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改的《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表決通過
新修改的《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表決通過,為企業筑牢權益保護屏障
不得拖欠賬款 不得造謠傷企
營商環境好不好,最終要看經營主體的評價。如何回應企業關心關切,為他們筑牢權益保護屏障?
昨天,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的決定。新修改的條例於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這是2020年4月10日發布實施以來的第四次修正條例。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常江表示,此次修法旨在回應經營主體關切,固化改革成果,對接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為上海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直面款項支付問題
款項支付是中小企業最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曾有企業反映,有些單位拖欠貨款,一拖就是一兩年,企業資金周轉都難。
今年6月,市經濟信息化委印發《關於逾期尚未支付中小企業款項公開要求的通知》,要求各相關單位於每年3月31日前將上一年度逾期尚未支付中小企業款項的合同數量、金額等信息通過門戶網站公開。
為維護市場競爭秩序,保障經營主體權益,此次修改明確,大型企業等經營主體不得濫用自身資金、技術、交易渠道、行為影響力等方面的優勢地位,要求中小企業接受明顯不合理的付款期限、方式、條件和違約責任等交易條件,拖欠中小企業的貨物、工程、服務等賬款。
政務服務精細精准
不少企業主反映,一些優惠政策缺乏統一的發布和查詢入口,企業很容易錯過申報窗口。部分政策文件表述專業性強、條款復雜,看不太懂,甚至需要聘請專業人士協助理解。
為提升惠企政策服務水平,市政府辦公廳出台相關系列配套文件,明確文件制發全流程,上線“隨申兌”惠企政策精准服務平台,大力拓展“免申即享”,截至10月底,上海已實現市區兩級607項“免申即享”服務,服務企業超593萬次。
為推進政務服務精細化、精准化,此次修改明確,建立惠企政策全流程服務工作機制,打造惠企政策統一的查詢、申報、兌現門戶。科學精准設定可量化的申報條件和支持標准,明確具備數據支撐能力的普惠性政策原則上納入“免申即享”服務范圍,推動惠企政策精准直達、高效兌付。
依法懲治惡意編造
網絡涉企輿論,事關營商環境。市委網信辦升級網絡綜合治理協同聯動機制,增設“優化營商網絡環境專項工作機制”,提升涉企侵權信息受理服務站能力,並開展治理專項行動。同時,市市場監管局等8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依法治理牟利性職業索賠、職業舉報行為的若干意見》等。
為此,此次修改明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互聯網等傳播渠道,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或者發布誤導性信息,侵害企業等經營主體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網絡服務提供者應當依法加強網絡信息內容管理,建立健全投訴、舉報機制,及時處置惡意侵害當事人合法權益的違法信息,並向有關部門報告。
網信、公安、通信管理部門建立協同共治機制,依法懲治惡意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或者發布誤導性信息等違法行為。
規范專項檢查行為
不少企業曾對“重復檢查”“多頭檢查”多有吐槽。從今年1月1日起上海全面實施“檢查碼”,通過歸並多項檢查任務,緩解企業備受困擾的“重復查”“多頭查”“隨意查”問題。讓涉企行政檢查更規范、透明、高效。
本次修改明確,規范專項檢查行為,政府部門制定專項檢查計劃時,應當履行相應批准、備案程序,並在一個月內向社會公布﹔緊急情況下確需開展專項檢查的,應當及時修改檢查計劃並備案。同時要求在起草相關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以及具體政策措施時,按照規定進行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提升政策的一致性、協調性。明確對於依法應當公開的規范性文件、具體政策措施,不得以內部文件形式印發執行。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王海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