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聚英才” 上海“強磁場”吸引全球英才逐夢
“海聚英才”營造持續賦能和永不落幕的創新創業生態
上海“強磁場”吸引全球英才逐夢
昨天,第五屆“海聚英才”全球創新創業峰會在上海西岸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開幕式現場,備受矚目的第五屆“海聚英才”全球創新創業大賽獲獎名單揭曉,經過層層比拼、嚴格評審,最終60個杰出項目脫穎而出,6位創新創業者斬獲金聚獎殊榮,現場還頒出18個銀聚獎及36個銅聚獎。
作為上海人才工作的主品牌、城市吸引力的主名片,“海聚英才”不斷匯集全球英才逐夢上海、施展才華。從實驗室的技術突破到產業化的臨門一腳,從單打獨斗到生態賦能,上海正以引才聚才的強磁場,托舉起全球創客的創新夢想。
播撒創新的種子
“很刺激,像打擂台。”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教授韓生笑著說。在第五屆“海聚英才”全球創新創業大賽中,他和團隊憑借在金屬精密加工潤滑油領域的多年技術攻堅成果,獲得了大賽最高獎金聚獎。這份沉甸甸的榮譽背后,是實打實的技術突破。
據悉,本屆大賽自啟動以來,共征集到全球項目14723個。其中,硬核科技項目眾多是一大特色。
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婦產科的王酉,憑借“新型樹突狀細胞cDC1療法在實體腫瘤治療中的應用”項目摘得本屆大賽的銀聚獎。在業界,這是一個相當難以突破的技術瓶頸。
團隊經過多年攻關,通過臍血干細胞成功誘導出能滿足臨床治療需求的通用型cDC1。“基於這個技術,我們申請了一系列國際首創的專利,開發了第一代cDC1抗腫瘤的疫苗產品,還建立了大規模生產技術平台。近期將開展全球首個cDC1抗腫瘤臨床研究。”王酉告訴記者。
連續五年擔任評委的復旦大學藥學院特聘教授邵黎明,見証了大賽的升級與變化。“前沿性、差異化的項目越來越多,評判標准自然也水漲船高。”邵黎明說,創新性始終是判斷項目的首要標准,隨著參賽項目整體水平提升,評委們也開始更多關注企業的發展遠景、國際化潛力等綜合因素。
負責本屆“海聚英才”海外賽工作的上海市海聚英才發展促進會副會長邱健告訴記者,外籍人才來中國創業的熱情不小,中國的科技發展優勢、基礎人才資源都是很重要的吸引力。“我們特別需要能夠站在產業高點的項目,創業者要能夠以更高的視野去觀察未來產業的發展方向。”
據悉,本屆“海聚英才”大賽創下了“覆蓋面最廣”“國際化程度最高”等歷屆之“最”。越來越多的海內外英才,正通過這一平台,將創新的種子播撒在上海。
從技術走向市場
“海聚英才”的參賽選手,大多是各自領域的技術達人,這一賽會品牌,為他們提供了很多技術之外的視角。
“參加創業比賽和在學校教書完全不同。”韓生坦言,大賽匯聚的不僅有技術專家,還有投資專家,他們往往能從不同角度審視項目、提供指導。“這對我們是一種認知上的革命。”
韓生告訴記者,在最初的展演PPT版本中,內容更偏重技術,“其實是沒有摸著門道”。后來他才明白,技術領先只是一方面,投資人關注的還有市場規模、商業化落地可行性等,這些因素都需要創業者通盤考慮。“創業專家為我們講解了投資理念、管理知識等,我們以前沒辦過公司,對股份切割、技術估價也不清楚,聽完來自業內專家的指導后,創業就沒有那麼茫然了。”
這種認知的轉變,在王酉身上同樣明顯。作為臨床醫生,她日常面對的主要是手術和病人,創新創業則需要完全不同的思維模式。“一開始覺得在本就繁重的臨床工作外再做這些會很難,但后來發現挺有意思的,我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推進、落地,能讓更多病人看到希望,這是我們的核心目標,也是作為一名臨床醫生的職業願景。”
“海聚英才”平台為創業選手們提供從技術到市場的成長幫助,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導師,是其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本屆峰會開幕式現場,首批首席創業導師獲頒証書,尹志堯、常兆華、李寧、鄧鋒、李一帆等知名企業家與投資人將親自挂帥,為青年創業者點亮方向、托舉夢想。
對創業者來說,資本支持同樣關鍵。由上海國投公司牽頭設立的“海聚英才”創投基金已正式投入運營,並在峰會現場與首批硬核科技項目完成投資意向簽約。據悉,目標規模20億元、首期規模3億元的“海聚英才”創投基金,將緊密圍繞大賽涌現的優秀創業人才,以“資本活水”為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注入更強動力。
創業生態全面升級
在創業生態的建設上,本屆峰會實現了全面升級。不久前,經過一年建設的“海聚英才”創業城,已在“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落成並正式啟用。這座集研發、孵化、投資、生活於一體的創業城,將推動科技成果“從0到1到N”轉化,吸引學術精英、科研專家、企業家領袖等創新創業人才,成為上海吸引全球英才的創新地標。
更完善的保障,讓創業者能夠更加心無旁騖地開拓創新,這並非一個單打獨斗的過程,更像是一個“陪伴陪跑”的過程。
開幕式上成立的“海聚英才”創業社群聯盟,匯聚了未來啟點社區、“海聚英才”創業學院、奇績創壇、36氪、模速空間、光源資本、S創中國等7家首批高能級機構。
“海聚英才”創業學院負責人邵鈞介紹,聯盟為創業者構建了多層次的交流平台,有助於打通從技術、資本到市場的協作網絡,從而“讓創業者不再孤獨,始終感受到賦能”。
政策支持也在同步加碼。開幕式現場,上海正式發布的《關於優化青年人才創業生態的專項行動方案》,聚焦創業生態營造與創業人才培養方面的裉節問題,從創業人才的發現集聚、分類支持、孵化培育、資源鏈接、服務保障等全鏈條出發,系統集成一攬子支持舉措。
記者了解到,本屆峰會還將通過“創見者嘉年華”、論壇、展覽和系列特色活動,打造“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的常態化機制,營造持續賦能和永不落幕的創新創業生態。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顧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