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中国任何一座城市,哪里有学校哪里就有“马利”,它似乎无所不在。便宜的蜡笔水粉,可以让孩子们尽情“挥霍”。价格适中的油画颜料,让初学绘画的年轻人在画布上灵感飞扬。
1919年著名画家张聿光等十位画家、教育家、企业家,齐心协力创办中国自己的美术颜料企业。特意创建品牌为“马利”。“马”字,意“马到成功”;“利”字,“利国利民”。
于右任为马利题词“光照中国”、何香凝为“绚烂夺目”、徐悲鸿为“光腾采耀”、林风眠为“提倡国货,挽回外溢利权”……94年历程,“马利 ”确实做到了“马到成功”,为民族品牌长了志气。今天,几乎人人都能用得起“马利”,圆圆自己那个缤纷的艺术梦,“利国利民”,“马利”无疑也做了......
[查看全文]
上个世纪初,西洋画随着宗教进入中国。然而绘画用的颜料却都是从英国、德国和日本进口。目睹昂贵的外国颜料在中国画坛一统天下的局面,实业家们坐不住了,决心创立一个民族品牌,生产中国自己的美术颜料。
1919年,著名画家张聿光联合九位画家、教育家、企业家,集资办厂。为表齐心合力,股东十人选了十笔画的繁体字“馬”,取“马到成功”之意;加上“利”字,希望颜料厂能够“利国利民”。就这样,马利工艺社诞生了。
创立当年,马利工艺社生产出第一瓶广告色颜料,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凭自己努力生产的美术颜料。1920年,马利工艺社再接再厉,又生产出第一支水彩颜料。1934年,马利牌经当时的民国政府核准为注册商标......
[查看全文]
色彩的秘密:小行业也有大市场
近年来,“马利”的专卖店也在全国开花,甚至还开到了法国里昂、新加坡和土耳其,“不仅是方便产品销售,更重要是传播品牌。” 杨中毅说。
文化的魅力:量身定做投资未来
画家陆续扎根小村庄,“马利”很早嗅到了商机,也紧跟画家成为了第一个在这两个村子落户的颜料销售商。以前每周都会拉车去售卖,之后便设立了“马利”专卖店。
资本的困惑:结构合理才能共赢
从1919年小作坊起步,经历民族资本、公私合营、国有、中外合资,到今天的股份制,对于“马利”来说,品牌从最初的上海滩、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经历了数次体制的变革。
[查看全文]
品牌领袖:上海实业马利画材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中毅
人民网-上海特约访谈人:人民日报社财经高级记者 谢卫群
[杨中毅语录]
“马利”一年销售三个亿,世界四大品牌之一,产量世界第一。
股东是资本,资本才说话。股东结构好坏影响品牌发展,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但怎么样去选择经营者很难,所以这就是一些老品牌的困惑。
“马利”故事很多,但这要别人认可你。最大问题是油画是西方文化,人家品牌几百年了,一幅画就放了几百年了,你才九十多年。这个问题需要去说服消费者,需要大量的市场投入。
“马利”要做的是文化,不是为做产品而做产品。
“马利”不但在国内是第一,应该走到世界,“马利”应该有很辉煌的前景,这点我很有信心,我们固然需要资金但不能以品牌为代价......
[查看全文]
1919年:创立马利工艺社并生产中国首瓶广告色颜料,是国人首次生产西洋美术颜料。
1920年:中国第一支水彩颜料在马利工艺社生产。
1932年:中国第一支油画颜料在金城工艺社生产,开创了油画颜料在国内生产的先河。
1934年:“马利”商标注册使用。
1949年:中国第一支蜡笔在马利工艺社生产。
1956年:马利工艺社、金城工艺社和上海光辉文具厂合并成立上海美术颜料厂。
1962年:中国第一支软管国画颜料在上海美术颜料厂生产,突破了以往传统的块状颜料,方便大众使用。
1982年:中国第一支丙烯颜料在上海美术颜料厂生产,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线,同年推出了高级中国画颜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