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民网首页|网站地图

视频报道

    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地处渝鄂交界的湖北宜昌市夷陵区素有“三峡门户”之称。为了三峡工程,这里的居民做出巨大贡献;也正因为三峡工程,他们和上海结下不解之缘。

一江牵两地 情系二十年

  • 1992年,三峡工程正式立项,两万多沿江百姓“就地后靠”,移到山上。为了移民生活得更好,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下,上海市委、市政府对夷陵区展开了对口支援工作。 虽远隔千里,但一条长江,让两地人民,水同饮、心相连。

牵手夷陵二十载 惠及移民万象新

  • 截至目前,上海市累计援助资金2.859亿元,援建公益项目385个,协助引进经济合作项目19个,扶持建设了一大批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和经济合作项目,帮助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援建社会公益事业 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搭建经济合作平台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创新人才交流培训 智力引领跨越发展]

姜平:一如既往 深化合作 延续友情

  • 上海将按照国务院三峡办的要求,结合《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和新的合作规划纲要,围绕移民安稳致富中心任务,以帮助产业发展和移民就业为主线,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产业扶持和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促进库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田承忠:实现移民安稳致富任重道远

  • 三峡库区经过20年的搬迁建设,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库区面貌焕然一新,但总体上看,库区稳定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然不少,要实现移民安稳致富的目标还任重道远。

背景解析

  •     当前,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机遇期,库区移民工作由过去的搬迁安置为主转入移民安稳致富的新阶段。促稳定、促发展、促和谐成为对口支援工作的中心任务。
        2012年,上海力争对口支援库区移民工作取得新的突破:一是加强产业合作,帮助当地移民就业,这是两地支援合作的重中之重;
        二是进一步加大力度帮助当地开拓农特优产品市场,这是帮助移民增收得实惠的直接途径;
        三是加强合作,共同提高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培训工作实效,这是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四是软硬件并重,继续援建社会公益项目和移民新农村,这既是民生也是民心工程。
                                    [详细]

网友留言

昵称:

精彩图集

三峡移民大事记

时间 决策与进程
1985-1992年 三峡工程库区移民进行搬迁安置试点
1989年 长江水利委员会重新编制《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坝高为185米,蓄水位为175米。
1992年4月3日 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据设计方案,三峡工程实行“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以1985年数据统计,淹没区人口72.6万人,推算到2008年,规划迁建安置的总人数为113.2万人,涉及四川、湖北两省共19个县、市(后因区划调整,涉及重庆、湖北共20个县、市);工程静态投资为570亿元(1990年价格),其中,水库移民投资185亿元。
1993年1月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下称三峡建委)成立,由国务院总理李鹏兼任主任,下设三个机构:办公室、移民开发局和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
1993年8月 国务院发布《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规定:国家在三峡工程建设中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使移民的生活水平达到或者超过原有水平,并为三峡库区长远的经济发展和移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移民安置工作实行中央统一领导、分省负责、县为基础的管理体制。
1994年6月 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制《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规划大纲》。
1994年7月 国务院三峡建委批准移民静态补偿总投资为400亿元(1993年5月价格水平),实行分省负责,经费包干使用。
1994年12月14日 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995年 三峡库区一期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全面启动。4月10日,首批移民大搬迁在坝上库首秭归县向家店村拉开序幕。
1997年9月 三峡水库淹没区一线水位移民搬迁基本结束。
1997年11月8日 三峡工程实施大江截流。三峡工程转入二期工程建设。
1999年 国务院总理、三峡建委主任朱镕基主持调整三峡工程移民政策,农村移民外迁安置人数由原规划8.3万人增加到12.5万人,其中,重庆7万人出市外迁安置到11省市。
2000年8月17日 150户639名重庆市云阳县农村移民外迁到上海市崇明县落户。这是由政府组织的首批外迁移民。
2001年3月1日 修订后的《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开始实施,新增内容包括“采取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生产扶持相结合的方针”。
2003年4月 二期移民工程通过验收,累计搬迁安置移民70余万人。
2003年6月 开始蓄水至135米,由此开始通航、发电,枢纽初步产生效益,进入围堰挡水发电期。
2006年9月 三期移民工程通过验收,三期移民共搬迁24万多人;开始蓄水至156米,比初步设计提前一年实现。
2007年7月 国务院三峡建委批准移民安置规划和工程概算调整方案,新增投资79.5亿元(1993年5月价格水平),增加移民搬迁安置人口13.99万人。
2008年8月 四期移民工程通过验收。截至2008年6月底,累计搬迁安置移民124万多人。
2008年9月 开始175米试验性蓄水,比初步设计提前5年启动,最终蓄至172.8米。
2009年9月 开始175米试验性蓄水,最终蓄至171.4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