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黨的創新理論跨越山海直抵人心,寶山創新拓展跨區域理論傳播協作機制

集中備課會現場
人民網上海11月24日電 (記者葛俊俊)日前,一場跨越千裡的集體備課在上海寶山進行。新疆喀什地區十二個縣市的宣講骨干齊聚雲端,與上海主會場一起,認真聆聽專家對黨的二十大四中全會精神的解讀。這是“滬喀青年宣講聯盟”首次以視頻聯動形式開展集中備課,也是寶山區探索跨區域理論傳播協作機制的一次重要實踐。

邢雲文教授作專題輔導
近年來,聚焦基層理論宣講“誰來講、怎麼講、在哪講”等現實難題,寶山區與復旦大學等多所高校馬院合作,成立六大宣講聯盟,在基層理論宣講中探索形成了“三全六講”模式。在此基礎上,寶山進一步拓展跨區域協作實踐,聯合上海援疆前方指揮部、喀什地委宣傳部及上海交大等高校共同創設“滬喀青年宣講聯盟”,構建“雙向賦能”工作體系,推動文化潤疆工作更加有形、有感、有效。
“這樣的同步備課讓我們能及時獲取權威解讀,也促進了東西部宣講工作的交流互鑒。”喀什地區一名宣講員在互動環節表示。“我們要把宣講從‘單向輸出’變為‘雙向賦能’。”寶山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說,此次聯合備課不僅是學習貫徹全會精神的具體行動,更是完善理論宣講體系、探索文化潤疆和智力援疆新路徑的創新舉措。

現場互動環節基層宣講員提問
作為智力援疆的重要載體,“滬喀青年宣講聯盟”將通過實施“青藍工程”,遴選百名青年宣講骨干與喀什青年攜手組成宣講團,依托兩地直播互動、“行走的思政課”、融媒體產品共創等形式,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在東西部青年中入耳入腦入心。
為推動理論知識進一步向基層傾斜,寶山區還組織多所高校學者、大學生宣講員與各街鎮開展結對共建,將全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點)打造成理論傳播的“前沿陣地”與“人文會客廳”,切實打通理論到達基層的“最后一公裡”。

集中備課會現場
在宣講模式上,寶山正在探索一條“全民共創”的新路子,通過打造“全民共創營”,鼓勵“阿姨爺叔開口述”身邊變遷,“熱心市民供鏡頭”記錄發展,“青年骨干解金句”闡釋理論,逐步形成“故事大眾採、理論青年解、思想全民傳”的生動局面,推動理論傳播從“單向灌輸”轉向“雙向互動”。
如何將宏大敘事轉化為具體實踐?寶山區選擇用身邊的故事來詮釋:聚焦“產業提質”,講述機器人及智能制造、高端新材料等千億級產業集群培育為代表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故事﹔聚焦“空間重塑”,闡釋從吳淞、南大、濱江“三箭齊發”到“一核兩翼”發展格局的轉型升級之路﹔聚焦“治理增效”,展現“四個城區”建設帶來的民生改善成果。
“這種跨區域協作機制,不僅實現了理論宣講資源的優化配置,更探索出了一條可持續的智力援疆新路徑。”現場,一位高校專家評價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