,促进城市综合水平和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这才是申遗的最大效应和最终目的。
可以举太行山地区焦作市为例。这个煤炭城市原来被称为“黑色城市”,他们在面临煤炭资源枯竭的情况下加强了制造业,尤其花了大力气推动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上台阶和旅游服务上品位,10年时间实现了黑色城市向绿色城市的华丽转身,焦作成了太行山区美誉度和信誉度很高的旅游城市,被称为“焦作现象”。
江山倡议设立“中国丹霞保护日”,表明一个“世遗”地区思想理念的正确和领先,它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它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发展旅游,推动丹霞地貌区地方经济、社会与环境的持续发展。(记者 娄靖)
这和一些地区申遗成功,急涨景区门票,拼命扩建,将“世遗”当成摇钱树的做法截然不同。江郞山不但门票不涨,相反控制游客,让景区休养生息,体现了积极的保护理念。记者就“中国丹霞”成功申遗后的保护、开发与利用等问题采访了原中国丹霞申遗专家组组长、中山大学教授彭华。
中国丹霞地貌在全世界是最好的
记者:到目前为至,我国已有41个世界遗产项目,在世界各国名列前茅。据我所知,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要求非常高,它们必须是世界顶级的自然要素。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已有8个。去年“中国丹霞”申遗成功,其价值何在?
彭华:“中国丹霞”申遗成功,是因为它们具有全球性突出普遍价值的特殊地貌景观,体现了美学、地球科学、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中国丹霞”记载了1亿年前白垩纪以来中国南方区域地壳演化的历史,其地貌景观代表了地球表面的一种特殊类型,就如黄山是花岗岩地貌,云南石林是喀斯特地貌一样,丹霞代表了红层地貌的典型特征。
中国丹霞有高原峡谷型、峰丛峰林型、峰林宽谷型和孤峰型等不同形态,分别代表了丹霞地貌青年、壮年和老年阶段的完整发育过程,是世界上湿润区发育最好的红层地貌。同时,丹霞的红色调,与中国传统文化中高贵、神圣、吉祥、喜庆的色彩文化相吻合,我国四大道教名山,有三座选择了丹霞,丹霞地貌区也是佛教寺庙优选的建设选址,古代悬棺、摩崖石刻和造像也大多选择于此。因此,中国丹霞所具备的地理与人文价值是全世界丹霞地貌中最好的。
打“中国丹霞”品牌有利于扩大效应
记者:刚才听你讲一定要把中国丹霞的整体品牌打好,不要各自为政。整体品牌的重要性如何理解?它和个体的关系如何?
彭华:我说要有“大丹霞”意识,就是一定要打好“中国丹霞”的品牌,例如江郎山就一直是打“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浙江江郎山”的旗子,有些地区则是突出自己一方,打出“世界自然遗产:某某某”,不提“中国丹霞”,这是错误的。因为世界遗产名录中只有“中国丹霞”的名字,6个个体的名字是其系列构成中的二级名称。“中国丹霞”是6个单位捆绑的成果,它们是一个整体,分别代表中国丹霞不同时期的地貌特征。6个丹霞遗产地在发展旅游中,共用了一个品牌,这是一种典型的主题旅游协作模式,所以大家要同心协力维护和打造“中国丹霞”大品牌,才能产生1X6的品牌扩大效应。把“中国丹霞”品牌做强了,自己的品牌才能够做大。
江山江郎山率先设立“休游日”旨在宣传保护理念
记者:据我所知江郞山在中国丹霞6个遗产地中,面积和容量可能是最小的,他们不但第一个提出将8月2日确定为“中国丹霞江郞山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日”,还率先在保护日实行“休游”,这对江山市意味着什么?
彭华:江山市率先提出“保护日”和“休游”倡议,体现了江山市政府对世界遗产永续保护的理念和责任感。江郎山面积不大、容量小,它的保护问题是世界遗产委员会和专家们最担心的。申遗成功之后我来过几次,看到他们在江郎山上做减法,为保护山体植被、净化环境和景区的安全,撤离了山上的饭店、旅馆等设施;节假日采取了严格控制登顶游客数量的措施;设定多个空气、水质和噪音的监控点,确保景区始终保持最佳环境质量水平。申遗成功后,他们在6个遗产地中率先成立了保护江郎山志愿者队伍,发表了保护宣言,志愿者多达千人。他们通过广泛宣传,动员了广大市民和社会力量来保护江郞山,这样的保护意识和举措是很到位的。
申遗一年来6个景区经受住了考验,为遗产地保护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景点门票都没有涨价,也没有破坏性开发。现在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中国丹霞”把保护放在了第一位,是可以放心的。
走出“世遗”误区__资源品牌不等于旅游品牌
记者:现在一些景区申遗成功后大幅提高票价,游客意见很大,对这一做法,你是怎么看的。
彭华:确实有些景区一旦申遗成功,立马景区门票大涨,这种认识和做法混淆了资源品牌和旅游品牌的概念。申遗成功,只表明这个资源具有了世界级水平,是资源品牌,但它并不代表景区的服务、管理和信誉达到了世界级水平,所以它不是旅游品牌。只有当景区旅游产品升级,服务、管理和信誉达到了国际水平,其资源价值与景区美誉度相一致时,才算形成了良好的旅游品牌。至于要不要提价、什么时候提价、提多少价的问题,要具体分析,根据产品和市场的关系决定,也由自己的发展定位决定。
放大申遗效应——促进整个城市和区域的综合发展
记者:“中国丹霞”申遗成功仅仅一年,在“世遗”金字大招牌的光芒之下,建设世界级旅游品牌任务还相当艰巨,你对中国丹霞6个自然遗产地有什么期待和忠告。
彭华:申遗成功之后,如何放大申遗效应,是个很重要的问题。申遗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但世界遗产委员会同时也重视遗产展示和科教旅游,重视推动旅游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保护不是说不能利用,一个有利用价值的东西才会促使人们去保护它。我认为遗产的价值不仅仅是产生在遗产本身,它的价值更多产生在外围,产生在周围的城市和乡村。
遗产地内部不能大规模开发,只能有限度利用。因此,可以在项目周边区域和城市发展综合性的服务设施,提高整个区域和城市的舒适度和美誉度,让客人从景区出来以后能够吃得好、住得好、玩得开心、留得下来,这样,申遗效益才会减少外流。同时,还要利用申遗效应,推动城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提高旅游发展的综合支持力。
因此,利用“世遗”品牌效应带动一个城市功能转型,促进城市综合水平和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这才是申遗的最大效应和最终目的。
可以举太行山地区焦作市为例。这个煤炭城市原来被称为“黑色城市”,他们在面临煤炭资源枯竭的情况下加强了制造业,尤其花了大力气推动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上台阶和旅游服务上品位,10年时间实现了黑色城市向绿色城市的华丽转身,焦作成了太行山区美誉度和信誉度很高的旅游城市,被称为“焦作现象”。
江山倡议设立“中国丹霞保护日”,表明一个“世遗”地区思想理念的正确和领先,它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它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发展旅游,推动丹霞地貌区地方经济、社会与环境的持续发展。(记者 娄靖)
![]() |
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浙江江郎山 摄影:沈天发 |
(责任编辑:潘华、励漪)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